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压注射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82111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2: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保压注射系统,包括供油单元、射胶单元、换向单元、控制单元和马达单元;所述供油单元的输出端和输入端分别与所述换向单元的其中一个油回路连通,所述射胶单元的输出端和输入端分别与所述换向单元的另一个油回路连通;所述控制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供油单元的输出端连通,所述控制单元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射胶单元的输入端连通,所述控制单元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马达单元的进油口连通,所述马达单元的出油口与所述供油单元的输入端连通;所述马达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射胶单元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保压注射系统,保证注射压力的平稳性和持续性,减少了注射压力的损失,提高产品的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保压注射系统
本技术涉及自动化控制
,尤其涉及一种保压注射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工业技术,电子电器技术的发展,伺服电机系统在工业自动化控制越来越普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高质量,高新能的产品的出现。从而对机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伺服电机系统油压压力升压快,但失压也快。这样在制作高精密产品时需要长时间注射压力的保持时,就会出现注射压力的波动现象,从而造成注射压力的损失,使产品质量的不稳定。造成材料,人工,资金的浪费和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保压注射系统,保证注射压力的平稳性和持续性,减少了注射压力的损失,提高产品的质量。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保压注射系统,包括供油单元、射胶单元、换向单元、控制单元和马达单元;所述供油单元的输出端和输入端分别与所述换向单元的其中一个油回路连通,所述射胶单元的输出端和输入端分别与所述换向单元的另一个油回路连通;所述控制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供油单元的输出端连通,所述控制单元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射胶单元的输入端连通,所述控制单元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马达单元的进油口连通,所述马达单元的出油口与所述供油单元的输入端连通;所述马达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射胶单元连接。优选的,所述供油单元包括伺服电机组件、总压力控制阀和压力传感器,所述伺服电机组件的输入端通过管路与油箱连通,所述伺服电机组件的输出端通过管路与所述换向单元的输入端连通,所述总压力控制阀和所述压力传感器均设置在所述伺服电机组件与所述换向单元之间的管路。优选的,还包括总压力表,所述总压力表设置在所述伺服电机组件与所述换向单元之间的管路。优选的,所述换向单元包括第一电液阀和第二电液阀,所述第一电液阀的油口P1与所述供油单元的输出端连通,所述第一电液阀的油口T1与所述供油单元的输入端连通,所述第一电液阀的油口A1与所述射胶单元的出油口连通,所述第一电液阀的油口B1与所述射胶单元的进油口连通;所述第一电液阀的一个电磁端口与所述第二电液阀的油口A2连通,所述第一电液阀的另一个电磁端口与所述第二电液阀的油口B2连通,所述第二电液阀的油口P2与所述供油单元的输出端连通,所述第二电液阀的油口T2与所述供油单元的输入端连通。优选的,所述控制单元包括比例压力阀、射胶压力控制电磁方向阀和射胶压力控制插装阀;所述射胶压力控制电磁方向阀的油口P3与所述射胶压力控制插装阀的控制口X1连通,所述射胶压力控制电磁方向阀的油口T3与所述供油单元的输入端连通,所述射胶压力控制电磁方向阀的油口A3与所述比例压力阀连通,所述射胶压力控制电磁方向阀的油口B3与所述供油单元的输入端连通;所述射胶压力控制插装阀的油口B5与所述供油单元的输入端连通,所述射胶压力控制插装阀的油口A5与所述射胶单元的进油口连通。优选的,所述控制单元还包括溶胶背压阀、溶胶电磁方向阀和溶胶插装阀;所述溶胶背压阀设置在所述射胶压力控制电磁方向阀的油口B3与所述供油单元的输入端之间的管路;所述溶胶电磁方向阀的油口P4与所述溶胶插装阀的油口A6连通,所述溶胶插装阀的油口A6与所述供油单元的输出端连通,所述溶胶电磁方向阀的油口T4与所述供油单元的输入端连通,所述溶胶电磁方向阀的油口A4与所述溶胶插装阀的控制口X2连通;所述溶胶插装阀的油口B6与所述马达单元的进油口连通。优选的,所述控制单元还包括溶胶背压表,所述溶胶背压表与所述射胶压力控制电磁方向阀的油口B3连通。本申请采用上述结构,通过换向单元和控制单元配合对射胶单元和马达单元进行调节控制,保持注射压力的稳定和持续,不会产生注射压力波动现象,避免造成注射压力损失,提高塑料注射在模具内时的密度稳定,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附图说明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内容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图1是本技术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其中:供油单元1、伺服电机组件11、总压力控制阀12、压力传感器13、总压力表14、射胶单元2、换向单元3、第一电液阀31、第二电液阀32、控制单元4、比例压力阀41、射胶压力控制电磁方向阀42、射胶压力控制插装阀43、溶胶背压阀44、溶胶电磁方向阀45、溶胶插装阀46、溶胶背压表47、马达单元5。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参阅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保压注射系统,包括供油单元1、射胶单元2、换向单元3、控制单元4和马达单元5。所述供油单元1的输出端和输入端分别与所述换向单元3的其中一个油回路连通,所述射胶单元2的输出端和输入端分别与所述换向单元3的另一个油回路连通。所述控制单元4的输入端与所述供油单元1的输出端连通,所述控制单元4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射胶单元2的输入端连通,所述控制单元4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马达单元5的进油口连通,所述马达单元5的出油口与所述供油单元1的输入端连通;所述马达单元5的输出端与所述射胶单元2连接。采用这种结构,通过换向单元3连通供油单元1和射胶单元2,对油路进行换向,控制射胶单元2的进油或出油,从而控制射胶单元2推进射胶或收回。本申请采用上述结构,通过换向单元3和控制单元4配合对射胶单元2和马达单元5进行调节控制,保持注射压力稳定,不会产生注射压力波动现象,避免造成注射压力损失,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优选的,所述供油单元1包括伺服电机组件11、总压力控制阀12和压力传感器13,所述伺服电机组件11的输入端通过管路与油箱连通,所述伺服电机组件11的输出端通过管路与所述换向单元3的输入端连通,所述总压力控制阀12和所述压力传感器13均设置在所述伺服电机组件11与所述换向单元3之间的管路。采用这种结构,伺服电机组件11工作时,为换向单元3提供液压油,通过压力传感器13检测管路中的液压油压力,并通过总压力控制阀12进行开合调节,调节管路的液压油压力。优选的,还包括总压力表14,所述总压力表14设置在所述伺服电机组件11与所述换向单元3之间的管路。采用这种结构,为了方便直观地观察油压,在伺服电机组件11与换向单元3之间的管路设置总压力表14。优选的,所述换向单元3包括第一电液阀31和第二电液阀32,所述第一电液阀31的油口P1与所述供油单元1的输出端连通,所述第一电液阀31的油口T1与所述供油单元1的输入端连通,所述第一电液阀31的油口A1与所述射胶单元2的出油口连通,所述第一电液阀31的油口B1与所述射胶单元2的进油口连通。所述第一电液阀31的一个电磁端口与所述第二电液阀32的油口A2连通,所述第一电液阀31的另一个电磁端口与所述第二电液阀32的油口B2连通,所述第二电液阀32的油口P2与所述供油单元1的输出端连通,所述第二电液阀32的油口T2与所述供油单元1的输入端连通。采用这种结构,第一电液阀31和第二电液阀32配合组成射胶射退电液单元。进行注射动作时,伺服电机组件11接收控制器发送的注射压力和注射速度的指令,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保压注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供油单元、射胶单元、换向单元、控制单元和马达单元;/n所述供油单元的输出端和输入端分别与所述换向单元的其中一个油回路连通,所述射胶单元的输出端和输入端分别与所述换向单元的另一个油回路连通;/n所述控制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供油单元的输出端连通,所述控制单元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射胶单元的输入端连通,所述控制单元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马达单元的进油口连通,所述马达单元的出油口与所述供油单元的输入端连通;所述马达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射胶单元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保压注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供油单元、射胶单元、换向单元、控制单元和马达单元;
所述供油单元的输出端和输入端分别与所述换向单元的其中一个油回路连通,所述射胶单元的输出端和输入端分别与所述换向单元的另一个油回路连通;
所述控制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供油单元的输出端连通,所述控制单元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射胶单元的输入端连通,所述控制单元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马达单元的进油口连通,所述马达单元的出油口与所述供油单元的输入端连通;所述马达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射胶单元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压注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油单元包括伺服电机组件、总压力控制阀和压力传感器,所述伺服电机组件的输入端通过管路与油箱连通,所述伺服电机组件的输出端通过管路与所述换向单元的输入端连通,所述总压力控制阀和所述压力传感器均设置在所述伺服电机组件与所述换向单元之间的管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保压注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总压力表,所述总压力表设置在所述伺服电机组件与所述换向单元之间的管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压注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单元包括第一电液阀和第二电液阀,所述第一电液阀的油口P1与所述供油单元的输出端连通,所述第一电液阀的油口T1与所述供油单元的输入端连通,所述第一电液阀的油口A1与所述射胶单元的出油口连通,所述第一电液阀的油口B1与所述射胶单元的进油口连通;
所述第一电液阀的一个电磁端口与所述第二电液阀的油口A2连通,所述第一电液阀的另一个电磁端口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艾康林陈凯董钜潮梁琨亮陈明村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威亚精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