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机油携带量试验装置及机油携带量试验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84380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3:03
本申请提供一种发动机机油携带量试验装置及机油携带量试验方法,属于汽车领域。其包括循环水槽;机油收集瓶的下部设置在循环水槽中,机油收集瓶的内壁上安装有固定支架,低阻力吸油棉固定安装在固定支架上;第一进气管的一端穿过低阻力吸油棉,并处于低阻力吸油棉的下方,另一端连接于第一连接软管,第一连接软管的另一端用于连接油气分离器出口;出气管的一端连接于机油收集瓶,且处于低阻力吸油棉上方,另一端连接于第二连接软管,第二连接软管连接于第二进气管。该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有效地提高了曲轴箱通风系统机油携带量试验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动机机油携带量试验装置及机油携带量试验方法
本申请涉及汽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机油携带量试验装置及机油携带量试验方法。
技术介绍
发动机在运转过程中,发动机曲轴等运动部件将油底壳部分机油搅动并带起形成飞溅,加上活塞窜气的冲击,会形成细小的机油油滴悬浮在曲轴箱中。这些带有机油油滴的混合气在曲轴箱强制通风的作用下被吸入油气分离器进行油气分离,但是油气分离器分离效率通常低于100%,无法将机油油滴完全分离,一部分机油油滴重新凝聚流回油底壳,另一部分无法分离的机油油滴在进入进气管后随发动机进气进入气缸燃烧。发动机曲轴箱通风系统机油携带量大直接造成发动机机油消耗量大,导致发动机进气系统及燃烧室积碳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在发动机设计过程中进行机油携带量试验十分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机油携带量试验装置及机油携带量试验方法,旨在改善现有的发动机曲轴箱通风系统机油携带量大的问题。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发动机机油携带量试验装置,包括:循环水槽;机油收集结构,所述机油收集结构包括机油收集瓶、固定支架、低阻力吸油棉、第一进气管以及出气管;所述机油收集瓶的下部设置在所述循环水槽中,所述机油收集瓶的内壁上安装有固定支架,所述低阻力吸油棉固定安装在所述固定支架上;所述第一进气管的一端穿过所述低阻力吸油棉,并处于所述低阻力吸油棉的下方,另一端连接于第一连接软管,所述第一连接软管的另一端用于连接油气分离器出口;所述出气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机油收集瓶,且处于所述低阻力吸油棉上方,另一端连接于第二连接软管,所述第二连接软管连接于第二进气管。作为本申请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连接软管上连接有第一压力测量三通接头,所述第一压力测量三通接头用于连接第一压力传感器。作为本申请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连接软管上连接有第二压力测量三通接头,所述第二压力测量三通接头用于连接第二压力传感器。作为本申请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循环水槽的一侧下方连接有冷冻水进水管,另一侧上方连接有冷冻水出水管。一种机油携带量试验方法,包括以上所述的发动机机油携带量试验装置,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根据进气歧管压力、曲轴箱压力的MAP图确认两路曲轴箱通风系统的工作情况,其中,在试验工况下两路所述曲轴箱通风系统中只有其中一路所述曲轴箱通风系统进行工作;将所述发动机机油携带量试验装置的所述第一连接软管与其中一路处于工作状态中的曲轴箱通风系统的所述油气分离器出口进行连接;步骤二,加注新机油至发动机机油标尺上限,记录加入机油的重量W0,同时称量记录机油收集结构的重量W1;步骤三,确定乘用车发动机台架综合工况:所述台架综合工况包括第一典型整车工况、第二典型整车工况、第三典型整车工况、第一发动机运转典型工况以及第二发动机运转典型工况,通过设置多种工况,可以测得不同工况下所述曲轴箱通风系统的机油携带量;步骤四,若是运行第一发动机运转典型工况两个小时,机油收集结构的进出口压差>3kPa,则说明发动机出现故障,终止试验;所述第一发动机运转典型工况结束后放油,并称量记录放出机油的重量W2,则所述第一发动机运转典型工况的机油消耗量为Wc=W0-W2;将机油收集结构加热烘干一小时,蒸发掉所述机油收集瓶中的水分,记录此时机油收集结构的重量W3,则所述第一发动机运转典型工况下的所述曲轴箱通风系统的机油携带量为Wa=W3-W1,通过计算机油携带量和机油消耗量的比值,计算出所述曲轴箱通风系统的机油携带率c=Wa/Wc;步骤五,之后依次运转所述第一典型整车工况、所述第二典型整车工况、所述第三典型整车工况以及所述第二发动机运转典型工况时,都将上一个工况最后放出的机油重新加入到发动机中,并记录加入机油的重量;检查机油液位,若不足机油标尺1/4刻度线,则补充机油至3/4刻度线,同时记录添加机油的重量;上述的每一个工况结束后,均按照步骤四的方法对每一个工况下的所述曲轴箱通风系统的机油携带量进行计算,并且通过计算机油携带量和机油消耗量的比值,计算出所述曲轴箱通风系统的机油携带率c=Wa/Wc;作为本申请的一种技术方案,按照上述步骤四中的操作方法,每一个工况结束后的放油方法为:步骤一,每一个工况运转结束后,进入怠速运转至油温低于90℃时停机;步骤二,拆下机油口盖,打开油底壳放油口进行放油;步骤三,自发动机停止位置顺时针转动至1缸上止点后,再转动一周;步骤四,放油五分钟后,将所述发动机顺时针转动2周,回到1缸上止点;步骤五,持续放油30min,即可停止放油。作为本申请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发动机运转典型工况的所述发动机转速为1500r/min,所述发动机扭矩为4/5全负荷,所述发动机的控制水温为100℃;所述第一典型整车工况的所述发动机转速为50km/h整车运行工况转换填入,所述发动机扭矩为50km/h整车运行工况转换填入,所述发动机的控制水温为105℃;所述第二典型整车工况的所述发动机转速为80km/h整车运行工况转换填入,所述发动机扭矩为80km/h整车运行工况转换填入,所述发动机的控制水温为105℃;所述第三典型整车工况的所述发动机转速为130km/h整车运行工况转换填入,所述发动机扭矩为130km/h整车运行工况转换填入,所述发动机的控制水温为105℃;所述第二发动机运转典型工况的所述发动机转速为额定转速,所述发动机扭矩为额定转速全负荷,所述发动机的控制水温为95℃。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本申请的发动机机油携带量试验装置,本试验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试验装置对气体的阻力小,使得气体按原设计方式正常流动;同时,冷冻水循环及低阻力吸油棉最大程度保证了油气分离及收集效率,有效提高了曲轴箱通风系统机油携带量试验的准确性。此外,多个试验工况涵盖发动机及整车典型工况,符合乘用车发动机的实际工况;并且,该试验方法简单有效,在不改变发动机曲轴箱通风系统工作方式的条件下,能够准确测量曲轴箱通风系统的机油携带量,为发动机设计提供有力支撑。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机油携带量试验装置结构示意图。图标:1-发动机机油携带量试验装置;2-循环水槽;3-机油收集瓶;4-低阻力吸油棉;5-第一进气管;6-第一连接软管;7-出气管;8-第二连接软管;9-第二进气管;10-第一压力测量三通接头;11-第二压力测量三通接头;12-固定支架;13-冷冻水进水管;14-冷冻水出水管;15-油气分离器出口。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动机机油携带量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循环水槽;/n机油收集结构,所述机油收集结构包括机油收集瓶、固定支架、低阻力吸油棉、第一进气管以及出气管;所述机油收集瓶的下部设置在所述循环水槽中,所述机油收集瓶的内壁上安装有固定支架,所述低阻力吸油棉固定安装在所述固定支架上;所述第一进气管的一端穿过所述低阻力吸油棉,并处于所述低阻力吸油棉的下方,另一端连接于第一连接软管,所述第一连接软管的另一端用于连接油气分离器出口;所述出气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机油收集瓶,且处于所述低阻力吸油棉上方,另一端连接于第二连接软管,所述第二连接软管连接于第二进气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机油携带量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循环水槽;
机油收集结构,所述机油收集结构包括机油收集瓶、固定支架、低阻力吸油棉、第一进气管以及出气管;所述机油收集瓶的下部设置在所述循环水槽中,所述机油收集瓶的内壁上安装有固定支架,所述低阻力吸油棉固定安装在所述固定支架上;所述第一进气管的一端穿过所述低阻力吸油棉,并处于所述低阻力吸油棉的下方,另一端连接于第一连接软管,所述第一连接软管的另一端用于连接油气分离器出口;所述出气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机油收集瓶,且处于所述低阻力吸油棉上方,另一端连接于第二连接软管,所述第二连接软管连接于第二进气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机油携带量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软管上连接有第一压力测量三通接头,所述第一压力测量三通接头用于连接第一压力传感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机油携带量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软管上连接有第二压力测量三通接头,所述第二压力测量三通接头用于连接第二压力传感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机油携带量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水槽的一侧下方连接有冷冻水进水管,另一侧上方连接有冷冻水出水管。


5.一种机油携带量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机油携带量试验装置,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根据进气歧管压力、曲轴箱压力的MAP图确认两路曲轴箱通风系统的工作情况,其中,在试验工况下两路所述曲轴箱通风系统中只有其中一路所述曲轴箱通风系统进行工作;将所述发动机机油携带量试验装置的所述第一连接软管与其中一路处于工作状态中的曲轴箱通风系统的所述油气分离器出口进行连接;
步骤二,加注新机油至发动机机油标尺上限,记录加入机油的重量W0,同时称量记录机油收集结构的重量W1;
步骤三,确定乘用车发动机台架综合工况:所述台架综合工况包括第一典型整车工况、第二典型整车工况、第三典型整车工况、第一发动机运转典型工况以及第二发动机运转典型工况,通过设置多种工况,可以测得不同工况下所述曲轴箱通风系统的机油携带量;
步骤四,若是运行第一发动机运转典型工况两个小时,机油收集结构的进出口压差>3kPa,则说明发动机出现故障,终止试验;所述第一发动机运转典型工况结束后放油,并称量记录放出机油的重量W2,则所述第一发动机运转典型工况的机油消耗量为Wc=W0-W2;将机油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晓川徐子阳杨肖夏青松杨军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