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连接部件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装置以及高分子材料覆膜的形成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93834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以只在光传输介质的端面再现性良好地设置折射率匹配体、并且可谋求低成本的光学连接部件的制造方法以及制造装置,并提供在纤维状电介质的端面形成高分子材料覆膜的方法。在这样的光学连接部件的制造方法中,在使光纤(2)带电的状态下使其端面接近液态折射率匹配体(高分子材料的溶液)(12)的液面,使该液态折射率匹配体(12)吸附于所述光纤的端面后,使该被吸附的液态折射率匹配体(12)固化,形成折射率匹配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光传输介质的端面设置折射率匹配体的光学连接部件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装置,以及在纤维状的电介质的端面形成高分子材料覆膜的方法。 本申请要求基于2006年1月6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06-1087号的优先权,在此援引其内容。
技术介绍
以往,有时在光纤(光传输介质)的端部设置用于与其他部件进行光学连接的光连接器。将该光连接器安装在光纤的端部时,使折射率匹配体介于插通在该光连接器的套箍内的内置光纤端面与上述光纤端面之间的情况居多。作为该折射率匹配体,公知的有在两光纤端面进行涂敷等的液态或润滑脂状(专利文献1、2)、或夹在两光纤端面之间的薄膜状(参照专利文献3)。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64-65512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5-157943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5-173575号公报但是,上述前者存在着由于温度或振动等影响而使折射率匹配体的功能受损的问题。此外,后者在夹入固态的折射率匹配体时很难进行压力调整,存在着在两光纤上产生折断或破损的问题。 而且,本申请人近年来提案的技术有,将凝胶状的粘着性折射率匹配体形成片状,将光纤的端面抵于该折射率匹配体,以使折射率匹配体附着在该端面上的状态将其切除,但在这种情况下,存在着将光纤从折射率匹配体拉开时光纤破损或折射率匹配体附着于光纤侧面、对装入光连接器时的定心精度造成影响的问题。此外,还存在着附着于光纤端面的折射率匹配体的形状各异、为了抑制空气进入光纤端面与折射率匹配体之间以及提高再现性而导致工序复杂化、成本上升的问题。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作出的,提供一种可以再现性良好地只在光传输介质的端面设置折射率匹配体、并且可以谋求低成本的光学连接部件的制造方法以及制造装置。并且,本专利技术还提供通过同样的方法在纤维状电介质的端面形成高分子材料覆膜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作为解决上述课题的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式是一种光学连接部件的制造方法,所述光学连接部件通过在光传输介质的端面设置折射率匹配体而形成,其特征在于,在使所述光传输介质与液态折射率匹配体的至少一方带电的状态下,使其端面与液态折射率匹配体的液面接近,使该液态折射率匹配体吸附于所述光传输介质的端面后,使该被吸附的液态折射率匹配体固化,形成所述折射率匹配体。 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式的特征在于,所述折射率匹配体具有弹性。 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式的特征在于,所述折射率匹配体具有粘着性。 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式的特征在于,所述液态折射率匹配体是所述折射率匹配体的溶液。 本专利技术的第五方式是一种光学连接部件的制造装置,所述光学连接部件通过在光传输介质的端面设置折射率匹配体而形成,其特征在于,具有使所述光传输介质带电的介质带电装置和保持液态折射率匹配体的匹配体保持装置。 本专利技术的第六方式的特征在于,具有使所述光传输介质的端面与所述液态折射率匹配体的液面接近、分离的相对移动机构。 本专利技术的第七方式的特征在于,所述介质带电装置是由电极和电介质构成的静电感应装置,该静电感应装置在使所述光传输介质带电的状态下对其进行保持。 本专利技术的第八方式的特征在于,所述介质带电装置是在使所述光传输介质带电的状态下对其进行保持的静电吸盘。 本专利技术的第九方式的特征在于,所述介质带电装置是在使所述光传输介质带电的状态下对其进行保持的摩擦带电装置。 本专利技术的第十方式的特征在于,所述匹配体保持装置具有使所述液态折射率匹配体附着的保持机构和向该保持机构供给所述液态折射率匹配体的供给器。 本专利技术的第十一方式的特征在于,所述保持机构是保持壁。 本专利技术的第十二方式的特征是一种在纤维状的电介质的端面形成高分子材料覆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使所述电介质带电的状态下使其端面与所述高分子材料的溶液液面接近,在使该高分子材料的溶液吸附于所述电介质的端面后,使该被吸附的液态高分子材料固化,形成所述高分子材料覆膜。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的带折射率匹配体的光纤等的沿着纵向的剖视图。 图2是图1的A-A剖面图。 图3是将其他的光纤连接到上述带折射率匹配体的光纤上时的各纤维的沿着纵向的剖视图。 图4是上述带折射率匹配体的光纤的制造装置的侧视图。 图5是图4的B-B剖面图。 图6是使用上述制造装置、使液态折射率匹配体吸附于光纤的端面时的相当于图4的侧视图。 图7是上述液态折射率匹配体吸附于上述光纤的端面后的相当于图4的侧视图。 图8是表示上述实施例的变形例的相当于图4的一部分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1所示的光纤(光传输介质)2是由例如石英或塑料等材料形成的现有的光纤,被切割成规定的长度,其前半部分被插通保持在光连接器3的套箍4内,且其前端面被研磨成与套箍4的前端面4a共面。在将该套箍4安装在连接器本体5前端部的状态下,光纤2的后半部分被插入并保持在连接器本体5内。下文中,有时将光纤2称为内置光纤。 同时参照图2,连接器本体5将V槽板6以及压板7一体夹持。在V槽板6的V槽8的前半部分容纳光纤2的后半部分,压板7以使该光纤2的侧面(外周面)与V槽8的各倾斜面紧密接触的方式将光纤2向V槽8的内侧按压。通过以该状态将V槽板6以及压板7固紧,实现光纤2相对于V槽8的定心。 从连接器本体5的后部开口将作为该光连接器3的安装对象的光纤9(以下有时称为被连接光纤)的一端侧插入,该光纤9被收容在V槽8的后半部分。该光纤9与上述光纤2为相同直径,通过其侧面(外周面)在与V槽8的各倾斜面紧密接触的状态下被压板7向V槽8的内侧按压,该光纤9被配置为与上述光纤2同心。另外,将两光纤2、9收容到V槽8内的操作是在将连接器本体5的固紧松缓的状态下进行的。 在此,同时参照图3,由于内置光纤2在其后端面2a具有折射率匹配体11,该折射率匹配体11具有匹配两光纤2、9折射率的匹配性,因而内置光纤2作为可与被连接光纤9的前端面9a之间进行良好的光学连接的带折射率匹配体的光纤(光学连接部件)10而构成。折射率匹配体11具有弹性以及粘着性,与两光纤2、9的端面2a、9a紧密接触并将它们接合。由此,即使是在两光纤2、9的端面2a、9a切断后的未研磨状态下,也不会在该两光纤2、9之间夹进折射率不同的空气,可进行良好的光信号传送。 作为上述折射率匹配体11,在其与光传输介质(上述光纤2、9等)或光学部件接触时,只要是具有适当的胶粘性、能够与这些部件紧密接触的部件即可。优选的是在与光传输介质等之间具有解吸性、不破坏凝聚、粘着性物质不会附着在拆下的光传输介质等上的材料。具体地说,最好使用高分子材料(例如丙烯酸类、环氧类、乙烯树脂类、硅类、橡胶类、氨酯类、异丁烯类、尼龙类、双酚类、乙二醇类、聚酰亚胺类、氟化环氧类、氟化丙烯酸类等各种粘着材料)。其中,从环境适应性以及粘着性的角度出发,优选硅类以及丙烯酸类。此外,既可以通过交联剂、添加剂、软化剂、粘着调整剂等的添加来适当地调节粘着力、可湿性,也可以附加耐水性、耐湿性、耐热性。 并且,在上述折射率匹配体11中,与光传输介质之间的折射率匹配性是指折射率匹配体11的折射率与光传输介质等的折射率相近似。因此,折射率匹配体11的折射率只要与光传输介质的折射率接近即可,没有特别的限制,但从避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学连接部件的制造方法,所述光学连接部件通过在光传输介质的端面设置折射率匹配体而形成,其特征在于,在使所述光传输介质与液态折射率匹配体的至少一方带电的状态下,使其端面与液态折射率匹配体的液面接近,使该液态折射率匹配体吸附于所述光传输介质的端面后,使该被吸附的液态折射率匹配体固化,形成所述折射率匹配体。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6-1-6 001087/2006书限定。权利要求1.一种光学连接部件的制造方法,所述光学连接部件通过在光传输介质的端面设置折射率匹配体而形成,其特征在于,在使所述光传输介质与液态折射率匹配体的至少一方带电的状态下,使其端面与液态折射率匹配体的液面接近,使该液态折射率匹配体吸附于所述光传输介质的端面后,使该被吸附的液态折射率匹配体固化,形成所述折射率匹配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连接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射率匹配体具有弹性。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学连接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射率匹配体具有粘着性。4.如权利要求1至3的任一项所述的光学连接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态折射率匹配体是所述折射率匹配体的溶液。5.一种光学连接部件的制造装置,所述光学连接部件通过在光传输介质的端面设置折射率匹配体而形成,其特征在于,具有使所述光传输介质带电的介质带电装置和保持液态折射率匹配体的匹配体保持装置。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学连接部件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使所述光传输介质的端面与所述液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古江友树助川健佐佐木恭一铃木正义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巴川制纸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