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逯玉红专利>正文

一种山茶油制备脱色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92067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1 22: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山茶油制备脱色处理方法,包括框体、脱色装置、振动搅拌装置、脱色锅和加热装置,所述的框体的上端设置有脱色装置,框体的中部安装有脱色锅,脱色锅上设置有振动搅拌装置,脱色锅的下方放置有加热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解决现有的山茶籽油在脱色过程中往往采用浸溶提取的方式进行脱色,即在加热条件下,将活性碳块投入到山茶籽油中,从而对山茶籽油进行脱色处理,实际操作过程中因无法控制投入活性碳块的量,通常会造成山茶籽油脱色不完全从而需要二次脱色的现象,导致脱色时间较长,从而降低脱色的效率,或者活性碳块的投入量过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导致脱色成本增加,从而降低了企业的效益等难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山茶油制备脱色处理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山茶油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山茶油制备脱色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山茶籽是一种山茶科、山茶属植物的成熟种子,从山茶籽中提取的油脂称为山茶籽油,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E,人体易吸收,长期内服有利于降低血脂,预防高血压,外用可以营养肌肤,抗紫外线,减少皱纹。山茶籽油在制备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脱色,否则会影响口感和质感。目前,现有的山茶籽油在脱色过程中往往采用浸溶提取的方式进行脱色,即在加热条件下,将活性碳块投入到山茶籽油中,从而对山茶籽油进行脱色处理,实际操作过程中因无法控制投入活性碳块的量,通常会造成山茶籽油脱色不完全从而需要二次脱色的现象,导致脱色时间较长,从而降低脱色的效率,或者活性碳块的投入量过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导致脱色成本增加,从而降低了企业的效益。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可以解决现有的山茶籽油在脱色过程中往往采用浸溶提取的方式进行脱色,即在加热条件下,将活性碳块投入到山茶籽油中,从而对山茶籽油进行脱色处理,实际操作过程中因无法控制投入活性碳块的量,通常会造成山茶籽油脱色不完全从而需要二次脱色的现象,导致脱色时间较长,从而降低脱色的效率,或者活性碳块的投入量过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导致脱色成本增加,从而降低了企业的效益等难题。(二)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山茶油制备脱色处理方法,其使用了一种山茶油制备脱色处理设备,该山茶油制备脱色处理设备包括框体、脱色装置、振动搅拌装置、脱色锅和加热装置,采用上述山茶油制备脱色处理设备对山茶进行处理作业时具体方法如下:S1、破壳晒干:通过破壳机对采摘的新鲜生茶果进行破壳,并将破壳后的茶籽仁进行自然晒干,得到干茶籽仁;S2、粉碎蒸炒:将S1中得到的干茶籽仁原料放入粉碎机进行粉碎,并对粉碎后的干茶籽仁进行蒸炒至干茶籽仁的表面略感油腻为止;S3、压榨过滤:将S2中蒸炒好的的茶籽仁原料放入压榨机内进行压榨,得到初榨毛油,并通过过滤机对初榨毛油进行过滤,除去油中的大部分杂质;S4、脱色处理:将S3中过滤后的毛油投入脱色锅中,通过加热装置对脱色锅中的毛油进行加热处理,通过脱色装置对高温状态下的毛油进行脱色处理;S5、脱臭冬化:通过脱臭机器对S4中脱色处理后的山茶籽油进行脱臭处理,通过冬化装置对脱臭后的山茶籽油进行冬化处理,以出去油中的腊质,并进行再次过滤,得到高品质的山茶籽油;其中,所述的框体的上端设置有脱色装置,框体的中部安装有脱色锅,脱色锅上设置有振动搅拌装置,脱色锅的下方放置有加热装置,加热装置设置在框体的底部;所述的脱色装置包括转动轴、支撑板、L形限位板、连接弹簧、电动推杆、脱色板和安装盘,其中所述的框架的左右侧壁的上端对称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的下端前后对称设置有安装盘,前后对称设置的安装盘之间通过转动连接的方式连接有转动轴,转动轴的中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板,两组支撑板之间设置有脱色板,安装槽上端的框架内部滑动安装有L形限位板,L形限位板和框架的上端面之间安装有连接弹簧,安装槽下端的框架的内侧壁上倾斜设置有电动推杆;所述的振动搅拌装置包括第一安装块、连接柱、第二安装块、振动弹簧、顶杆、推动气缸、安装架和搅拌机构,其中所述的框架的左侧壁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安装块,第一安装块的内部通过球铰接的方式和连接柱的下端相连接,连接柱的上端和脱色锅的左端固定连接,框架的右侧壁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安装块,第二安装块的上端面左侧开设有圆形槽,圆形槽的底部放置有振动弹簧,振动弹簧的上端和脱色锅之间为固定连接,第二安装块的上端面右侧开设有矩形槽,矩形槽底部通过气缸底座安装有推动气缸,推动气缸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顶杆,顶杆的上端和脱色锅的右端相贴合,脱色锅的上端前后对称固定连接有安装架,安装架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搅拌机构。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框体包括框架、密封端盖、支脚、进油管和出油管,其中所述的框架的下端左右对称安装有支脚,框架的上端设置有密封端盖,框架的右侧壁中部开设有进油口,进油口上安装有进油管,框架的左侧壁中部开设有出油口,出油口上安装有出油管。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转动轴和安装槽的内壁之间为滑动配合。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支撑板的右侧上端面均匀设置有卡齿,所述的支撑板的右侧壁中部开设有限位槽,所述的支撑板的下端面和电动推杆的上端为滑动配合。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脱色板的顶部左右两端设置有挡肩,挡肩上开设有矩形通孔,所述的脱色板的底部设置有钢丝网,所述的脱色板的内部放置有活性碳块。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搅拌机构包括连接杆、搅拌电机、连接轴、连接球和搅拌杆,其中所述的安装架的中部固定安装有连接杆,连接杆的下端内部设置有搅拌电机,搅拌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和连接轴的上端相连接,连接轴的下端固定安装有连接球,连接球的侧壁上均匀设置有搅拌杆。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加热装置包括加热架、加热管、弧形导热铜片和导热层,其中所述的框架的底部放置有加热架,加热架的底部安装有加热管,加热架的顶部安装有弧形导热铜片,弧形导热铜片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导热层。(三)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山茶油制备脱色处理方法,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脱色装置通过在支撑板上套装脱色板的方式,将活性碳块设置在山茶籽油液面上方,通过加热装置对山茶籽油进行加热,通过多级推动气缸带动山茶籽油进行振动,使脱色板中的活性碳块能够和山茶籽油充分接触,提高了色素的吸附效果,从而提高了脱色效率,且脱色板中的尚未使用的活性碳块可以下次利用,减少了脱色成本的投入,从而提高了企业的效益;2、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山茶油制备脱色处理方法,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振动搅拌装置通过搅拌机构能够在对山茶籽油进行脱色的过程中对山茶籽油进行搅拌处理,增加了山茶籽油的流动性,增大了山茶籽油和脱色板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了活性碳块对色素的吸附性,从而提高了脱色效率。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流程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正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图2的A向局部放大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图2的B向局部放大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中图2的C向局部放大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中安装架、搅拌机构和脱色锅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中安装架、搅拌机构和脱色锅的俯视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中脱色板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中转动轴和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中转动轴和支撑板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考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在此过程中,为确保说明的明确性和便利性,我们可能对图示中线条的宽度或构成要素的大小进行夸张的标示。另外,下文中的用语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功能而定义,可以根据使用者、运用者的意图或惯例而不同。因此,这些用语基于本说明书的全部内容进行定义。如图1至图10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山茶油制备脱色处理方法,其使用了一种山茶油制备脱色处理设备,该山茶油制备脱色处理设备包括框体(1)、脱色装置(2)、振动搅拌装置(3)、脱色锅(4)和加热装置(5),其特征在于:采用上述山茶油制备脱色处理设备对山茶进行处理作业时具体方法如下:/nS1、破壳晒干:通过破壳机对采摘的新鲜生茶果进行破壳,并将破壳后的茶籽仁进行自然晒干,得到干茶籽仁;/nS2、粉碎蒸炒:将S1中得到的干茶籽仁原料放入粉碎机进行粉碎,并对粉碎后的干茶籽仁进行蒸炒至干茶籽仁的表面略感油腻为止;/nS3、压榨过滤:将S2中蒸炒好的的茶籽仁原料放入压榨机内进行压榨,得到初榨毛油,并通过过滤机对初榨毛油进行过滤,除去油中的大部分杂质;/nS4、脱色处理:将S3中过滤后的毛油投入脱色锅(4)中,通过加热装置(5)对脱色锅(4)中的毛油进行加热处理,通过脱色装置(2)对高温状态下的毛油进行脱色处理;/nS5、脱臭冬化:通过脱臭机器对S4中脱色处理后的山茶籽油进行脱臭处理,通过冬化装置对脱臭后的山茶籽油进行冬化处理,以出去油中的腊质,并进行再次过滤,得到高品质的山茶籽油;/n其中,所述的框体(1)的上端设置有脱色装置(2),框体(1)的中部安装有脱色锅(4),脱色锅(4)上设置有振动搅拌装置(3),脱色锅(4)的下方放置有加热装置(5),加热装置(5)设置在框体(1)的底部;/n所述的脱色装置(2)包括转动轴(21)、支撑板(22)、L形限位板(23)、连接弹簧(24)、电动推杆(25)、脱色板(26)和安装盘(27),其中所述的框架(11)的左右侧壁的上端对称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的下端前后对称设置有安装盘(27),前后对称设置的安装盘(27)之间通过转动连接的方式连接有转动轴(21),转动轴(21)的中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板(22),两组支撑板(22)之间设置有脱色板(26),安装槽上端的框架(11)内部滑动安装有L形限位板(23),L形限位板(23)和框架(11)的上端面之间安装有连接弹簧(24),安装槽下端的框架(11)的内侧壁上倾斜设置有电动推杆(25);/n所述的振动搅拌装置(3)包括第一安装块(31)、连接柱(32)、第二安装块(33)、振动弹簧(34)、顶杆(35)、推动气缸(36)、安装架(37)和搅拌机构(38),其中所述的框架(11)的左侧壁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安装块(31),第一安装块(31)的内部通过球铰接的方式和连接柱(32)的下端相连接,连接柱(32)的上端和脱色锅(4)的左端固定连接,框架(11)的右侧壁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安装块(33),第二安装块(33)的上端面左侧开设有圆形槽,圆形槽的底部放置有振动弹簧(34),振动弹簧(34)的上端和脱色锅(4)之间为固定连接,第二安装块(33)的上端面右侧开设有矩形槽,矩形槽底部通过气缸底座安装有推动气缸(36),推动气缸(36)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顶杆(35),顶杆(35)的上端和脱色锅(4)的右端相贴合,脱色锅(4)的上端前后对称固定连接有安装架(37),安装架(37)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搅拌机构(3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山茶油制备脱色处理方法,其使用了一种山茶油制备脱色处理设备,该山茶油制备脱色处理设备包括框体(1)、脱色装置(2)、振动搅拌装置(3)、脱色锅(4)和加热装置(5),其特征在于:采用上述山茶油制备脱色处理设备对山茶进行处理作业时具体方法如下:
S1、破壳晒干:通过破壳机对采摘的新鲜生茶果进行破壳,并将破壳后的茶籽仁进行自然晒干,得到干茶籽仁;
S2、粉碎蒸炒:将S1中得到的干茶籽仁原料放入粉碎机进行粉碎,并对粉碎后的干茶籽仁进行蒸炒至干茶籽仁的表面略感油腻为止;
S3、压榨过滤:将S2中蒸炒好的的茶籽仁原料放入压榨机内进行压榨,得到初榨毛油,并通过过滤机对初榨毛油进行过滤,除去油中的大部分杂质;
S4、脱色处理:将S3中过滤后的毛油投入脱色锅(4)中,通过加热装置(5)对脱色锅(4)中的毛油进行加热处理,通过脱色装置(2)对高温状态下的毛油进行脱色处理;
S5、脱臭冬化:通过脱臭机器对S4中脱色处理后的山茶籽油进行脱臭处理,通过冬化装置对脱臭后的山茶籽油进行冬化处理,以出去油中的腊质,并进行再次过滤,得到高品质的山茶籽油;
其中,所述的框体(1)的上端设置有脱色装置(2),框体(1)的中部安装有脱色锅(4),脱色锅(4)上设置有振动搅拌装置(3),脱色锅(4)的下方放置有加热装置(5),加热装置(5)设置在框体(1)的底部;
所述的脱色装置(2)包括转动轴(21)、支撑板(22)、L形限位板(23)、连接弹簧(24)、电动推杆(25)、脱色板(26)和安装盘(27),其中所述的框架(11)的左右侧壁的上端对称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的下端前后对称设置有安装盘(27),前后对称设置的安装盘(27)之间通过转动连接的方式连接有转动轴(21),转动轴(21)的中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板(22),两组支撑板(22)之间设置有脱色板(26),安装槽上端的框架(11)内部滑动安装有L形限位板(23),L形限位板(23)和框架(11)的上端面之间安装有连接弹簧(24),安装槽下端的框架(11)的内侧壁上倾斜设置有电动推杆(25);
所述的振动搅拌装置(3)包括第一安装块(31)、连接柱(32)、第二安装块(33)、振动弹簧(34)、顶杆(35)、推动气缸(36)、安装架(37)和搅拌机构(38),其中所述的框架(11)的左侧壁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安装块(31),第一安装块(31)的内部通过球铰接的方式和连接柱(32)的下端相连接,连接柱(32)的上端和脱色锅(4)的左端固定连接,框架(11)的右侧壁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安装块(33),第二安装块(33)的上端面左侧开设有圆形槽,圆形槽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逯玉红马妮娜
申请(专利权)人:逯玉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