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直下式背光模组的扩散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1296 阅读:4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应用于直下式背光模组的扩散板,其装配于条状排列的多个线光源上,该扩散板上设置有相对该多个线光源排列的多个导光结构,该导光结构以该线光源为对称线而呈对称状,并且该导光结构的剖面外形可产生菲涅耳(Fresnel)绕射而且具有一焦轴,并且使得该线光源位于该导光结构的焦轴上,以便该线光源入射该扩散板之后,可以几乎被导向平行地射出,进而可增加穿透率,且由于无需添加扩散剂,其可以增加背光模组光源的利用效率,提高辉度,降低废热,并且可以免除菱镜片、双层增光片的使用,从而大大降低了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扩散纟反,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大尺寸面^反的直 下式背光模组内的扩散板。
技术介绍
液晶显示器由于具有轻薄短小、高分辨率、价格低廉等优点,已成为平面显示器的主流。液晶显示器主要由液晶面板(cell)、背 光才莫组、驱动IC等组件组成,液晶显示器通过背光模组来提供可 视光源,并且穿透液晶面板以通过驱动IC的控制而形成各种影像。背光模组的光源可以分成点光源、线光源与面光源三种,其中 常见的点光源如有4几发光二才及管(LED),线光源如冷阴才及管 (CCFL),而常见的面光源则是利用场发射(Field Emission )电极 而激发放电气体来产生紫外线,并利用紫外线撞击呈面状的荧光粉 以产生面光源。目前在大尺寸平面显示器中,线光源具有良品率高,制作成本 相对低廉的优势而被背光模组广泛采用,请参照图l所示,传统背 光模组包含一灯管组l、 一扩散板2、 一下扩散片3、 一菱镜片4与 一双层增光片5,该背光模组由该灯管组1来提供线光源,并经过 该扩散板2与该下扩散片3的折射与散射而形成均匀的光源,再经 过该菱镜片4的导向与该双层增光片5的偏光反射,进而作为大尺 寸平面显示器的显示光源。此传统的背光模组,其通过扩散板2与下扩散片3的双重散射 与折射,才能将线光源转换为足够均匀的面光源以作为显示光源, 因而其光能耗损相当严重,且会产生相当的废热,并且其须设置菱 镜片4与双层增光片5以提高辉度,来使平面显示器的亮度符合所 需,然而菱镜片4与双层增光片5的制作不易,成本高昂,而且难 以降低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扩散板,其可将线光 源利用绕射转换为面光源,而避免多次的散射与折射,提高光源利 用效率,并减少废热产生。本专利技术的次要目的在于,让扩散板应用于背光模块时,可提升 辉度而可避免菱镜片与双层增光片的使用,以降低制造成本。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应用于直下式背光模组的扩 散板,其装配于条状排列的多个线光源上,该扩散板为平板状,且 该扩散板上i殳置有相对该多个线光源排列的多个导光结构,该多个 导光结构分别以对应排列的该线光源为对称线而呈对称状,并且该 多个导光结构的剖面外形具有多个弧线面,进而可产生菲涅耳 (Fresnel)绕射而且分别具有一焦轴,并^f吏该多个线光源分别位于 该多个导光结构的焦轴上。由此,本专利技术可让多个线光源通过该多个导光结构,绕射转换 为一均匀的面光源,其无需经过多次的折射或反射,所以可以提高 光源的利用效率,并减少废热产生,而且其可以提供足够亮的辉度, 进而避免菱镜片与双层增光片的使用,以降低制造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传统背光模组的结构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扩散板的结构立体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线光源入射导光结构的绕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扩散板的结构立体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扩散板的尺寸推算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另 一实施例的线光源入射导光结构的绕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另 一实施例的使用于背光^t组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对本专利技术的特征、目的及功效,有更加深入地了解与i人识, 兹列举优选的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说明如下请参照图2与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为一种扩散板20,其装配于条 状排列的多个线光源30上,该多个线光源30可以是冷阴极管,该 扩散板20为平板状,且该扩散板20上设置有相对该多个线光源30 排列的多个导光结构21,该多个导光结构21分別以对应排列的该 线光源30为对称线而呈对称状,且该多个导光结构21的剖面外形 具有多个卩瓜线面211,进而产生菲涅耳(Fresnel)绕射而且分别具 有一焦轴22,并4吏该多个线光源30分别^f立于该多个导光结构21的 ;tj由22 _h。由此,该多个线光源30所射出的光线40在入射该扩散板20 后,会产生绕射而且平行于该扩散板20的轴向射出,即该扩散板 20可以无需经过多次的折射与反射,即可将线光源30转换为均匀 的面光源。另外,如果要将该多个导光结构21的剖面外形做成为完全符 合产生菲涅耳(Fresnd)绕射的形状,其成本高昂且加工困难,请 参照图4与图5所示,为了降4氐制造成本,该多个f瓜线面211可改 为形状近似的杀+线面(Sm) 212, 乂人而4吏该多个导光结构21的剖面 外形近似于可以产生菲涅耳绕射的形状。然而,不同的杀牛线面212 的角度6m,可以依据下列方程式求得。<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6</formula>其中m代表不同的斜线面212 (由中心往左右算起,不同的斜 线面212依序为m-l、 2、 3、 4...)、 n为材泮牛的4斤射系:数、 为空 气的折射系数、4为焦轴22到斜线面212的长度、h为焦轴22到 扩散板20的长度(即线光源30中心点到扩散板20的距离)、Rm 为斜线面212的垂直延伸线到焦轴22与扩散板20垂直连接线的长 度、a为斜线面212到扩散板20底部的长度(即扩散板20的厚度)、 b为预定的菲涅耳间距,在加工精度问题可容许下,b越小则产生 的菲涅耳(Fresnel)绕射效果越好,而且斜线面212投影到扩散板 20的长度恰好为b。因此,该设计方案在制作上较为容易,而且可以降低制造成本。请再参照图6所示,其让多个线光源30射出的光线40入射该扩散 板20后同样会绕射,从而大致朝该扩散板20的轴向射出,即也可 将线光源30转换为均匀的面光源,进而达到类似的效果。请参照图7所示,如果本专利技术^皮应用于直下式背光沖莫组时,该 扩散板20除了需要对应于该多个线光源30 i殳置之外,该扩散板20 的外侧更要设有一下扩散片50,该下扩散片50的作用在于,让面 光源适当的散射,以避免绕射所形成的面光源以单 一 的4于进方向而 过于刺眼,并且其所制成的显示器,可使各视角的光线较为均匀, 而满足显示器的需求。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通过导光结构21,让线光源30经绕射转换 为均匀的面光源,其无需经过多次的折射或反射,所以可以^提高光 源利用岁丈率,并减少废热产生,并且应用于其所制成的直下式背光 模组时可提供足够亮的辉度,因此,在作为显示器的显示光源时, 可避免菱镜片与双层增光片的使用,进而可降低其制造成本。权利要求1.一种应用于直下式背光模组的扩散板,所述扩散板装配于条状排列的多个线光源(30)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板(20)为平板状,且所述扩散板(20)上设置有相对所述多个线光源(30)排列的多个导光结构(21),所述多个导光结构(21)分别以对应排列的所述线光源(30)为对称线而呈对称状,而且所述多个导光结构(21)的剖面外形具有多个弧线面(211),以便产生菲涅耳绕射而且分别具有焦轴(22),并使所述多个线光源(30)分别位于所述多个导光结构(21)的所述焦轴(22)上。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直下式背光模组的扩散板, 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弧线面(211)改为形状近似的斜线面(212)。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直下式背光模组的扩散板, 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线光源(30)是冷阴极管。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直下式背光模组的扩散板, 其特征在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应用于直下式背光模组的扩散板,所述扩散板装配于条状排列的多个线光源(30)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板(20)为平板状,且所述扩散板(20)上设置有相对所述多个线光源(30)排列的多个导光结构(21),所述多个导光结构(21)分别以对应排列的所述线光源(30)为对称线而呈对称状,而且所述多个导光结构(21)的剖面外形具有多个弧线面(211),以便产生菲涅耳绕射而且分别具有焦轴(22),并使所述多个线光源(30)分别位于所述多个导光结构(21)的所述焦轴(22)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仲裕
申请(专利权)人:邦泰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