背光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22145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背光模块,其具有框体及收容于框体中的导光板和发光组件。导光板具有入光面、出光面、相对于出光面的底面以及对应于入光面的侧面。发光组件对应于导光板的入光面,于导光板的底面与侧面上均形成有用以反射光线的金属膜。因此,导光板底面的金属膜可取代反射层,导光板侧面的金属膜可将光线反射回导光板,使得背光模块具有较小体积和厚度以及较高的发光亮度。(*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背光模块,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模块的导光板结构。 賴絲由于用液晶显示器作为人机界面已是不争的事实,液晶显示器根据其尺寸大小运用于不同的电子产品中,大型尺寸的液晶显示器,如20英寸以上, 可制作成电视屏幕及桌上型显示器等产品,中型尺寸的液晶显示器,如12 英寸至17吋可制作成车用屏幕及笔记型电脑用屏幕等产品,而小型尺寸的 液晶显示器,如10英寸以下,可制成小型电子产品的显示器,例如移动电 话、数码像机、个人数位助理、数码随身听等。近年来由于液晶显示器制造技术的提升,渐渐朝消费者所期盼与需求的 高画质(接近自然色彩)、低价格(一般消费)及轻便化(携带方便)发展。 然而,由于液晶显示器中的液晶模块本身不具发光特性,为达到显示效果, 需给液晶模块提供一面光源装置,如背光模块,其功能在于向液晶模块供应 辉度充分且分布均匀的面光源。请参阅图3,为一种现有的背光模块9。该背光模块9包括框体90、发 光组件91、导光板92、反射层93、光控制层94与背板95,框体90用以固 定导光板92、反射层93与光控制层94,框体90并开设有一凹槽900,发 光组件91收容于框体90的凹槽900中,并对应于导光板92的侧边,用以 提供光源至导光板92。反射层93设置于导光板92的底部,反射层93与框体90之间以双面胶 96黏接固定。光控制层94设置于导光板92的顶部,光控制层94具有设置 于导光板92顶部的光扩散片940与设置于光扩散片940顶部的棱镜片941 , 光控制层94与框体90之间以双面胶96黏接固定。背板95设置于框体90 与反射层93外围,用以增强背光模块9的结构并保护背光模块9中的各组 件。当背光模块9工作时,发光组件91发出的光源射入导光板92,经过导 光板92的传导与反射层93的反射后形成面光源,之后光源从导光板92射 出并先后经过光控制层94的光扩散片940与棱镜片941,从而调整光源的 射出方向,使背光模块9形成的面光源具有最佳的亮度。但是,上述背光模块9必须通过框体90固定导光板92、反射层93与 光控制层94,并通过背板95包覆于框体90与反射层93的外围而增强背光 模块92的结构强度并保护背光模块9。因此,该背光模块9的组件过多且 结构也较复杂,使得该背光模块9的体积与厚度均无法降低。另外,于背光 模块9的导光板92内传递的部分光线会由导光板92的侧边射出,并照射在 框体卯内侧,由于框体90无法完全将射出导光板92的光线反射回导光板 92,从而降低该背光模块9的发光亮度。于是,如何设计一种体积小、低厚 度、高亮度的背光模块,为液晶显示器制造厂商目前的研究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体积小、厚度低、亮度高的背光模块。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提供的背光模块具有一框体、 一导光板 与一发光组件。导光板收容于框体中,其具有一入光面、 一出光面、 一相对 于出光面的底面以及一对应于入光面的侧面。发光组件对应于该导光板的入 光面。导光板的底面与侧面上均形成有一金属膜。因此,本技术的背光模块通过导光板底面的金属膜反射光线并取代 反射层,从而简化了该背光模块的结构、降低背光模块的体积与厚度。另外, 导光板侧面的金属膜将光线反射回去并防止光线由导光板的侧面射出,从而 进一步提升背光模块的发光亮度。國翻在说明书附图中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背光模块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背光模块的光路示意图。 图3为为现有背光模块的剖面示意图。 图中各组件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背光模块100、 9框体1、 90侧壁10凹槽11、 900凸耳12收容部13发光组件2、 91导光板3、 92入光面30出光面31反射面32侧面33光控制层4、 94光扩散片40、 940棱镜片41、 941黏合组件5金属膜6反射层93反射片93背板 .如95双面胶9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 下特例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请参阅图1,本技术的背光模块100具有框体1、发光组件2、导 光板3与光控制层4。框体1具有侧壁10,侧壁10上开设有凹槽11,侧壁 10内侧底部设有凸耳12,侧壁10围成一收容部13。发光组件2收容于框 体l的凹槽ll内。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发光组件2为发光二极管。导光板3收容于框体1的收容部13中,并设置于凸耳12上,导光板3 具有入光面30、出光面31、与出光面31相对的底面32以及对应于入光面 30的侧面33,导光板3的入光面对应于发光组件2。光控制层i收容于框 体1的收容部13中,并对应于导光板3的出光面31,光控制层4与框体1 之间经由黏合组件5黏接固定。在本实施例中,光控制层4由光扩散片40 与棱镜片41迭合组成,黏合组件5为双面胶等胶类物质。导光板3的底面31与侧面33均覆盖有金属膜6,当本技术具体实 施时,金属膜6可以以电镀、涂布与印刷等方式形成于导光板3上。请参阅图2,当本技术的背光模块100工作时,光线由发光组件2 射出并进入导光板3,此时,形成于导光板3底面32的金属膜6可反射光 线,使光线由导光板3的出光面31射出,从而取代反射层,形成于导光板 3的底面32上的金属膜6还可增强导光板3的结构强度以防止导光板3于组装或搬运过程中损坏。另外,形成于导光板3的侧面33上的金属膜6可 反射光线,使得光线于导光板3中传递,使得光线由导光板3的出光面射出。因此,发光组件2射出的光线经由导光板3传递后形成面光源,并从导 光板3的出光面31射出。从导光板3射出的光线进入光控制层4后,经过 光控制层4的调整,使得光线以所需的角度射出光控制层4。由以上说明可知,本技术的背光模块100经由形成于导光板3的底 面32上的金属膜6反射光线,从而取代反射层以降低背光模块100的体积与 厚度。另外,形成于导光板3的侧面33的金属膜6反射光线并防止光线由导 光板3的侧面33射出以提升背光模块100的发光亮度并增强导光板3的结构 强度。权利要求1.一种背光模块,包括一框体,一收容于该框体中的导光板及一发光组件,该导光板具有一入光面、一出光面、一相对于出光面的底面及一对应于入光面的侧面,发光组件对应于该导光板的入光面设置,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板的底面与侧面上形成有一金属膜。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是所述背光模块还包括一 收容于该框体中的光控制层,光控制层对应于该导光板的出光面设置。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是所述的框体具有一侧壁, 侧壁上开设一凹槽,所述发光组件收容在该凹槽内。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是所述的侧壁内侧底部设 有一凸耳,该导光板设置于该凸耳上。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是所述的光控制层与框体 之间黏接有一黏合组件。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是所述的黏^"组件为双面胶。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背光模块,其具有框体及收容于框体中的导光板和发光组件。导光板具有入光面、出光面、相对于出光面的底面以及对应于入光面的侧面。发光组件对应于导光板的入光面,于导光板的底面与侧面上均形成有用以反射光线的金属膜。因此,导光板底面的金属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背光模块,包括一框体,一收容于该框体中的导光板及一发光组件,该导光板具有一入光面、一出光面、一相对于出光面的底面及一对应于入光面的侧面,发光组件对应于该导光板的入光面设置,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板的底面与侧面上形成有一金属膜。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启明
申请(专利权)人:富港电子东莞有限公司正崴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