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震双拉簧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6955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2: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减震双拉簧结构,通过可以旋转收起的第一活动挂钩和第二活动挂钩,在运输时可以将挂钩本体收起固定,大大缩短了整体的长度,有效节约了运输空间,有利于提高运输效率和降低弹簧生产厂家的销售成本;另一方面,挂钩本体的内弧段开设有三角形缺口,三角形缺口内填充有摩擦材料,可以有效增加挂钩本体与被连接的机械部件之间的摩擦力,防止挂钩本体意外脱落,保障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本申请设计新颖,结构简单,使用安全可靠,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减震双拉簧结构采用两个相同尺寸的拉簧组合,受力均衡,受力均摊后弹簧的承载力较小,疲劳寿命高;在两个拉簧之间设有减震保护套,有效达到减震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震双拉簧结构
本技术涉及弹簧
,具体涉及一种减震双拉簧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为了减震大多采用压簧减震,但压簧直径小,弹力和绳索行程均较小,减压效果欠佳,不能根据受理情况调整,受力较大时,容易产生变形,甚至长期导致无法恢复原状。而后人们选择拉簧取代压簧,现有的拉伸弹簧的挂钩多为一体设置,不可弯曲,这就使得单个拉伸弹簧在运输时所占用的空间增大,不利于提高运输效率也增加了厂家的销售成本;另一方面,现有的拉伸弹簧的挂钩处多不具有防脱落功能,少数具有防脱落功能的挂钩的结构也十分复杂,不利于加工和使用。同时但现有结构的拉簧结构仍无法有很好的减震效果,也没有限位部件,拉伸超过弹簧行程后,容易产生塑性变形。鉴于以上缺陷,实有必要设计一种减震双拉簧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震双拉簧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减震双拉簧结构,包括第一拉簧、第二拉簧,所述第一拉簧与第二拉簧之间通过连接杆连接为一体,所述第一拉簧包括第一活动挂钩、第一拉簧本体,所述第一活动挂钩设于所述第一拉簧本体一端,所述第一拉簧本体另一端设有所述连接杆一端,所述第二拉簧包括第二活动挂钩、第二拉簧本体,所述连接杆另一端设于所述第二拉簧本体一端,所述第二拉簧本体另一端设有所述第二活动挂钩,所述第一拉簧本体和第二拉簧本体两端头的弹簧圈上均设有凸销,位于同一轴线上的两凸销上铰接有长度限位机构,所述长度限位机构包括两长条杆,两长条杆经销轴铰接呈伸缩杆,伸缩杆一端与一凸销铰接,另一端与另一凸销铰接,各长条杆上均开设有长度方向的贯穿槽,销轴位于两贯穿槽内,沿两贯穿槽滑动。优选的,所述第一拉簧本体和第二拉簧本体的一端均安装有与其一体化设置的直线段,所述直线段端部开设有挂钩安装槽。优选的,所述第二活动挂钩与第一活动挂钩结构相同并且呈对称设置,所述第一活动挂钩包括铰接设置于挂钩安装槽内的“U”形的挂钩本体,挂钩本体的内弧段上开设有沿挂钩本体内弧段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多个三角形缺口,三角形缺口内填充有摩擦材料,挂钩本体的自由端固设有钕铁硼磁铁块。优选的,所述挂钩本体的铰接端一体设置有与挂钩安装槽相配合的安装板,安装板上固设有与轴孔相配合的铰接轴。优选的,所述第一活动挂钩、第一拉簧本体、第二活动挂钩以及第二拉簧本体均由马氏体沉淀硬化不锈钢制成。优选的,所述摩擦材料为石棉纤维。优选的,所述连接杆上设有减震保护套,所述减震保护套为塑料材料或者尼龙材料。优选的,所述连接杆为直线形或者U形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一种减震双拉簧结构,通过可以旋转收起的第一活动挂钩和第二活动挂钩,在运输时可以将挂钩本体收起固定,大大缩短了整体的长度,有效节约了运输空间,有利于提高运输效率和降低弹簧生产厂家的销售成本;另一方面,挂钩本体的内弧段开设有三角形缺口,三角形缺口内填充有摩擦材料,可以有效增加挂钩本体与被连接的机械部件之间的摩擦力,防止挂钩本体意外脱落,保障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本申请设计新颖,结构简单,使用安全可靠,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本技术减震双拉簧结构采用两个相同尺寸的拉簧组合,受力均衡,受力均摊后弹簧的承载力较小,疲劳寿命高;在两个拉簧之间设有减震保护套,有效达到减震的作用。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一种减震双拉簧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减震双拉簧结构的左视图。附图中:1、第一活动挂钩;2、第一拉簧本体;3、连接杆;4、第二活动挂钩;5、第二拉簧本体;6、减震保护套;7、长度限位机构;71、长条杆;72、销轴;8、弹簧圈;9、凸销;10、直线段;11、挂钩安装槽;12、挂钩本体;13、三角形缺口;14、摩擦材料;15、钕铁硼磁铁块;16、轴孔;17、安装板;18、铰接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减震双拉簧结构,包括第一拉簧、第二拉簧,所述第一拉簧与第二拉簧之间通过连接杆3连接为一体,所述第一拉簧包括第一活动挂钩1、第一拉簧本体2,所述第一活动挂钩1设于所述第一拉簧本体2一端,所述第一拉簧本体2另一端设有所述连接杆3一端,所述第二拉簧包括第二活动挂钩4、第二拉簧本体5,所述连接杆3另一端设于所述第二拉簧本体5一端,所述第二拉簧本体5另一端设有所述第二活动挂钩4,所述第一拉簧本体2和第二拉簧本体5两端头的弹簧圈8上均设有凸销9,位于同一轴线上的两凸销9上铰接有长度限位机构7,长度限位机构3确保拉簧本体1的延伸量,长度限位机构7包括两长条杆71,两长条杆71经销轴72铰接呈伸缩杆,伸缩杆一端与一凸销9铰接,另一端与另一凸销9铰接,各长条杆71上均开设有长度方向的贯穿槽,销轴72位于两贯穿槽内,沿两贯穿槽滑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拉簧本体2和第二拉簧本体5的一端均安装有与其一体化设置的直线段10,所述直线段10端部开设有挂钩安装槽11,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活动挂钩4与第一活动挂钩1结构相同并且呈对称设置,所述第一活动挂钩1包括铰接设置于挂钩安装槽11内的“U”形的挂钩本体12,在运输时可以将挂钩本体12收起,大大缩短了整体的长度,有效节约了运输空间,有利于提高运输效率和降低弹簧生产厂家的销售成本,挂钩本体12的内弧段上开设有沿挂钩本体12内弧段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多个三角形缺口13,三角形缺口13内填充有摩擦材料14,三角形缺口13以及三角形缺口13内填充的摩擦材料14可以有效增加挂钩本体12与被连接的机械部件之间的摩擦力,防止挂钩本体12意外脱落,保障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挂钩本体12的自由端固设有钕铁硼磁铁块15,挂钩本体12旋转到位后,挂钩本体12的自由端可以通过钕铁硼磁铁块15吸附在直线段10上,达到固定挂钩本体12的目的,使挂钩本体12保持收起状态。本实施例中,所述直线段10端部对应挂钩安装槽11的位置上开设有轴孔16,挂钩本体12的铰接端一体设置有与挂钩安装槽11相配合的安装板17,安装板17上固设有与轴孔16相配合的铰接轴18。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活动挂钩1、第一拉簧本体2、第二活动挂钩4以及第二拉簧本体5均由马氏体沉淀硬化不锈钢制成,优选的为使用碳含量较高的马氏体沉淀硬化不锈钢。本实施例中,所述摩擦材料14为石棉纤维,摩擦材料14还可以为半金属摩擦材料或者碳纤维摩擦材料。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杆3上设有减震保护套6,所述减震保护套6为塑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震双拉簧结构,包括第一拉簧、第二拉簧,所述第一拉簧与第二拉簧之间通过连接杆(3)连接为一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拉簧包括第一活动挂钩(1)、第一拉簧本体(2),所述第一活动挂钩(1)设于所述第一拉簧本体(2)一端,所述第一拉簧本体(2)另一端设有所述连接杆(3)一端,所述第二拉簧包括第二活动挂钩(4)、第二拉簧本体(5),所述连接杆(3)另一端设于所述第二拉簧本体(5)一端,所述第二拉簧本体(5)另一端设有所述第二活动挂钩(4),所述第一拉簧本体(2)和第二拉簧本体(5)两端头的弹簧圈(8)上均设有凸销(9),位于同一轴线上的两凸销(9)上铰接有长度限位机构(7),所述长度限位机构(7)包括两长条杆(71),两长条杆(71)经销轴(72)铰接呈伸缩杆,伸缩杆一端与一凸销(9)铰接,另一端与另一凸销(9)铰接,各长条杆(71)上均开设有长度方向的贯穿槽,销轴(72)位于两贯穿槽内,沿两贯穿槽滑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震双拉簧结构,包括第一拉簧、第二拉簧,所述第一拉簧与第二拉簧之间通过连接杆(3)连接为一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拉簧包括第一活动挂钩(1)、第一拉簧本体(2),所述第一活动挂钩(1)设于所述第一拉簧本体(2)一端,所述第一拉簧本体(2)另一端设有所述连接杆(3)一端,所述第二拉簧包括第二活动挂钩(4)、第二拉簧本体(5),所述连接杆(3)另一端设于所述第二拉簧本体(5)一端,所述第二拉簧本体(5)另一端设有所述第二活动挂钩(4),所述第一拉簧本体(2)和第二拉簧本体(5)两端头的弹簧圈(8)上均设有凸销(9),位于同一轴线上的两凸销(9)上铰接有长度限位机构(7),所述长度限位机构(7)包括两长条杆(71),两长条杆(71)经销轴(72)铰接呈伸缩杆,伸缩杆一端与一凸销(9)铰接,另一端与另一凸销(9)铰接,各长条杆(71)上均开设有长度方向的贯穿槽,销轴(72)位于两贯穿槽内,沿两贯穿槽滑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双拉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拉簧本体(2)和第二拉簧本体(5)的一端均安装有与其一体化设置的直线段(10),所述直线段(10)端部开设有挂钩安装槽(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双拉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活动挂钩(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云龙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合利达精密五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