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摩用电池组固定及导热一体的骨架结构及电池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52708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1: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锂离子电池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摩用电池组固定及导热一体的骨架结构,包括外壳体、三个用于固定电池的支架组、两个工字型材和多个长螺杆;其中,两个所述工字型材分别位于三个所述支架组之间;所述支架组和所述工字型材上均设有与所述长螺杆对应的贯穿孔,所述长螺杆通过所述贯穿孔并与螺栓互锁,将所述支架组和所述工字型材固定组合成整体,该整体能够容纳在两端开口的所述外壳体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电池模组固定更稳定,降低了温度对电池模组中不同区域的影响,有效控制了电池间因温差而导致的压差问题,提升了电池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还提供一种电池组件,包括上述的电摩用电池组固定及导热一体的骨架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摩用电池组固定及导热一体的骨架结构及电池组件
本技术属于锂离子电池包
,具体涉及一种电摩用电池组固定及导热一体的骨架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大多数电动车电池组是以多个电池适当的串、并联组合,以提供所需的额定电压及电流等。电池组分为串联和并联,并联电池组要求每个电池电压相同,输出的电压等于一个电池的电压,并联电池组能提供更强的电流,为了电池组的正常工作,为此通常会使用到电池组固定架,固定架的优点是固定,绝缘,安全,高强度,适合较大模组的组合。目前市场上的电池组固定架也有好几种,现有的电池组固定架,存在着单体电池快速安装和拆卸不方便,同时不能够匹配不同大小型号的电池,增加了固定成本,电池组的结构复杂、固定强度较差、没有散热的结构,或者散热不能有效导出,从而影响整个电池组使用的安全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电摩用电池组固定及导热一体的骨架结构,同时解决电池组的固定和电池组的散热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电摩用电池组固定及导热一体的骨架结构,包括外壳体、三个用于固定电池的支架组、两个工字型材和多个长螺杆;其中,两个所述工字型材分别位于三个所述支架组之间;所述支架组上设有与所述长螺杆对应的限位柱,所述工字型材上设有与所述长螺杆对应的贯穿孔,所述长螺杆通过所述限位柱和贯穿孔与螺栓互锁,将所述支架组和所述工字型材固定组合成整体,该整体能够容纳在两端开口的所述外壳体内。进一步地,所述支架组由支架Ⅰ和支架Ⅱ组成,电池安装在所述支架Ⅰ与支架Ⅱ之间构成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嵌入所述工字型材内。进一步地,所述支架组与所述工字型材之间垫入矽胶垫,所述矽胶垫的导热系数为2.0W/mK。更进一步地,所述矽胶垫上阵列有多个通风孔。进一步地,所述工字型材与外壳体紧密接触并通过螺丝拉紧固定,一方面可起到固定电池模组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有效传导热量;另外,电池模组通过工字型材和长螺栓组合后,再置入外壳体内并通过螺丝拉紧固定,电池模组在外壳体内基本为悬空的状态,则外壳体的底壳受力显著地减轻,同时,电池模组的热量全部传导至外壳体上,整个外壳体类似一个散热体,能够有效地将电池热量传导出来,从而达到散热效果。进一步地,所述支架组的两侧表面设置有多个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边缘形成有台阶,每一个所述固定座上均开设有一个销孔。进一步地,所述支架组上设有多个排热孔,所述排热孔用于传导该电池模组产生的热量。进一步地,所述支架组上设有多个容置槽,所述长螺杆的螺帽和螺栓嵌置于所述容置槽内。进一步地,所述外壳体的材质为导热效果良好的铝型材。基于一个总的技术构思,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组件,包括上述的电摩用电池组固定及导热一体的骨架结构。本技术将三个分散的电池模组紧紧地固定在一起,相比现有的塑壳类的固定架,固定强度提升;通过工字型材将电池热量传到外壳体上;使整个外壳体作为电池的重量支撑;以铝质外壳体、工字型材和矽胶垫作为主要的热传递载体,将电池放电过程产生的热量有效导出至电池模组外;同时将电池模组固定和散热两个主要的问题通过一种结构设计一起处理。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1)对电池模组固定更可靠,结构稳定,安全性更高;(2)电池模组热量可有效导出,提高了电池放电倍率,同时降低了电池组热失控风险;(3)降低了温度对电池模组中不同区域的影响,有效控制了电池间因温差而导致的压差问题,提升了电池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总体结构爆炸图;图2本技术总体结构示意图;图1-2标记含义如下:1-外壳体,2-支架组,3-工字型材,4-长螺杆,5-贯穿孔,6-螺栓,7-支架Ⅰ,8-支架Ⅱ,9-矽胶垫,10-螺丝,11-固定座,12-排热孔,13-限位柱。具体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有必要理解的是,“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均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目标仅为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部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说明。一种电摩用电池组固定及导热一体的骨架结构,如图1-2所示,包括铝合金的外壳体1、三个用于固定电池的支架组2、两个工字型材3和多个长螺杆4;其中,两个所述工字型材3分别位于三个所述支架组2之间;所述支架组2上设有与所述长螺杆4对应的中空的限位柱13,所述工字型材3上设有与所述长螺杆4对应的贯穿孔5,所述长螺杆4通过所述限位柱13和贯穿孔5与螺栓6互锁,将所述支架组2和所述工字型材3固定组合成整体,该整体能够容纳在两端开口的所述外壳体1内。所述支架组2由支架Ⅰ7和支架Ⅱ8组成,电池安装在所述支架Ⅰ7与支架Ⅱ8之间构成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嵌入所述工字型材3内。所述支架组2与所述工字型材3之间垫入矽胶垫9,所述矽胶垫9的导热系数为2.0W/mK,所述矽胶垫9上阵列有多个通风孔。所述工字型材3与所述外壳体1紧密接触并通过螺丝10拉紧固定;具体地,每个所述工字型材3正反面分别设有两列对齐的螺丝孔,所述外壳体1上设有与该螺丝孔一一对应的固定孔,所述螺丝孔、固定孔与螺丝10能够紧固配合。所述支架Ⅰ7和支架Ⅱ8的两侧表面分别设置有多个固定座11,所述固定座11的边缘形成有台阶,每一个所述固定座11上均开设有一个销孔。所述支架Ⅰ7和支架Ⅱ8上均设有多个排热孔12,所述排热孔12用于传导该电池模组产生的热量。位于最边缘的所述支架Ⅰ7上设有多个容置槽Ⅰ,螺栓6嵌置于所述容置槽Ⅰ内,位于最边缘的所述支架Ⅱ8上设有多个容置槽Ⅱ,所述长螺杆4的螺帽嵌置于所述容置槽Ⅱ内。本技术工作原理如下:电池在放电过程中,电芯产生热量,通过矽胶垫9,电芯热量有效传递至工字型材3,三个电池模组均紧密贴近工字型材3,能够将热量传导出来,铝质工字型材通过与外壳体1紧密贴合,将工字型材3的热量导出至整个电池外壳体1上,电摩车辆在骑行过程中,通过进气口将外部流动空气吹向电池的外壳体1,将外壳体1的热量带走,以此方式,实现了电池的固定及热量控制。使用时,将本技术通过固定座11安装于电动车辆/电摩,并且将输电线通过动力连接片压接即可。本技术说明书中没有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均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本技术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上述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较优实施方式,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摩用电池组固定及导热一体的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体、三个用于固定电池的支架组、两个工字型材和多个长螺杆;其中,两个所述工字型材分别位于三个所述支架组之间;所述支架组上设有与所述长螺杆对应的限位柱,所述工字型材上设有与所述长螺杆对应的贯穿孔,所述长螺杆通过所述限位柱和贯穿孔与螺栓互锁,将所述支架组和所述工字型材固定组合成整体,该整体能够容纳在两端开口的所述外壳体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摩用电池组固定及导热一体的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体、三个用于固定电池的支架组、两个工字型材和多个长螺杆;其中,两个所述工字型材分别位于三个所述支架组之间;所述支架组上设有与所述长螺杆对应的限位柱,所述工字型材上设有与所述长螺杆对应的贯穿孔,所述长螺杆通过所述限位柱和贯穿孔与螺栓互锁,将所述支架组和所述工字型材固定组合成整体,该整体能够容纳在两端开口的所述外壳体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摩用电池组固定及导热一体的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组由支架Ⅰ和支架Ⅱ组成,电池安装在所述支架Ⅰ与支架Ⅱ之间构成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嵌入所述工字型材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摩用电池组固定及导热一体的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组与所述工字型材之间垫入矽胶垫,所述矽胶垫的导热系数为2.0W/mK。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摩用电池组固定及导热一体的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矽胶垫上阵列有多个通风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金法李明钧周建中郝玉良吴国萍张丽伟林志菲
申请(专利权)人:天能帅福得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