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色片及电光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11761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滤色膜层及电光学装置,滤色膜层是一种具有由形成在基板(12)上的间壁(14)划分而成的,由多色墨形成的色要素所构成的像素(13)的滤色膜层(200),在所述像素(13)形成区域的外侧形成有虚拟像素(13′)。赋予每一个所述像素(13)的墨与赋予每一个所述虚拟像素(13′)的墨的墨量几乎相同。而且,使所形成的覆盖所述像素(13)的保护膜(21),也同时覆盖虚拟像素(13′)。(*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涉及滤色膜层及电光学装置,特别是关于能够提高像素间各像素的光透过特性的均匀性的滤色膜层及电光学装置。
技术介绍
作为在彩色液晶显示装置等显示装置中所使用的滤色膜层,是在透明基板上形成方阵状的折光部及具有隔栅作用的间壁后,用喷墨法在间壁内涂敷着色材料,将此在一定的温度下烘干干燥及固化而得到的。在上述历来的滤色膜层的制造方法中,在吐出液状物时,使其盛满至基板上的间壁的上方。通过将此在一定的温度下烘干干燥及固化,使其体积减少,使着色层的高度与间壁的高度基本相同。然而,在这样的彩色滤波中,如果对吐出墨的液面水准不能进行充分的控制,就有可能发生干燥后的墨的体积过大而超出基板上的间壁的上方,或者是干燥后的墨的体积过小而成为凹下的形状。即使是墨的量及浓度都相同,但由于干燥条件的差异也会产生上述干燥后墨面的差。例如,如果墨吐出后在高温条件下干燥,则干燥迅速进行,墨的体积就有变小的倾向,反之在低温条件下干燥时,干燥进行得慢,墨的体积就有几乎不变小的倾向。这样的墨面的偏差,在同一基板的像素之间也会产生。特别是在像素形成区域的边缘部的像素与中央部的像素之间产生,去除了边缘部之后的中央部的像素则比较均匀。这被认为是由于像素形成区域的边缘部的干燥速度比中央部的干燥速度快所引起的。这样的在同一基板上的墨面的差是造成色度不均匀,色调差的原因,所以是不希望的。这样的问题不仅会在滤色膜层中发生,而且还可能在其它的电光装置中发生。例如在使用喷墨法喷出有机EL发光体溶液而形成的电子发光装置中,也要求在像素之间形成均匀的发光层。进而,由于着色层与隔栅层的表面未必平坦,例如在着色层与隔栅层上形成保护层,用作滤色膜层而构成液晶显示装置的情况下,如果表面层不够平坦,液晶层分布就可能不平坦。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液状物在干燥及固化后品质(体积、表面高度、及表面)发生差异,不存在色不均匀、色调不均匀、以及亮度不均匀的滤色膜层及显示装置。而且,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滤色膜层的表面平坦,在其上形成均匀分布的液晶层的滤色膜层及其显示装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滤色膜层的特征为,是设置有由在基板上形成的间壁所划分,由多种墨的色要素所构成的像素的滤色膜层,各像素的光的透过性在像素之间基本均匀。在所述滤色膜层中,希望在形成多个所述像素区域的外侧形成有虚拟像素,赋予每一个所述像素的墨与赋予每一个所述虚拟像素的墨的墨量基本相同。而且,还希望在形成多个所述像素区域的周围形成有虚拟像素,形成有覆盖所述像素及所述虚拟像素的保护膜。在所述滤色膜层中,希望赋予所述像素的墨与赋予所述虚拟像素的墨的墨量在所述基板的单位面积内基本相同。而且,希望形成的所述保护膜覆盖到比所述形成间壁的区域更外侧的区域。还有,希望与所述形成间壁的区域更外侧的区域上所露出的基板相密切接合。进而,本专利技术的滤色膜层的特征为,是设置有由在基板上形成的间壁所划分,由多种墨的色要素所构成的像素的滤色膜层,所述间壁设置有无机物的遮光层以及在该遮光层上形成的有机物的隔栅层,所述隔栅层中最外侧的部分,是从所述遮光层的最外侧的部分的外边缘到外侧而形成,与所述基板相接。本专利技术的电光学装置,以设置有所述滤色膜层为特征。在所述滤色膜层中,进而希望设置有对光选择性透过的液晶层或对光选择性透过的放电显示部。本专利技术的电光学装置的特征还为,设置有由在基板上形成的间壁所划分,具有由液滴吐出而形成的发光层的多个像素,各像素的发光特性在像素之间基本均匀。本专利技术的电子机器,以设置有所述电光学装置为特征。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案的滤色膜层的局部放大图。图2是图1变形例的滤色膜层一部分的剖面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案中电光学装置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剖面图。图4是所述滤色膜层制造工序的剖面图。图5是所述滤色膜层制造工序的剖面图。图6是所述液晶显示装置制造工序的剖面图。图7是所述液晶显示装置制造工序的剖面图。图8表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案中的显示装置。(a)是EL显示装置的平面模式图,(b)是(a)中沿AB线截面的模式图。图9是显示装置中显示区域截面结构的放大图。图10的本专利技术另一个实施方案中的显示装置,即等离子体型显示装置的基本概念图。图11是等离子体型显示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1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中电子机器例的立体图。图中200-滤色膜层;12-基板;13-像素;13′-虚拟像素;14-间壁;20-着色素;21-保护膜;300-液晶显示装置(电光学装置)。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滤色膜层的结构)(1-1第一实施例)图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案中滤色膜层的局部放大图。图1(a)为俯视图,图1(b)为沿图1(a)中B-B′线的截面图。如图1(a)所示,滤色膜层200,设置有在基板12上呈方阵排列的像素13,像素与像素之间的边界,由间壁14所划分。在每一个像素13中,分别导入红(R)、绿(G)、蓝(B)中的一种墨。在该例中,红、绿、蓝的配置是镶嵌配置,但也可以采用条纹配置、三角形配置等其它的配置方式。如图1(b)所示,滤色膜层200,设置有透光性基板12、与透光性间壁14。在不形成间壁14的部分上构成所述像素13。由被导入该像素13中的各种颜色的墨构成着色层20。在间壁14及着色层20的上面,形成保护膜21。间壁14设置有遮光层16与隔栅层17。遮光层16在基板12上按规定的方阵模式形成。遮光层16,只要是具有充分的遮光性,能够发挥作为黑方阵的功能便可,可以选用金属、树脂等材料。根据厚度薄且充分均匀的遮光性的要求,希望选用金属作为遮光层16的材质。对于作为遮光层16的金属,并无特别的限制,可以从包括成膜及光蚀刻的全工序的效果来考虑而进行选择。作为这样的金属,希望能够使用诸如铬、镍、铝等在电子设备加工工艺中使用的金属。在由金属构成遮光层16的情况下,膜厚为0.1μm以上时就能够得到充分的遮光性,进而从金属层的密切接合性及脆性等考虑,希望该膜厚为0.5μm以下。隔栅层17是在遮光层16之上形成,且具有所规定的方阵模式。该隔栅层17,能够划分形成着色层的部分,防止相邻着色层的色的混合(混色)。所以,隔栅层17的膜厚,应该使形成着色层20时注入的作为色材的墨不会溢出,而设置得与该墨层具有相同的高度。从以上的观点看,希望隔栅层17的膜厚在1~5μm的范围内。这样,在平面模式内,隔栅层17比遮光层16小一圈而形成。即,隔栅层17形成时在其的周围留有所规定的宽度,使遮光层16露出。隔栅层17,由能够进行平板影印的树脂层构成。这样的感光性树脂,并不一定要求是对水的接触角大、防水性优异的物质,也没有必要是具有遮光性的物质,所以可在很宽的范围内进行选择。例如可以使用包含氨基甲酸乙酯树脂、丙烯树脂、酚醛树脂、阳基环树脂、聚酰亚胺树脂、聚羟基苯乙烯、聚乙烯醇等的感光性树脂。着色层20不仅在基板20的露出面上,而且也在遮光层的露出面上形成。而且,在基板20的露出面上形成的部分(透过部)具有实质性着色层的功能。与此相比,在遮光层16的露出面上形成的部分(非透过部),为遮光层16所遮蔽,使来自基板上侧及下侧的光不能有实质性的透过。这样,由在着色层20周围形成的非透过部,能够使着色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滤色片,包括:由形成在基板的形成区域上的间壁彼此划分的多个像素,所述像素包括第一着色层,第一着色层具有一定数量的颜色材料;和由间壁彼此划分的多个虚拟像素,所述虚拟像素包括第二着色层,第二着色层具有基本与第一着色层颜色材料 的数量相同的一定数量的颜色材料,所述像素成为图像显示中起作用的显示要素,并使各所述像素中光的透过特性基本均匀,所述虚拟像素成为图像显示中不起作用的要素。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木口浩史有贺久片上悟
申请(专利权)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