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面板、主动元件阵列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13149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关于一种液晶显示面板、主动元件阵列基板及其制造方法。该主动元件阵列基板,其包括基板、配置于基板上的扫瞄配线、配置于基板上的数据配线、配置于基板上的画素单元以及配置于基板上的介电层。其中,画素单元是与对应的扫瞄配线与数据配线电性连接,而每一画素单元包括主动元件以及与该主动元件电性连接的画素电极,且每一画素电极具有多个第一狭缝。另外,介电层是覆盖住该第一狭缝,且介电层具有多个第二狭缝,以暴露出每一画素电极的部分区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晶显示面板(LCD panel),特别是涉及一种多域垂直配向式液晶显示面板(Multi-domain Vertical Alignment-LCD,MVA-LCDpanel)。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对于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FT-LCD)皆朝向高对比(contrast ratio)、无灰阶反转(gray scale inversion)、高亮度(brightness)、高色饱和度(color saturation)、快速反应(response)以及广视角(viewing angle)等方向发展。目前常见的广视角技术包括扭转向列型液晶(TN)加上广视角膜(wide viewing film)、共平面切换式(In-Plane Switching,IPS)液晶显示器、边际场切换式(fringe fieldswitching)液晶显示器与多域垂直配向式(MVA)液晶显示器。以多域垂直配向式液晶显示面板为例,其可藉由一些配向图案(alignment patterning),如配向凸起物(alignment protrusion)或狭缝(slit),以使得每一画素中的液晶分子呈多方向排列,进而在得到数个不同的配向领域(domain)。有关于多域垂直配向式液晶显示面板的详细结构将详述于后。图1与图1’分别绘示为一种传统的多域垂直配向液晶显示面板的剖面图与俯视图。请参照图1,传统的多域垂直配向液晶显示面板100包括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110、彩色滤光基板120以及液晶层130。其中,液晶层130是配置于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110与彩色滤光基板120之间。请同时参照图1与图1’,在多域垂直配向液晶显示面板100中,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110包括基板112、多条扫瞄配线114以及多条数据配线116以及多个画素单元118。其中,扫瞄配线114、数据配线116以及画素单元118皆配置于基板112上,且扫瞄配线114、数据配线116是与对应的画素单元118电性连接。此外,画素单元118包括薄膜晶体管118a以及画素电极118b,其中画素电极118b是与薄膜晶体管118a电性连接,且画素电极118b具有狭缝S1。如图1与图1’所示,彩色滤光基板120包括基板122、彩色滤光薄膜124、共用电极126以及多个配向凸起物P。其中,彩色滤光薄膜124是配置于基板122上,共用电极126是配置于彩色滤光薄膜124上,而配向凸起物P是配置于共用电极126上。值得注意的是,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110上的狭缝S1与彩色滤光基板120上的配向凸起物P是用以对液晶配向,以于多域垂直配向液晶显示面板100中形成多重领域(multi-domain)。图2与图2’分别绘示为另一种传统的多域垂直配向液晶显示面板的剖面图与俯视图。图2中所绘示的多域垂直配向液晶显示面板100’与图1中所绘示的多域垂直配向液晶显示面板100类似,惟主要差异在于彩色滤光基板120’的设计。由图2与图2’可清楚得知,彩色滤光基板120’包括基板122、彩色滤光薄膜124以及共用电极126。其中,彩色滤光薄膜124是配置于基板122上,共用电极126是配置于彩色滤光薄膜124上,且共用电极126具有多个狭缝S2。此处,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110上的狭缝S1与彩色滤光基板120’上的狭缝S2同样可用以对液晶配向,以于多域垂直配向液晶显示面板100’中形成多重领域(multi-domain)。在上述的多域垂直配向液晶显示面板中,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与彩色滤光基板在对组时必须精准地对位,否则配向图案(狭缝、配向凸起物)之间的距离无法精确地控制。当配向图案之间发生误对准(mis-alignment)的问题时,多域垂直配向液晶显示面板的反应时间与视角将会受到影响,甚至有可能发生影像残留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主动元件阵列基板,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具有两种不同配向功能(alignment function)的狭缝,从而更加适于实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液晶显示面板,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显示品质不易受到基板的对组精度的影响,从而更加适于实用。本专利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与现有制程相容的主动元件阵列基板的制造方法,从而更加适于实用。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主动元件阵列基板,其包括基板、配置于基板上的扫瞄配线、配置于基板上的数据配线、配置于基板上的画素单元以及配置于基板上的介电层。其中,画素单元是与对应的扫瞄配线与数据配线电性连接,而每一画素单元包括主动元件以及与该主动元件电性连接的画素电极,且每一画素电极具有至少一个第一狭缝。另外,介电层是覆盖住该第一狭缝,且每一画素单元中的介电层具有至少一个第二狭缝,以暴露出每一画素电极的部分区域。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其包括前述的主动元件阵列基板、对向基板以及液晶层。其中,对向基板具有共用电极层,而液晶层是配置于主动元件阵列基板与对向基板的共用电极之间。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第一狭缝与该第二狭缝至少其中之一例如为锯齿形狭缝(jagged slit)。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每一画素单元中可进一步包括遮光层,而此遮光层是配置于介电层的第二狭缝下方。此外,前述遮光层的材料例如为导体,故遮光层与画素电极可构成储存电容器(storage capacitor)。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每一画素单元中可进一步包括储存电容器,此储存电容器是配置于介电层的第二狭缝下方。举例来说,储存电容器例如包括配置于基板上的下电极以及位于下电极上方的上电极。其中,上电极是与画素电极电极性连接。此外,前述上电极及/或下电极的材料例如为遮光材料。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介电层的介电常数例如是小于3.5,且介电层的厚度例如是介于1微米至2微米之间。此外,前述第二狭缝的顶部宽度是大于该第二狭缝的底部宽度。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主动元件阵列基板的制造方法,包括下列步骤。首先,于基板上形成多条扫瞄配线、多条数据配线以及多个主动元件,其中主动元件是与对应的扫瞄配线与数据配线电性连接。接着,于基板上形成多个与主动元件电性连接的画素电极,其中每一画素电极具有至少一个第一狭缝。之后,于基板上形成一介电层,以覆盖住第一狭缝,其中每一画素电极上的介电层具有至少一个第二狭缝,以暴露出每一画素电极的部分区域。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扫瞄配线、该数据配线以及该主动元件的形成方法包括下列步骤。首先,于基板上形成一第一导体层,此第一导体层包括扫瞄配线以及多个与扫瞄配线连接的闸极。接着,于基板上形成一闸极绝缘层,以覆盖住第一导体层。之后,于闸极绝缘层上形成多个通道层,而通道层是位于闸极上方。最后,于闸极绝缘层上形成一第二导体层,此第二导体层包括数据配线以及多个与数据配线连接的源极/汲极,且源极/汲极是覆盖住通道层的部分区域。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在形成扫瞄配线、数据配线以及主动元件的同时,更包括形成一储存电容器。举例而言,储存电容器的下电极例如可与扫瞄配线及闸极一起制作。在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中,储存电容器的下电极例如可与扫瞄配线与闸极一起制作,而储存电容器的上电极例如可与数据配线、源极/汲极一起制作。此外,上电极例如是进一步与对应的画素电极电性连接。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在形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主动元件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基板;多条扫瞄配线,配置于该基板上;多条数据配线,配置于该基板上;多个画素单元,配置于该基板上,且与对应的该扫瞄配线与该数据配线电性连接,其中每一画素单元包括一主动元 件以及一与该主动元件电性连接的画素电极,且每一画素电极具有至少一第一狭缝;以及一介电层,配置于该基板上,其中该介电层是覆盖住该第一狭缝,且每一画素单元中的该介电层具有至少一第二狭缝,以暴露出每一画素电极的部分区域。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明洲潘信桦
申请(专利权)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