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状侧射式光导结构与面光源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8362 阅读:1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条状侧射式光导结构,适用于将所接收的光,以导向二侧边而射出。光导结构包括一条状光导部件,具有上表面与下表面,沿着纵向方向延伸。在该条状光导部件的横截面上包含有第一线段于该上表面上,以及第二线段、第三线段、与耦合部,位于该下表面上。该耦合部连接该第二线段与该第三线段。该条状导光部件的该下表面距离该上表面的参考平面的厚度分布,是随着从该耦合部到该侧边的方向为渐减的厚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照明光源技术,且特别涉及一种条状侧射式光导结构,可以被使用以组合成平面光源模块。
技术介绍
一个实际的光源结构,一般除了包含发光源外,还有光导结构、扩散片以及其它构件,以引导从发光源发出的光成为所要的发光形式,以配合所配置的装置的使用。例如,通过多个发光二极管以做为原始发光源,再通过光导结构以构成平面光源。平面光源有多种应用,例如可以使用于平面显示器的背光模块。而光导结构例如可将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发出的光,转换成大型的平面光源且可以有混光的效果。为了将LED从正方向发出的光,转换成从侧边发出,以达成平面光的效果,传统上是通过包围LED的光导结构达成,其结构如图1所示。参阅图1,传统的光导结构是对应一个LED的设计,LED会被置放于中心点F,通过光导结构的中心轴43。圆对称于此中心轴43的结构,在横截面上的两边,各具有一尖凸的结构102,以及弯曲的基部100。当光导结构接收由中心点F发出的光束104,依入射的位置不同,一部份的光会被基部100与尖凸结构102偏折,以导向侧边。接着,如图2所示,利用多个如图1的光导结构单体,设置在一支承条(supporting bar)106上,且多个支承条106平行设置于基板108上,构成传统的平面光源108。对于上述的传统光导结构,其是对应一个发光体而设置,此设计是把LED晶粒以全反射和折射特性把出光型式转成侧射形。然而以这种封装型式的LED做为背光模块的光源,则需要大数量的LED晶粒与光导结构。这样至少会让如此的传统平面光源的成本居高不下。因此,制造者仍努力继续研发背光模块的其它设计,以寻求低成本且能有效达到所要的发光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条状侧射式光导结构,可以有效将发光体发出的光的至少一部份,导引往侧边方向行进,以使能达到均匀混光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平面光源模块,利用多个条状侧射式光导结构,例如使平行并列设置于具有反射功能的基板,以产生均匀混光的平面光源。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条状侧射式光导结构,适用于将所接收的光,以导向二侧边而射出。光导结构包括一条状光导部件,具有上表面与下表面,且沿着纵向方向延伸。在该条状光导部件的横截面上包含有第一线段于该上表面上,以及第二线段、第三线段、与耦合部,位于该下表面上。该耦合部连接该第二线段与该第三线段。该条状导光部件的该下表面距离该上表面的参考平面的厚度分布,是随着从该耦合部到该侧边的方向为渐减的厚度。又,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于前述之条状侧射式光导结构,其中在该横截面上的该耦合部是该第二线段与该第三线段的交叉点。又,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于前述之条状侧射式光导结构,其中在该横截面上的该耦合部是第四线段,连接于该第二线段与该第三线段之间。又,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于前述之条状侧射式光导结构,其中在该横截面上的该第二线段与该第三线段的安排,是使该所接收的光的一大部分被引导向该侧边。又,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于前述之条状侧射式光导结构,其中在对应该第二线段与该第三线段对应的域内,有一反射层以将入射光全部或部分反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面光源模块,包括基板(base plate)。多个如前述之条状侧射式光导结构。多个支承结构,以支承上述这些光导结构,使悬空(suspending)于该基板上,且使上述这些光导结构依预定方向配置,其中该下表面是面向该基板。多个发光元件,设置于该基板上,分布在上述这些光导结构的下方。又,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于前述之面光源模块,其中该基板是扩散板,以使入射于该扩散板的光,可以再被反射出。又,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于前述之面光源模块,其中该基板是反射板,以使入射于该反射板的光,可以再被反射出。又,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于前述之面光源模块,上述这些支承结构是透光体,或有反射表面。为让本专利技术之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为传统的光导结构的剖面图。图2为传统的面光源模块的俯视图。图3为依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条状侧射式光导结构的平面光源结构的仰视平面图示意图。图4为对应图3中一个条状侧射式光导结构与多个LED的相对位置配置图。图5为在图4中通过支承结构与LED,在XY平面的横截面上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在图4中通过支承结构与LED 206在XY平面的横截面上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7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面光源模块的一部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主要元件标记说明43中心轴100基部 102尖凸的结构104光束106支承条200基板202光导结构204支承架206发光体207、224耦合部208线段210线段212线段213边缘区214条状侧射式光导结构216、218、216、218、222线段220基板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条状侧射式光导结构,把具指向性的光源改成侧射型光源,此结构特别可适用于LED的大型平面光源,做为混光模块。此大型平面光源模块将包括至少一个光源和一个条状侧射式光导结构和扩散片。这至少可以容易使在短距离就能得到均匀混光的光源,又有可以减少成本及生产简单等的特点。目前在以LED光源所开发出的大型平面光源中,对于LED光源封装设计以全反射透境形成侧射型光源的混光效果较佳,然而此封装方式将会提升成本及生产复杂性。基于此因素,因此本专利技术只需使用一般简单的LED封装,再加上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条状侧射式光导结构,即可得到均匀性佳的大型平面光源。又,一个条状侧射式光导,可以搭配一个以上的LED使用,这在成本控制将有很大帮助。对于此条状侧射式光导,其结构简单及容易生产制作,因此对于LED大型平面光源中成本比例较重的LED封装成本而言,将可以大幅减少生产成本及简化组装过程。本专利技术对于LED光源的兼容性佳,并且可以在短距离内完成大型平面光源的均匀性。以下举一些实施例,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但是本专利技术不受限于所举的实施例。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仰视平面图,表示配置条状侧射式光导结构的平面光源结构示意图。参阅图3,对于本明的平面光源,在基板200上设置有多条的条状侧射式光导结构202。图中标示有XYZ坐标轴作为参考。图3是沿向Y轴方向所看到的结构示意图。这些条状侧射式光导结构202以多个支承结构204支承,且使这些条状侧射式光导结构202较佳地例如相互平行配置。但是依实际的考虑,这些条状侧射式光导结构202不必是全部平行配置,其可以依实际设计以预定的方向配置。图4是对应图3中一个条状侧射式光导结构202与多个LED的相对位置配置图。多个LED 206设置在条状侧射式光导结构202的下方,较佳地是沿着纵向中心线上均匀配置,但是要注意的地方是这仅是较佳的设置方式之一。又,LED 206的数量也可依实际需要设定。特别是,由于本专利技术的光导结构202,实际所需要的LED数量,可以有效地减少,以进一步降低成本。图5表示在图4中通过支承结构204与LED 206在XY平面的横截面上的结构。参阅图5,条状侧射式光导结构202,是被支承结构204支承悬空于基板200(见图3)。基板200与支承结构204的详细结构与功用将于后述。于此先针对条状侧射式光导结构202的结构进行描述。条状侧射式光导结构202基本上具有上表面与下表面,且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条状侧射式光导结构,适用于将所接收的光,以导向二侧边而射出,其特征是包括:条状光导部件,具有上表面与下表面,沿着纵向方向延伸,其中在该条状光导部件的横截面上包含有:第一线段于该上表面上;以及第二线段、第三线段、与 耦合部,于该下表面上,且通过该耦合部连接该第二线段与该第三线段,其中该条状导光部件的该下表面距离该上表面的参考平面的厚度分布,是随着从该耦合部到该侧边的方向渐减的厚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雅惠陈秋伶殷尚彬胡鸿烈
申请(专利权)人: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