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压系统及全液压注塑机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86062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2: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注压系统及全液压注塑机,包括供油单元、第一控制单元、第二控制单元、增压单元、锁模单元和射胶单元;所述供油单元包括油箱、主泵和副泵;所述主泵的输入端与所述油箱连通,所述主泵的输出端与所述射胶单元的输入端连通,所述射胶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油箱连通;所述第一控制单元设置在所述主泵的输出端与所述射胶单元之间的管路;所述增压单元的输入端设置在所述第一控制单元与所述射胶单元之间的管路;所述增压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锁模单元的输入端连通,所述锁模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油箱连通;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注压系统及全液压注塑机,能够保持注射压力,降低产品的内应力,提高产生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注压系统及全液压注塑机
本技术涉及注塑机
,尤其涉及一种注压系统及全液压注塑机。
技术介绍
普通的注塑机是先把模具锁紧后再把熔融的塑料注射到模具腔内,其成型工序为:合模,锁紧,注射,保压,塑化,卸载,开模、顶出。其生产出的产品内应力通常比较大,不能满足低应力、高精度产品的要求。注压技术即注塑后再压缩成型技术,是一种注塑和压缩模塑的组合成型技术,也叫二次合模注塑成型。它要经过注塑和压缩两个阶段,熔料先由螺杆推送注射入模腔,随后对注入模腔中的熔料进行压缩,这种压缩十分重要,有助于降低塑件中的残余应力,使成型塑件具有很高的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注压系统及全液压注塑机,能够保持注射压力,降低产品的内应力,提高产生质量。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注压系统,包括供油单元、第一控制单元、第二控制单元、增压单元、锁模单元和射胶单元;所述供油单元包括油箱、主泵和副泵;所述主泵的输入端与所述油箱连通,所述主泵的输出端与所述射胶单元的输入端连通,所述射胶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油箱连通;所述第一控制单元设置在所述主泵的输出端与所述射胶单元之间的管路;所述增压单元的输入端设置在所述第一控制单元与所述射胶单元之间的管路;所述增压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锁模单元的输入端连通,所述锁模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油箱连通;所述副泵与所述主泵电连接,所述副泵的输出端与所述增压单元的输入端连通,所述第二控制单元设置在所述副泵的输出端与所述油箱之间的管路。优选的,所述第一控制单元为PQ控制阀,所述PQ控制阀的流量控制端与所述主泵的输出端与所述射胶单元之间的管路连接,所述PQ控制阀的压力控制端与所述主泵的输出端与所述油箱之间的管路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二控制单元为电磁溢流阀,所述电磁溢流阀设置在所述副泵的输出端与所述油箱之间的管路。优选的,所述射胶单元包括射胶油缸和射胶阀,所述射胶阀的油口P与所述主泵的输出端连通,所述射胶阀的油口T与所述油箱连通,所述射胶阀的油口A和油口B分别与所述射胶油缸连通。优选的,还包括注压切换阀和第四单向阀,所述注压切换阀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与所述射胶单元之间的管路连通,所述第四单向阀设置在所述副泵的输出端,所述注压切换阀的输出端与所述第四单向阀与所述增压单元之间的管路连通。优选的,所述增压单元包括第六单向阀、第七单向阀、增压阀和增压油缸;所述第六单向阀的输入端与所述主泵的输出端连通,所述第六单向阀的输出端与所述增压阀的控制端连通,所述第七单向阀的输入与所述主泵的输出端连通,所述第七单向阀的输出端与所述增压油缸的输入端连通,所述增压油缸的一个输出端与所述增压阀的输入端连通,所述增压阀的输出端与所述油箱连通;所述增压油缸的另一个输出端与所述锁模单元连通。优选的,所述锁模单元包括锁模阀、压力传感器和锁模油缸;所述增压油缸的另一个输出端与所述锁模阀的油口P连通,所述锁模阀的油口T与所述油箱连通,所述锁模阀的油口A和油口B分别与所述锁模油缸连通,所述压力传感器连接在所述锁模阀和所述锁模油缸之间的管路。一种全液压注塑机,包括支架、动模板和定模板,所述支架与所述定模板之间架设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设置有多个,所述活塞杆套设有活塞,所述活塞杆的外围套设有缸体,所述缸体的一端与所述动模板连接,所述缸体的另一端与所述活塞杆活动密封连接;所述缸体设置有进油口和出油口,所述进油口和所述出油口分别位于所述活塞的两侧;所述动模板与所述支架之间设置有移模机构。优选的,还包括后压板、后导向套和后端盖,所述后导向套活动套设在所述活塞杆,所述后端盖套设在所述后导向套的外围,所述后压板活动套设在所述活塞杆的外围,所述后端盖的一端与所述后压板连接,所述后端盖的另一端与所述缸体连接;所述进油口设置在所述后端盖。优选的,还包括前端盖、插装阀、垫圈和前导向套,所述动模板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前导向套设置在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前导向套的内壁与所述活塞杆活动连接,所述前端盖的一端与所述缸体连接,所述前端盖的另一端与所述安装槽连接,所述垫圈夹设在所述前端盖与所述前导向套之间,所述插装阀设置在所述前端盖的内壁与所述活塞杆的外壁之间;所述出油口设置在所述前端盖。本申请采用上述结构,通过第一控制单元和第二控制单元对管路的压力或流量进行调节,实现合模,低压锁紧,注射,压模,保压,塑化,开模,顶出的工序,在注射保压完毕时,锁模力降至原来的30%,在开模之前逐步降为零,有效地降低注模产品的内应力,避免了开模时产生振动,保证了注模产品的光洁度。附图说明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内容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图1是本技术注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注塑机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供油单元1、油箱1a、主泵1b、副泵1c、第一控制单元2、第二控制单元3、增压单元4、第六单向阀4a、第七单向阀4b、增压阀4c、增压油缸4d、锁模单元5、锁模阀5a、压力传感器5b、锁模油缸5c、射胶单元6、射胶油缸6a、射胶阀6b、注压切换阀7、第四单向阀8、支架9、动模板10、定模板11、活塞杆12、活塞13、缸体14、进油口14a、出油口14b、移模机构15、后压板16、后导向套17、后端盖18、前端盖19、插装阀20、前导向套2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参阅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注压系统,包括供油单元1、第一控制单元2、第二控制单元3、增压单元4、锁模单元5和射胶单元6。所述供油单元1包括油箱1a、主泵1b和副泵1c。所述主泵1b的输入端与所述油箱1a连通,所述主泵1b的输出端与所述射胶单元6的输入端连通,所述射胶单元6的输出端与所述油箱1a连通;所述第一控制单元2设置在所述主泵1b的输出端与所述射胶单元6之间的管路。所述增压单元4的输入端设置在所述第一控制单元2与所述射胶单元6之间的管路。所述增压单元4的输出端与所述锁模单元5的输入端连通,所述锁模单元5的输出端与所述油箱1a连通。所述副泵1c与所述主泵1b电连接,所述副泵1c的输出端与所述增压单元4的输入端连通,所述第二控制单元3设置在所述副泵1c的输出端与所述油箱1a之间的管路。供油单元1还包括电机,电机带动主泵1b和副泵1c工作,通过第一控制单元2调节主泵1b的压力和流量,负责整机所有动作的控制,副泵1c通过第二控制单元3进行压力调节。通过增压单元4将液压油的油压提高,液压油进入锁模单元5,锁模单元5达到预设的压力值a,完成锁模动作,模具贴紧。压模时,副泵1c输出高压油进入锁模单元5,锁模单元5达到预设的压力值b,主泵1b停止对锁模单元5供油,同时可以继续为射胶单元6提供动力进行补料,从而实现一边注塑,一边压模塑。采用这种结构,通过第一控制单元2和第二控制单元3对管路的压力或流量进行调节,完成合模,低压锁紧,注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注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供油单元、第一控制单元、第二控制单元、增压单元、锁模单元和射胶单元;/n所述供油单元包括油箱、主泵和副泵;/n所述主泵的输入端与所述油箱连通,所述主泵的输出端与所述射胶单元的输入端连通,所述射胶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油箱连通;/n所述第一控制单元设置在所述主泵的输出端与所述射胶单元之间的管路;/n所述增压单元的输入端设置在所述第一控制单元与所述射胶单元之间的管路;/n所述增压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锁模单元的输入端连通,所述锁模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油箱连通;/n所述副泵与所述主泵电连接,所述副泵的输出端与所述增压单元的输入端连通,所述第二控制单元设置在所述副泵的输出端与所述油箱之间的管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注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供油单元、第一控制单元、第二控制单元、增压单元、锁模单元和射胶单元;
所述供油单元包括油箱、主泵和副泵;
所述主泵的输入端与所述油箱连通,所述主泵的输出端与所述射胶单元的输入端连通,所述射胶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油箱连通;
所述第一控制单元设置在所述主泵的输出端与所述射胶单元之间的管路;
所述增压单元的输入端设置在所述第一控制单元与所述射胶单元之间的管路;
所述增压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锁模单元的输入端连通,所述锁模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油箱连通;
所述副泵与所述主泵电连接,所述副泵的输出端与所述增压单元的输入端连通,所述第二控制单元设置在所述副泵的输出端与所述油箱之间的管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为PQ控制阀,所述PQ控制阀的流量控制端与所述主泵的输出端与所述射胶单元之间的管路连接,所述PQ控制阀的压力控制端与所述主泵的输出端与所述油箱之间的管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单元为电磁溢流阀,所述电磁溢流阀设置在所述副泵的输出端与所述油箱之间的管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射胶单元包括射胶油缸和射胶阀,所述射胶阀的油口P与所述主泵的输出端连通,所述射胶阀的油口T与所述油箱连通,所述射胶阀的油口A和油口B分别与所述射胶油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压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注压切换阀和第四单向阀,所述注压切换阀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与所述射胶单元之间的管路连通,所述第四单向阀设置在所述副泵的输出端,所述注压切换阀的输出端与所述第四单向阀与所述增压单元之间的管路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单元包括第六单向阀、第七单向阀、增压阀和增压油缸;
所述第六单向阀的输入端与所述主泵的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明村陈凯董钜潮梁琨亮艾康林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威亚精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