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含式生物指示剂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6564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2: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含式生物指示剂容器,作为改进,包括培养基容器、与培养基容器密封配合的上端盖,所述的培养基容器上设有阻隔封口层,所述的阻隔封口层分割容器为隔离的上、下腔体,所述的上腔体与上端盖之间构成封闭腔体,所述的上端盖与容器之间设有可轴向相对位移的余量,所述的上端盖内与阻隔封口层对应处设有凸出的破层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生物指示剂载体及培养基都是密封在容器内,与外界隔绝,完全有效地避免了外界污染,另外上腔体靠近容器上部设置、与上端盖密封构成存储生物指示剂载体的腔体,便于消毒灭菌,生物指示剂载体与培养基配合,只需要按压和旋转上端盖即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便于操作、无需破坏容器,转移接种有效避免外界干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含式生物指示剂容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生物指示剂容器,尤其是一种适用于用气体作为灭菌介质、集培养功能于一体的自含式生物指示剂容器。
技术介绍
在气体灭菌效果检测领域,生物指示剂是监控灭菌有效性的唯一可靠依据。目前普遍的做法是将经过灭菌后的生物指示剂载体转移至含有培养基的培养器皿中进行接种,通过恢复生长实验判别灭菌是否有效。传统方法操作繁琐,对环境条件要求较高,且在转移过程中生物指示剂被环境微生物污染的风险较高,容易产生假阳、假阴性结果。现有的各类型自含式生物指示剂容器虽然较传统方法有所改变,可无需转移接种,但现有的各类型自含式生物指示剂容器都将生物指示剂载体设置于细长容器腔体底部,其上部设置玻璃容器储存液体培养基。这种结构使生物指示剂载体处在灭菌气体流动的盲端,不利于灭菌;且培养基需通过掰断玻璃容器进行释放,操作不便且有玻璃渣造成破损风险;其次培养器皿无法形成封闭空间,内部含有菌落的培养液容易倾倒溢出,造成环境污染并带来安全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现有技术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适用于用气体作为灭菌介质、集培养功能于一体的自含式生物指示剂容器。本技术解决现有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含式生物指示剂容器,作为改进,包括培养基容器、与培养基容器密封配合的上端盖,所述的培养基容器上设有阻隔封口层,所述的阻隔封口层分割容器为隔离的上、下腔体,所述的上腔体与上端盖之间构成封闭腔体,所述的上端盖与容器之间设有可轴向相对位移的余量,所述的上端盖内与阻隔封口层对应处设有凸出的破层部,所述的破层部与阻隔封口层设有一定距离,所述的破层部随上端盖与容器之间轴向相对位移而刺破或挤破阻隔封口层。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容器内壁设有固定阻隔封口层的阶梯面,所述的阻隔封口层固定于容器内壁的阶梯面上、与上端盖构成封闭隔腔。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上端盖内侧设有内腔体,所述的内腔体与上腔体构成密封腔体。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上端盖设有定位止挡上端盖相对于培养基容器轴向位移的易拉环。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破层部设有锯齿状刃口,所述的上端盖内侧设有内腔体,所述的内腔体设置于锯齿状刃口的破层部的中心,所述的内腔体与上腔体构成密封腔体。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上端盖设有连通上腔体的透气孔,所述的透气孔设有至少一个,所述的透气孔上设有灭菌介质可通过的透析层。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透析层设置于上端盖的上端面。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上端盖与容器位于移动的余量之内还设有第二挡密封处,所述的上端盖与容器位于第二挡密封处配合,上端盖的破层部突破阻隔封口层。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至少第二挡密封处为弹性、塑性、硬质、卡扣、过盈或螺纹密封。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容器设有定位上端盖的止挡沿。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在培养基容器上设置阻隔封口层并分割容器为隔离的上、下腔体,上腔体与上端盖之间构成封闭腔体用于放置生物指示剂载体,下腔体用于放置培养基,上端盖内与阻隔封口层对应处设有凸出的破层部,当需要将生物指示剂载体转移至培养基中进行接种,用力按压上端盖或/和容器,使其产生轴向位移,破层部将随上端盖与容器之间轴向相对位移而刺破或挤破阻隔封口层,其有益效果是,生物指示剂载体及培养基都是密封在容器内,与外界隔绝,完全有效地避免了外界污染,另外上腔体靠近容器上部设置、与上端盖密封构成存储生物指示剂载体的腔体,便于消毒灭菌,生物指示剂载体与培养基配合,只需要按压和旋转上端盖即可。本技术结构简单,便于操作、无需破坏容器,转移接种有效避免外界干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容器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处放大示意图。图3是容器的分解示意图。图4是容器的示意图。图5是上端盖与容器轴向对向位移后生物指示剂接种培养的示意图。图6是上端盖与容器轴向对向位移后生物指示剂接种培养的剖视图。图7是图6的b处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7,本实施案例包括培养基容器1、与培养基容器1密封配合的上端盖2,所述的培养基容器1上设有阻隔封口层3,所述的阻隔封口层3分割容器为隔离的上、下腔体11、12,所述的上腔体11与上端盖2之间构成用于放置生物指示剂载体8的封闭腔体,下腔体用于预存储培养基9。所述的上端盖2与容器1之间设有可轴向相对位移的余量,所述的上端盖2内与阻隔封口层3对应处设有凸出的破层部20,所述的破层部20与阻隔封口层3设有一定距离,容器正常封闭时阻隔封口层3隔断上、下腔体11、12,当需要将生物指示剂载体转移至培养基中进行接种时,所述的破层部20随上端盖2与容器1之间轴向相对位移而刺破或挤破阻隔封口层3。阻隔封口层3可采用高阻隔铝箔封口。培养基容器1内壁设有固定阻隔封口层的阶梯面13,所述的阻隔封口层3固定于容器1内壁的阶梯面13上、与上端盖2构成封闭隔腔。培养基容器1可优先采用罐体或瓶体。上端盖2内侧设有内腔体21,所述的内腔体21与上腔体11构成用于放置生物指示剂载体8的密封腔体。上端盖2设有定位止挡上端盖2相对于培养基容器1轴向位移的易拉环22,通过设置在上端盖上的易拉环实现安全保护,防止异常按压。破层部20设有锯齿状刃口201,内腔体21可优先设置于锯齿状刃口的破层部的中心,这样生物指示剂载体8可置于内腔体21内,内腔体21外部破层部20锯齿状刃口可随上端盖的旋转和轴向按压刺破或挤破的阻隔封口层3。这样可便于生物指示剂载体8快速突破阻隔封口层3转移至下腔体12的培养基内。上端盖2设有连通上腔体11的透气孔4,所述的透气孔4设有至少一个,所述的透气孔4上设有灭菌介质可通过的透析层5。透气孔4均布于上端盖2上通过内腔体21连通上腔体11,灭菌介质可通过透析层5和透气孔4进入上腔体11,避免出现灭菌盲端、死角,便于生物指示剂载体8的灭菌。透析层5设置于上端盖2的上端面。上端盖2与容器1位于移动的余量之内还设有第二挡密封处,所述的上端盖2与容器1位于第二挡密封处6配合,上端盖2的破层部20突破阻隔封口层3。其中,至少第二挡密封处为弹性、塑性、硬质、卡扣、过盈或螺纹密封。本实施案例作为优选,设置为两挡密封处。第一挡密封处用于密封上端盖2与容器1;第二挡密封处,当上端盖2向容器1轴向移动时,破层部20随上端盖2与容器1之间轴向相对位移而刺破或挤破阻隔封口层3,使生物指示剂载体8落入容器1中的培养基内时,上端盖2与容器1恰好位于第二挡密封处密封。本实施案例中两挡密封处利用高分子材料的弹性、塑性实现卡扣式过盈连接、密闭。两挡密封处均设有可密封配合的卡扣,参见图1、2、6、7。图1、2上端盖2与容器1位于第一挡密封处,图6、7上端盖2与容器1位于第二挡密封处。本实施案例中两挡密封处包括上端盖2所设的两挡密封凸起,即与第一挡密封处对应的第一密封凸起61,与第二挡密封处对应的第二密封凸起6,在容器1相应处设置一挡第三密封凸起15。上端盖2第一密封凸起61与培养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含式生物指示剂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培养基容器、与培养基容器密封配合的上端盖,所述的培养基容器上设有阻隔封口层,所述的阻隔封口层分割容器为隔离的上、下腔体,所述的上腔体与上端盖之间构成封闭腔体,所述的上端盖与容器之间设有可轴向相对位移的余量,所述的上端盖内与阻隔封口层对应处设有凸出的破层部,所述的破层部与阻隔封口层设有一定距离,所述的破层部随上端盖与容器之间轴向相对位移而刺破或挤破阻隔封口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含式生物指示剂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培养基容器、与培养基容器密封配合的上端盖,所述的培养基容器上设有阻隔封口层,所述的阻隔封口层分割容器为隔离的上、下腔体,所述的上腔体与上端盖之间构成封闭腔体,所述的上端盖与容器之间设有可轴向相对位移的余量,所述的上端盖内与阻隔封口层对应处设有凸出的破层部,所述的破层部与阻隔封口层设有一定距离,所述的破层部随上端盖与容器之间轴向相对位移而刺破或挤破阻隔封口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含式生物指示剂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容器内壁设有固定阻隔封口层的阶梯面,所述的阻隔封口层固定于容器内壁的阶梯面上、与上端盖构成封闭隔腔。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含式生物指示剂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端盖内侧设有内腔体,所述的内腔体与上腔体构成密封腔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含式生物指示剂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端盖设有定位止挡上端盖相对于培养基容器轴向位移的易拉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美珠叶大林沈志林高凯斐赵赢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泰林生命科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