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撑组件及具有其的电池包壳体、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52707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1:10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支撑组件及具有其的电池包壳体、车辆,其中,支撑组件用于电池包壳体,且支撑于电池包壳体的上盖体和下壳体之间,支撑组件包括:横梁,设于下壳体;支撑块,设于横梁的上端,用于支撑上盖体;连接套筒,由下至上依次贯穿横梁和支撑块,连接套筒与支撑块螺纹连接,连接套筒的下端设有法兰凸缘,法兰凸缘抵接于横梁的下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支撑组件,连接套筒结构简单,可简化支撑块与横梁的装配工艺,提高连接可靠性;并且,采用支撑块可以实现上盖体和横梁的连接固定,有利于提高电池包壳体整体结构的强度和刚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支撑组件及具有其的电池包壳体、车辆
本申请涉及电动汽车
,尤其涉及一种支撑组件及具有其的电池包壳体、车辆。
技术介绍
现阶段传统燃油汽车正在逐步被新能源汽车所代替,其中纯电动汽车作为新能源汽车的一种正在快速发展,许多传统燃油车平台直接通过油改电的方式,将汽车动力源由燃油更换为电池,电池包的轻量化关系到电池包的能量密度。电池作为整车的动力来源,其安全性能非常重要,为了解决续航里程焦虑,同样的电池需要增大尺寸来提高能量密度。相关技术中,电池包壳体的上壳体通常采用钣金冲压或复合材料,厚度较薄且刚度较差,导致电池包整体结构的强度和刚度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支撑组件及具有其的电池包壳体、车辆,以解决或缓解现有技术中的一项或更多项技术问题。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支撑组件,用于电池包壳体,且支撑于电池包壳体的上盖体和下壳体之间,支撑组件包括:横梁,设于下壳体;支撑块,设于横梁的上端,用于支撑上盖体;连接套筒,由下至上依次贯穿横梁和支撑块,连接套筒与支撑块螺纹连接,连接套筒的下端设有法兰凸缘,且法兰凸缘抵接于横梁的下端。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横梁设有在上下方向上贯穿其的第一通孔;支撑块设有在上下方向上贯穿其的第二通孔;连接套筒穿设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其中,连接套筒的外壁面与第二通孔的内壁面螺纹连接。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支撑块包括顶板和两个侧板,两个侧板分别由顶板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个侧边沿向下延伸形成,第二通孔设于顶板。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两个侧板分别设有限位凸起,限位凸起由侧板的内壁面向内凸起形成,其中,两个限位凸起分别支撑于横梁的上端。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两个侧板之间的距离大于横梁的上端的宽度,且两个侧板分别与横梁的上端焊接相连。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横梁的内部设有多个腔体,腔体在横梁的长度方向上贯穿横梁。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支撑块为多个,且沿横梁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连接套筒为多个,且与多个支撑块一一对应设置。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上盖体设有在上下方向上贯穿其的第三通孔,支撑组件还包括:上盖体固定件,上盖体固定件的上端设有螺母法兰,上盖体固定件的下端通过第三通孔伸入至连接套筒的内部,且上盖体固定件的外壁面与连接套筒的内壁面螺纹连接,螺母法兰抵接于上盖体的上表面。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上盖体固定件设有在上下方向上贯穿其的第四通孔,支撑组件还包括:车身连接件,车身连接件的下端设有止挡法兰,车身连接件穿设于连接套筒的内部,且车身连接件的上端依次穿过连接套筒和第四通孔并伸出至上盖体的上方,止挡法兰抵接于连接套筒的下端,其中,车身连接件的位于上盖体的上方的部分适于与车辆的车身相连。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上盖体固定件的螺母法兰与上盖体的上表面之间设有密封环。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包壳体,包括:上盖体和下壳体;根据本申请上述实施例的支撑组件,支撑组件支撑于上盖体和下壳体之间。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包括根据本申请上述实施例的电池包壳体。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支撑组件,连接套筒结构简单,可简化支撑块与横梁的装配工艺,提高连接可靠性;并且,采用支撑块可以实现上盖体和横梁的连接固定,有利于提高电池包壳体整体结构的强度和刚度。上述概述仅仅是为了说明书的目的,并不意图以任何方式进行限制。除上述描述的示意性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之外,通过参考附图和以下的详细描述,本申请进一步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将会是容易明白的。附图说明在附图中,除非另外规定,否则贯穿多个附图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或元素。这些附图不一定是按照比例绘制的。应该理解,这些附图仅描绘了根据本申请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而不应将其视为是对本申请范围的限制。图1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支撑组件的剖面图;图3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支撑组件的连接套筒的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支撑组件的支撑块的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支撑组件的上盖体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支撑组件100;横梁10;第一通孔11;腔体12;第一方形部13;第二方形部14;第三方形部15;支撑块20;第二通孔21;顶板22;侧板23;第一侧板23a;第二侧板23b;限位凸起24;连接套筒30;法兰凸缘31;内侧螺纹32;外侧螺纹33;车身连接件40;止挡法兰41;上盖体固定件50;第四通孔51;螺母法兰52;上盖体200;第三通孔200a。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中,仅简单地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例。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认识到的那样,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通过各种不同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因此,附图和描述被认为本质上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下面参考图1-图5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支撑组件100。本申请实施例的支撑组件100可以用于电池包壳体,且支撑组件100支撑于电池包壳体的上盖体200和下壳体(图中未示出)之间。如图1和图2所示,支撑组件100包括横梁10、支撑块20和连接套筒30。具体地,横梁10设于下壳体。支撑块20设于横梁10的上端,用于支撑上盖体200。连接套筒30由下至上依次贯穿横梁10和支撑块20,连接套筒30与支撑块20螺纹连接,连接套筒30的下端设有法兰凸缘31,且法兰凸缘31抵接于横梁10的下端。在一个示例中,连接套筒30被构造为中空结构,且连接套筒30的上端和下端敞开设置。连接套筒30的外壁面的邻近上端的部分适于与支撑块20螺纹连接,法兰凸缘31由连接套筒30的下边缘沿水平方向向外凸起形成,且法兰凸缘31的上表面与横梁10的下端面相抵接。由此,可以将支撑块20与横梁10连接为一体。进一步地,支撑块20的上表面可以被构造为平面结构,且上盖体200的下表面与支撑块20的上表面贴合设置,以使支撑块20可以平稳地支撑于支撑块20的上表面。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支撑组件100,连接套筒30的结构简单,通过将连接套筒30由下至上穿过横梁10并将连接套筒30与支撑块20螺纹连接,即可实现横梁10与支撑块20之间的连接固定,可以有效提高横梁10与支撑块20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简化支撑块20与横梁10的装配工艺,提高连接可靠性;并且,采用支撑块20可以实现上盖体200和横梁10的连接固定,有利于提高电池包壳体整体结构的强度和刚度。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横梁10设有在上下方向上贯穿其的第一通孔11,支撑块20设有在上下方向上贯穿其的第二通孔21。连接套筒30穿设于第一通孔11和第二通孔21,其中,连接套筒30的外壁面与第二通孔21的内壁面螺纹连接,法兰凸缘31的直径大于第一通孔11的直径。在一个示例中,如图4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用于电池包壳体,且支撑于所述电池包壳体的上盖体和下壳体之间,所述支撑组件包括:/n横梁,设于所述下壳体;/n支撑块,设于所述横梁的上端,用于支撑所述上盖体;/n连接套筒,由下至上依次贯穿所述横梁和所述支撑块,所述连接套筒与所述支撑块螺纹连接,所述连接套筒的下端设有法兰凸缘,且所述法兰凸缘抵接于所述横梁的下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用于电池包壳体,且支撑于所述电池包壳体的上盖体和下壳体之间,所述支撑组件包括:
横梁,设于所述下壳体;
支撑块,设于所述横梁的上端,用于支撑所述上盖体;
连接套筒,由下至上依次贯穿所述横梁和所述支撑块,所述连接套筒与所述支撑块螺纹连接,所述连接套筒的下端设有法兰凸缘,且所述法兰凸缘抵接于所述横梁的下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设有在上下方向上贯穿其的第一通孔;
所述支撑块设有在上下方向上贯穿其的第二通孔;
所述连接套筒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其中,所述连接套筒的外壁面与所述第二通孔的内壁面螺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块包括顶板和两个侧板,两个所述侧板分别由所述顶板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个侧边沿向下延伸形成,所述第二通孔设于所述顶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侧板分别设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由所述侧板的内壁面向内凸起形成,其中,两个所述限位凸起分别支撑于所述横梁的上端。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侧板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横梁的上端的宽度,且两个所述侧板分别与所述横梁的上端焊接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的内部设有多个腔体,所述腔体在所述横梁的长度方向上贯穿所述横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雨蒙耿辉郑伟
申请(专利权)人:华人运通江苏动力电池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