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震型铝压铸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3472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0: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压铸模具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抗震型铝压铸模具,包括固定框板,所述固定框板内部设置有抗震机构;所述抗震机构包括第一电液推杆、第二电液推杆、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第一连接环、第二连接环、第一固定环、第二固定环、减震筒、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缓冲管、第一弹簧、第二弹簧、第一阻尼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连接环上设置固定环和固定环上的减震筒和缓冲管,当压铸模具进行压铸的过程中,会带动第三阻尼块挤压第二弹簧和第四阻尼块,同时固定环还会挤压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带动第一阻尼块和第二阻尼块挤压第一弹簧,从而进行双向的缓冲,并且在固定环多个位置上都设置有缓冲机构,能够进行多角度的缓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震型铝压铸模具
本技术涉及铝压铸模具
,具体为一种抗震型铝压铸模具。
技术介绍
压铸模具是铸造液态模锻的一种方法,一种在专用的压铸模锻机上完成的工艺,它的基本工艺过程是:金属液先低速或高速铸造充型进模具的型腔内,模具有活动的型腔面,它随着金属液的冷却过程加压锻造,既消除毛坯的缩孔缩松缺陷,也使毛坯的内部组织达到锻态的破碎晶粒,毛坯的综合机械性能得到显著的提高,铝压铸模具是模具的一种,现有的铝压铸模具在使用的过程中,抗震效果较差,当铝压铸模具遭遇震动时,就有可能造成内部工件的损坏,从而给使用者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专利号CN201820136581.5,公开了一种抗震型铝压铸模具,包括模具本体,所述模具本体底部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伸缩壳,所述伸缩壳的底部套设有固定壳,所述固定壳内腔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滑杆。本技术通过设置模具本体、安装板、固定壳、安装块、伸缩壳、螺栓、安装孔、第一固定块、滑套、第二滑杆、第二连接块、第三弹簧、第二固定块、连接杆、第一连接块、第二弹簧、第一弹簧、第一滑杆和滑板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的铝压铸模具抗震效果差的问题,该抗震型铝压铸模具,具备抗震效果好的优点,值得推广。但是,现有的抗震型铝压铸模具,抗震效果不是很好,无法有效降低压铸过程中,所产生的振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震型铝压铸模具,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抗震型铝压铸模具,包括固定框板,所述固定框板内部设置有抗震机构;所述抗震机构包括第一电液推杆、第二电液推杆、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第一连接环、第二连接环、第一固定环、第二固定环、减震筒、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缓冲管、第一弹簧、第二弹簧、第一阻尼块、第二阻尼块、第三阻尼块和第四阻尼块;所述固定框板内部上下两端分别螺栓连接有第一电液推杆和第二电液推杆的一端,所述第一电液推杆和第二电液推杆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远离第一电液推杆和第二电液推杆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环和第二连接环,所述第一连接环和第二连接环外侧分别焊接有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所述第一固定环顶部一圈和第二固定环底部一圈均等距焊接有多个减震筒的一端,所述减震筒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框板,所述第一固定环底部左右两侧和第二固定环顶部左右两侧分别等距焊接有多个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一端,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穿过缓冲管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阻尼块和第二阻尼块,所述第一阻尼块和第二阻尼块的另一端粘合有第一弹簧;所述减震筒包括主减震筒和副减震筒,所述主减震筒内部贯穿有副减震筒,且副减震筒位于主减震筒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阻尼块,所述副减震筒外侧贯穿固定有第四阻尼块,且第四阻尼块位于主减震筒内部,所述第三阻尼块和第四阻尼块之间粘合有第二弹簧,且第二弹簧内部贯穿有副减震筒。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连接环和第二连接环内部均粘合有阻尼环的一端,所述阻尼环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固定环。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三固定环内壁一圈等距焊接有多个斜撑的一端,多个所述斜撑的另一端焊接有压铸模具。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斜撑之间固定连接有支撑杆,且多个支撑杆两端分别焊接有第三固定环和压铸模具。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斜撑和多个所述支撑杆之间均焊接有金属泡沫。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固定框板、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第一连接环、第二连接环、第一固定环、第二固定环、减震筒、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和缓冲管均为不锈金属材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通过在连接环上设置固定环和固定环上的减震筒和缓冲管,当压铸模具进行压铸的过程中,会带动第三阻尼块挤压第二弹簧和第四阻尼块,同时固定环还会挤压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带动第一阻尼块和第二阻尼块挤压第一弹簧,从而进行双向的缓冲,并且在固定环多个位置上都设置有缓冲机构,能够进行多角度的缓冲,有利于更为实用的使用一种抗震型铝压铸模具。2.本技术由于在固定环上设置阻尼环、斜撑和支撑杆,不仅可以利用双固定环对压铸模具外侧进行防护,同时利用阻尼环、斜撑和支撑杆连接压铸模具,能够对压铸模具震动进行缓冲,有利更为实用的使用一种抗震型铝压铸模具。3.本技术由于在斜撑和支撑杆之间设置泡沫金属,可以利用泡沫金属对压铸模具所产生的震动进行缓冲,同时还能够对斜撑和支撑杆进行稳固,有利于更为实用的使用一种抗震型铝压铸模具。4.本技术由于在第一固定环、第二固定环和压铸模具上设置连接板,当电液推杆带动连接板移动时,连接板会同时带动第一固定环、第二固定环和压铸模具移动,从而进行压铸,能够有效平衡冲击力,避免了第一固定环、第二固定环和压铸模具受力不均,造成损坏,有利于更为实用的使用一种抗震型铝压铸模具。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抗震型铝压铸模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抗震型铝压铸模具的缓冲管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抗震型铝压铸模具的减震筒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抗震型铝压铸模具的压铸模具和固定环结构示意图。图中:1、固定框板;2、第一电液推杆;3、第二电液推杆;4、第一连接板;5、第二连接板;6、第一连接环;7、第二连接环;8、第一固定环;9、减震筒;10、第一连接杆;11、第二固定环;12、第二连接杆;13、缓冲管;14、第一阻尼块;15、第二阻尼块;16、第一弹簧;17、主减震筒;18、副减震筒;19、第三阻尼块;20、第二弹簧;21、第四阻尼块;22、阻尼环;23、第三固定环;24、支撑杆;25、斜撑;26、金属泡沫;27、压铸模具。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相连、设置,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设置,或一体地连接、设置。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震型铝压铸模具,包括固定框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框板(1)内部设置有抗震机构;/n所述抗震机构包括第一电液推杆(2)、第二电液推杆(3)、第一连接板(4)、第二连接板(5)、第一连接环(6)、第二连接环(7)、第一固定环(8)、第二固定环(11)、减震筒(9)、第一连接杆(10)、第二连接杆(12)、缓冲管(13)、第一弹簧(16)、第二弹簧(20)、第一阻尼块(14)、第二阻尼块(15)、第三阻尼块(19)和第四阻尼块(21);所述固定框板(1)内部上下两端分别螺栓连接有第一电液推杆(2)和第二电液推杆(3)的一端,所述第一电液推杆(2)和第二电液推杆(3)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4)和第二连接板(5),所述第一连接板(4)和第二连接板(5)远离第一电液推杆(2)和第二电液推杆(3)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环(6)和第二连接环(7),所述第一连接环(6)和第二连接环(7)外侧分别焊接有第一固定环(8)和第二固定环(11);/n所述第一固定环(8)顶部一圈和第二固定环(11)底部一圈均等距焊接有多个减震筒(9)的一端,所述减震筒(9)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框板(1),所述第一固定环(8)底部左右两侧和第二固定环(11)顶部左右两侧分别等距焊接有多个第一连接杆(10)和第二连接杆(12)的一端,所述第一连接杆(10)和第二连接杆(12)的另一端穿过缓冲管(13)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阻尼块(14)和第二阻尼块(15),所述第一阻尼块(14)和第二阻尼块(15)的另一端粘合有第一弹簧(16);/n所述减震筒(9)包括主减震筒(17)和副减震筒(18),所述主减震筒(17)内部贯穿有副减震筒(18),且副减震筒(18)位于主减震筒(17)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阻尼块(19),所述副减震筒(18)外侧贯穿固定有第四阻尼块(21),且第四阻尼块(21)位于主减震筒(17)内部,所述第三阻尼块(19)和第四阻尼块(21)之间粘合有第二弹簧(20),且第二弹簧(20)内部贯穿有副减震筒(1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震型铝压铸模具,包括固定框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框板(1)内部设置有抗震机构;
所述抗震机构包括第一电液推杆(2)、第二电液推杆(3)、第一连接板(4)、第二连接板(5)、第一连接环(6)、第二连接环(7)、第一固定环(8)、第二固定环(11)、减震筒(9)、第一连接杆(10)、第二连接杆(12)、缓冲管(13)、第一弹簧(16)、第二弹簧(20)、第一阻尼块(14)、第二阻尼块(15)、第三阻尼块(19)和第四阻尼块(21);所述固定框板(1)内部上下两端分别螺栓连接有第一电液推杆(2)和第二电液推杆(3)的一端,所述第一电液推杆(2)和第二电液推杆(3)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4)和第二连接板(5),所述第一连接板(4)和第二连接板(5)远离第一电液推杆(2)和第二电液推杆(3)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环(6)和第二连接环(7),所述第一连接环(6)和第二连接环(7)外侧分别焊接有第一固定环(8)和第二固定环(11);
所述第一固定环(8)顶部一圈和第二固定环(11)底部一圈均等距焊接有多个减震筒(9)的一端,所述减震筒(9)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框板(1),所述第一固定环(8)底部左右两侧和第二固定环(11)顶部左右两侧分别等距焊接有多个第一连接杆(10)和第二连接杆(12)的一端,所述第一连接杆(10)和第二连接杆(12)的另一端穿过缓冲管(13)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阻尼块(14)和第二阻尼块(15),所述第一阻尼块(14)和第二阻尼块(15)的另一端粘合有第一弹簧(16);
所述减震筒(9)包括主减震筒(17)和副减震筒(1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智红黄智钢黄亚东
申请(专利权)人:靖江市钜顺精密轻合金成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