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3185 阅读: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其包括一导光板、一光源和一光源罩,该导光板包括一入光面,该光源设置在该导光板的入光面一侧,该光源罩和该光源配合并部分包围该光源,该光源罩具有一开口,该导光板和该光源之间有一旋转机构及一反射片,该旋转机构控制该反射片的转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背光模组,特别是关于一种用于数字影像产品的背光模组。
技术介绍
由于液晶显示装置面板中的液晶本身不能发光,因此,为达到显示效果,须给液晶显示装置面板提供一面光源装置,如背光模组。背光模组的功能在于向液晶显示装置面板提供亮度充分且分布均匀的平面光,使其能正常显示影像,因而背光模组成为液晶显示装置的关键组件之一。随着液晶显示装置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特别是数字影像产品的应用,如手机、手机用数字相机、数字摄影机等,对于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模组要求进一步提高,除满足显示所需的足够亮度和均匀度要求,具有更多的增进功能也成为背光模组设计的重点。请参阅图1,是一种现有技术的背光模组1,该背光模组1包括一光源11、一光源罩16、一反射片12、一导光板13、一扩散板14及一增亮片15,该反射片12、导光板13、扩散板14及增亮片15依次层叠放置。该光源罩16和该光源11配合,并部分包围该光源11。该导光板13为平板形,其包括一入光面131、一和该入光面131相垂直的底面133及一和该底面133相对的出光面132,其中该光源11相对该导光板13的入光面131设置。由光源11发出的光束,从该入光面131进入该导光板13并在该导光板13内传输,部分光线经过该导光板13的底面133射向该反射片12,再经该反射片12的反射作用反射回该导光板13,光线最终通过该导光板13的出光面132射向该扩散板14,经由该扩散板14的扩散作用后射向该增亮片15,该增亮片15表面均匀分布有多个平行的棱镜结构151,该棱镜结构151将该光束聚集并导向显示面板(图未示)。然而,随着数字电子产品的发展,如具有摄像功能的手机、数字相机及数字摄影机等采用液晶显示装置的数字产品,此类数字影像产品均具有摄像功能,在夜晚或低照度的环境时,此类数字影像产品的影像传感器通常会感光不足,无法进行摄像。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数字影像产品在夜晚或是低照度的环境无法摄像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用在上述数字影像产品的具有照明功能的背光模组。本专利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其包括一导光板、一光源和一光源罩,该导光板包括一入光面,该光源设置在该导光板的入光面一侧,该光源罩和该光源配合并部分包围该光源,且该光源罩具有一开口,该导光板和该光源之间有一旋转机构及一反射片,该旋转机构控制该反射片的转动。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背光模组的光源罩具有一开口、一旋转机构和一反射片,通过该旋转机构控制该反射片的转动,使得该背光模组用于如数字摄影机时,除为液晶显示装置提供显示所需的光源外,还具有照明的功能。当该旋转机构将该反射片转至该光源罩的开口处时,该反射片完全遮挡该开口,此时,由该光源发出的光线射向导光板并由该入光面进入导光板,用于显示。当需在低照度的环境中摄像时,调节该旋转机构,使之将该反射片转至和该光源出射光方向成一角度,则光源发出的光线射至反射面后,反射后由该光源罩的开口处射出,使得光源发出的光线射向所拍摄的物体,增加物体的反射光强度,从而使得数字影像产品接受足够光线,满足摄像所需的照明要求。附图说明图1是一种现有技术背光模组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背光模组第一实施方式的正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背光模组第一实施方式的俯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背光模组第一实施方式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背光模组第一实施方式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一同参阅图2和图3,分别是本专利技术背光模组第一实施方式的正视图和俯视图。该背光模组2包括一导光板21、一光源23、一和该光源23配合的光源罩25、一旋转机构27和一反射片29。该导光板21包括一入光面211及一出光面212,该出光面212和该入光面211相互垂直。该光源23设置在该入光面211一侧,其和驱动电路(图未示)连接,本实施方式中光源23是线光源,也可以是点光源。该光源罩25部分包围该光源23,该光源罩25一端固定在导光板21的出光面212,其内壁是反射面;光源罩25在平行于出光面212的一面设一开口251,该开口251内安装有一透镜26。该旋转机构27包括一旋钮271和一轴273,该轴273设置在入光面211顶部,其一端通过连接旋钮271控制其旋转。该反射片29固定在该轴273上,轴273旋转时带动反射片29的转动,反射片29是全反射反射片。请一同参阅图4和图5,是本专利技术背光模组第一实施方式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当该光源23为导光板21提供亮光时,通过旋转该旋钮271,将和该轴273连接的反射片29转至光源罩25一端,而且反射片29完全遮挡该透镜26。此时,经光源23发出的光线由导光板21的入光面211入射,并由出光面212出射,达到液晶显示装置显示的亮度和均匀度的要求。当采用本专利技术的背光模组的数字影像产品需在低照度的环境中进行摄像功能时,通过旋转该旋钮271,将和该轴273连接的反射片29转至远离光源罩25一端,且和该光源23出射光方向成一角度。此时,经光源23发出的光线到达反射片29,经反射片29反射后由透镜26汇聚后出射,使得照射至物体的光线强度增强,从而使得数字影像产品接受到足够的光线,以满足低照度的环境中拍摄的要求。本专利技术背光模组2的光源罩25具有一开口251、一旋转机构27和一反射片29,使得该背光模组2除具有提供显示所需的光源功能外,还具有照明功能。当该反射片29遮挡该开口251时,该光源23发出的光线射向导光板21并由该入光面211进入导光板21,用于显示。当需在低照度的环境中摄像时,该反射片29旋转,使得光源23发出的光线经汇聚后射向所拍摄的物体,增加物体的反射光强度,从而使得数字影像产品接受到足够的光线,满足摄像所需的照明要求,增强数字影像产品的功能和使用性。本专利技术背光模组第二实施方式和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连接轴的反射片是半穿透半反射反射片。当该反射片转至远离光源罩一端,而且和该光源出射光方向成一角度时,由于采用半穿透半反射反射片,仍有部分光线射至导光板的入光面,并由出光面出射。本专利技术背光模组第二实施方式除具有第一实施方式的优点外,还具有以下优点当光源发出光线射至物体时,仍有部分光射至导光板,使得液晶显示区域为亮态,可更好进行影像摄影。权利要求1.一种背光模组,其包括一导光板、一光源和一光源罩,该导光板包括一入光面,该光源设置在该导光板的入光面一侧,该光源罩和该光源配合并部分包围该光源,其特征在于该光源罩具有一开口,该导光板和该光源之间有一旋转机构及一反射片,该旋转机构控制该反射片的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旋转机构包括一旋钮及一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反射片的一端固定于该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反射片是全反射反射片。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反射片是半穿透半反射反射片。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光源是线光源。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光源是点光源。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光源罩内壁是反射面。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光源罩的开口处具有一透镜。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其包括一导光板、一光源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背光模组,其包括一导光板、一光源和一光源罩,该导光板包括一入光面,该光源设置在该导光板的入光面一侧,该光源罩和该光源配合并部分包围该光源,其特征在于:该光源罩具有一开口,该导光板和该光源之间有一旋转机构及一反射片,该旋转机构控制该反射片的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仁淙
申请(专利权)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