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保护功能的智能手环壳体及应用该壳体的智能手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1485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1: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带有保护功能的智能手环壳体,包括外壳和用于放置表头且由柔性材质做成的内壳,所述内壳位于外壳内,所述内壳的两端固定有定位凸块,所述外壳的两端开设有与所述定位凸块的形状相匹配的定位凹槽,所述定位凸块嵌设在所述定位凹槽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保护表头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有保护功能的智能手环壳体及应用该壳体的智能手环
本技术涉及智能手环配件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带有保护功能的智能手环壳体及应用该壳体的智能手环。
技术介绍
智能手环是一种穿戴式智能设备。通过智能手环,用户可以记录日常生活中的锻炼、睡眠和心率等实时数据,并将这些数据与手机、平板同步,起到通过数据指导健康生活的作用。智能手环包括壳体、安装在壳体两端的表带和卡接在在壳体内的表头,壳体一般是由硬性材质做成。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当智能手环掉落到地上时,表头会与壳体同时承受与地面碰撞产生的冲击,从而使得表头受到损伤或表头内部的元器件受到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有保护功能的智能手环壳体,其具有保护表头的作用。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带有保护功能的智能手环壳体,包括外壳和用于放置表头且由柔性材质做成的内壳,所述内壳位于外壳内,所述内壳的两端固定有定位凸块,所述外壳的两端开设有与所述定位凸块的形状相匹配的定位凹槽,所述定位凸块嵌设在所述定位凹槽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智能手环掉落在地上时,外壳受到冲击力自身消解一部分后传递给内壳,内壳消解部分反作用后再把其余的冲击力传递给表头,由于内壳是柔性材质做成,在受到力时产生形变,消解了大部分的冲击力,对表头起到了保护作用。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内壳包括底板、固定在底板上且相对设置的两个侧板以及固定在底板上且相对设置的两个端板,所述底板、所述侧板和所述端板包围形成放置表头的空间,所述侧板上固定有用于与表头抵触的侧部缓冲凸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表头的侧部起到了加强保护的作用,侧部缓冲凸块能够集中的消解位于表头侧部的冲击力,使表头的侧部受到更好的保护。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底板上固定有用于与表头抵触的底部缓冲凸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表头的底部起到了加强保护的作用,底部缓冲凸块能够集中的消解位于表头底部的冲击力,使表头的底部受到更好的保护。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底板上开设有放置口,所述放置口的内壁上固定有用于连接外部电源与表头内电池正负极的导电金属片,所述导电金属片位于放置口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表头进行充电时,将内壳从外壳上取下来,然后再连接外部电源即可。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外壳的底部呈弧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符合人体工学,使佩戴者更加舒适。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外壳上开设有露出孔,所述导电金属片通过露出孔露出。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表头电量耗尽时,直接将智能手环从佩戴者的手腕上摘下来,直接进行充电即可,省去了将内壳从外壳上取下来的麻烦,方便佩戴者的使用。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底板上开设有供表头上的用于测量心率的传感器露出的显露口,所述显露口通过露出孔露出,所述底板上固定有用于与表头抵触的第一缓冲凸块,所述第一缓冲凸块上开设有与显露口对应的显露贴合口。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表头起到了加强保护的作用,第一缓冲凸块能够集中的消散位于传感器处的冲击力,使传感器受到更好的保护,避免传感器受到震动造成损伤,导致测量心率功能无法实现或者失灵。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底板上固定有用于与表头抵触的第一缓冲凸环,所述第一缓冲凸环与放置口同轴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表头起到了加强保护的作用,第一缓冲凸环能够集中的消散位于电池处的冲击力,使电池受到更好的保护,避免电池受到震动造成损伤,导致电池无法充电或存电能力降低,影响智能手环的使用。一种智能手环,包括上述的带有保护功能的智能手环壳体、位于壳体内用于实现智能手环功能的表头和连接在壳体两端的表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智能手环掉落到地上时,外壳受到冲击力自身消解一部分后传递给内壳,内壳消解部分冲击力后再把其余的冲击力传递给表头,由于内壳是柔性材质做成,在受到冲击时消解了大部分的冲击力,对表头起到了保护作用,使智能手环的耐摔性增强。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表带通过连接件可拆卸连接在壳体上,所述连接件包括子连接件和母连接件,所述子连接件包括设置在表带上的连接块,所述母连接件包括设置在外壳两端的连接底板、设置在在外壳上的连接端板以及与连接端板和连接底板连接的连接侧板,所述连接端板位于连接底板的两侧,所述连接侧板位于连接底板远离外壳的一侧,所述连接底板、连接侧板、连接端板以及外壳包围形成连接槽,所述连接块嵌设在连接槽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表带可以从外壳上拆下来,当外壳被摔坏时,可以将外壳从表带和内壳上分离出来,然后更换新的外壳,减小了智能手环的更换成本,并且佩戴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与该壳体相适配的不同类型或颜色的表带,增加了智能手环的趣味性。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在智能手环受到冲击力时,外壳消解部分冲击力后再将剩余冲击力传递给内壳,内壳消解部分受到的冲击力后再传递给表头,增加了力的传递过程,使冲击力逐渐衰减,从而减小了表头受到的伤害,对表头起到了保护作用;2.应用了该壳体的智能手环的抗摔性更强;3.外壳损坏后,可将外壳从表带和内壳上分离出来,然后只需要更换新的外壳即可,减小了智能手环的更换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外壳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内壳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智能手环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子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壳体;2、外壳;3、内壳;31、端板;32、底板;33、侧板;4、表头;5、表带;61、定位凸块;62、底部缓冲凸块;63、导电金属片;64、第一缓冲凸环;65、第一缓冲凸块;66、侧部缓冲凸块;71、定位凹槽;72、放置口;73、显露口;74、显露大口;75、显露小口;76、露出孔;77、显露贴合大口;78、显露贴合小口;79、显露贴合口;81、子连接件;82、限位块;83、连接螺栓;84、连接块;91、母连接件;92、连接底板;93、连接端板;94、连接侧板;95、连接槽;96、第一凹槽;97、弧形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带有保护功能的智能手环壳体,在智能手环摔落时,能消解大部分地面的冲击力,加强了对表头的保护。参照图1,一种带有保护功能的智能手环壳体包括外壳2和位于外壳2内的内壳3。参照图1和图2,外壳2的底部呈弧形,以便使佩戴者在佩戴时更加舒适,外壳2的底部开设有露出孔76,内壳3嵌设在露出孔76内。参照图2和图3,内壳3由橡胶制成,拥有较大的弹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有保护功能的智能手环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2)和用于放置表头(4)且由柔性材质做成的内壳(3),所述内壳(3)位于外壳(2)内,所述内壳(3)的两端固定有定位凸块(61),所述外壳(2)的两端开设有与所述定位凸块(61)的形状相匹配的定位凹槽(71),所述定位凸块(61)嵌设在所述定位凹槽(71)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保护功能的智能手环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2)和用于放置表头(4)且由柔性材质做成的内壳(3),所述内壳(3)位于外壳(2)内,所述内壳(3)的两端固定有定位凸块(61),所述外壳(2)的两端开设有与所述定位凸块(61)的形状相匹配的定位凹槽(71),所述定位凸块(61)嵌设在所述定位凹槽(71)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保护功能的智能手环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3)包括底板(32)、固定在底板(32)上且相对设置的两个侧板(33)以及固定在底板(32)上且相对设置的两个端板(31),所述底板(32)、所述侧板(33)和所述端板(31)包围形成放置表头(4)的空间,所述侧板(33)上固定有用于与表头抵触的侧部缓冲凸块(6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有保护功能的智能手环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32)上固定有用于与表头抵触的底部缓冲凸块(6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有保护功能的智能手环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32)上开设有放置口(72),所述放置口(72)的内壁上固定有用于连接外部电源与表头(4)内电池正负极的导电金属片(63),所述导电金属片(63)位于放置口(72)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有保护功能的智能手环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2)的底部呈弧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有保护功能的智能手环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2)上开设有露出孔(76),所述导电金属片(63)通过露出孔(76)露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炜李嘉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聚鑫金属粉末冶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