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人驾驶汽车车厢和底盘阵列式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9489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7: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人驾驶汽车车厢和底盘阵列式连接结构,涉及到汽车领域,包括车厢,所述车厢的底部设有底盘,所述底盘的内部驱动腔,所述驱动腔的内部设有减速电机,所述减速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外表面套设有螺纹圈,所述驱动腔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外表面固定镶嵌有滚动轴承,所述螺纹杆远离减速电机的一端延伸至滚动轴承的内部,所述底盘的上表面开设有滑孔,所述滑孔的底端与驱动腔相连通,所述车厢的底面开设有调节槽,所述调节槽的一侧面开设有圆形限位孔,所述圆形限位孔的内壁开设有卡孔,该无人驾驶汽车车厢和底盘阵列式连接结构具备车厢与底盘全自动定位安装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人驾驶汽车车厢和底盘阵列式连接结构
本技术涉及汽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无人驾驶汽车车厢和底盘阵列式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无人驾驶车辆无疑是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具有安全可靠、高效便利的优势,可弥补目前人工驾驶汽车的种种缺陷不足,有效减少交通事故。引用参考专利号“201810399021.3”,专利名称“一种可整体分离式无人驾驶汽车”和专利号“201810532185.9”,专利名称“整体分离式无人驾驶汽车的底盘与车厢的连接及分离方法”中提供了分离式无人驾驶汽车。现有的无人驾驶汽车一般根据其功能的不同分为各种类型的车辆,例如客车、货运车、救护车等,随着科技的发展出现了一些可将底盘和车厢进行拆卸的无人汽车,但是现有可供拆卸的车厢和底盘之间进行连接定位较为麻烦,无法做到全自动定位安装,因此,专利技术一种无人驾驶汽车车厢和底盘阵列式连接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的一种无人驾驶汽车车厢和底盘阵列式连接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无人驾驶汽车车厢和底盘阵列式连接结构,包括车厢,所述车厢的底部设有底盘,所述底盘的内部驱动腔,所述驱动腔的内部设有减速电机,所述减速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外表面套设有螺纹圈,所述驱动腔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外表面固定镶嵌有滚动轴承,所述螺纹杆远离减速电机的一端延伸至滚动轴承的内部,所述底盘的上表面开设有滑孔,所述滑孔的底端与驱动腔相连通,所述车厢的底面开设有调节槽,所述调节槽的一侧面开设有圆形限位孔,所述圆形限位孔的内壁开设有卡孔。所述螺纹圈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推杆,所述推杆的顶端贯穿滑孔并延伸至调节槽的内部,所述推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限位筒,所述限位筒的内部设有电动液压推杆,所述电动液压推杆的伸缩端固定连接有锥形推杆,所述限位筒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强力弹簧,所述强力弹簧的内部套设有卡杆,所述卡杆的一端与强力弹簧远离限位筒内壁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卡杆的一端贯穿限位筒的内壁并延伸至限位筒的外部。优选的,所述锥形推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滑轮,所述滑轮的外表面与限位筒的内壁直接接触。优选的,所述卡杆远离限位筒内壁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滑动环,所述滑动环的外表面经打磨抛光处理。优选的,所述卡杆远离限位筒的一端套设有限位圈,所述限位圈的直径值大于卡杆的直径值。优选的,所述调节槽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软质垫,所述软质垫的厚度不超过两厘米。优选的,所述驱动腔的内底壁开设有排水孔,所述排水孔的出水端固定连接有过滤网环。优选的,所述驱动腔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减压杆,所述减压杆的数量不少于四个。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本技术通过减速电机的作业带动螺纹杆进行自转,通过螺纹杆的自转推动螺纹圈,通过螺纹圈推动推杆进行滑动,通过推杆推动限位筒向圆形限位孔的内部滑动,当限位筒到达最大位移位置时停止减速电机,启动电动液压推杆,通过电动液压推杆的作业推动锥形推杆,通过锥形推杆与滑动环接触后推动卡杆上升,通过卡杆插入卡孔的内部,达到了车厢与底盘全自动定位安装的效果。本技术通过设置限位圈可以避免卡杆完全收缩至限位筒的内部,提高了卡杆的工作稳定性,通过设置滑动环可以使锥形推杆在推动卡杆前更准确的定位,避免对卡杆的表面造成损坏,提高了卡杆的适用性,通过设置滑轮可以提高锥形推杆在运动过程中的平稳性,避免锥形推杆发生错位移动,提高了锥形推杆的工作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底盘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限位筒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限位筒立体图。图4为本技术车厢仰视立体图。图中:1、车厢;2、底盘;3、减速电机;4、螺纹杆;5、螺纹圈;6、滚动轴承;7、滑孔;8、调节槽;9、圆形限位孔;10、卡孔;11、推杆;12、限位筒;13、电动液压推杆;14、锥形推杆;15、强力弹簧;16、卡杆;17、滑轮;18、滑动环;19、限位圈;20、软质垫;21、排水孔;22、过滤网环;23、减压杆;24、驱动腔;25、支撑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4所示的一种无人驾驶汽车车厢和底盘阵列式连接结构,由图1所示,包括车厢1,车厢1的底部设有底盘2,底盘2的内部驱动腔24,驱动腔24的内部设有减速电机3,减速电机3的型号为ZH-400-60-S,减速电机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杆4,螺纹杆4的外表面套设有螺纹圈5,驱动腔24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支撑板25,支撑板25的外表面固定镶嵌有滚动轴承6,螺纹杆4远离减速电机3的一端延伸至滚动轴承6的内部,底盘2的上表面开设有滑孔7,滑孔7的底端与驱动腔24相连通,车厢1的底面开设有调节槽8,调节槽8的一侧面开设有圆形限位孔9,圆形限位孔9的内壁开设有卡孔10;具体的,螺纹圈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推杆11,推杆11的顶端贯穿滑孔7并延伸至调节槽8的内部,推杆1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限位筒12,限位筒12的内部设有电动液压推杆13,电动液压推杆13的型号为YMD-606,电动液压推杆13的伸缩端固定连接有锥形推杆14,限位筒1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强力弹簧15,强力弹簧15处于延伸状态,强力弹簧15的内部套设有卡杆16,卡杆16的一端与强力弹簧15远离限位筒12内壁的一端固定连接,卡杆16的一端贯穿限位筒12的内壁并延伸至限位筒12的外部,驱动腔24的内底壁开设有排水孔21,排水孔21的出水端固定连接有过滤网环22,通过设置过滤网环22可以避免底盘2底部杂质进入排水孔21的内部,从而造成排水孔21堵塞,提高了排水孔21的使用效果,驱动腔24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减压杆23,减压杆23的数量不少于四个,通过设置减压杆23可以提高驱动腔24的稳定性,避免出现底盘2弯折的情况发生,提高了底盘2的承重能力。由图2所示,锥形推杆14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滑轮17,滑轮17的外表面与限位筒12的内壁直接接触,通过设置滑轮17可以提高锥形推杆14在运动过程中的平稳性,避免锥形推杆14发生错位移动,提高了锥形推杆14的工作稳定性,卡杆16远离限位筒12内壁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滑动环18,滑动环18的外表面经打磨抛光处理,通过设置滑动环18可以使锥形推杆14在推动卡杆16前更准确的定位,避免对卡杆16的表面造成损坏,提高了卡杆16的适用性,卡杆16远离限位筒12的一端套设有限位圈19,限位圈19的直径值大于卡杆16的直径值,通过设置限位圈19可以避免卡杆16完全收缩至限位筒12的内部,提高了卡杆16的工作稳定性。由图3所示,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人驾驶汽车车厢和底盘阵列式连接结构,包括车厢(1),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1)的底部设有底盘(2),所述底盘(2)的内部驱动腔(24),所述驱动腔(24)的内部设有减速电机(3),所述减速电机(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杆(4),所述螺纹杆(4)的外表面套设有螺纹圈(5),所述驱动腔(24)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支撑板(25),所述支撑板(25)的外表面固定镶嵌有滚动轴承(6),所述螺纹杆(4)远离减速电机(3)的一端延伸至滚动轴承(6)的内部,所述底盘(2)的上表面开设有滑孔(7),所述滑孔(7)的底端与驱动腔(24)相连通,所述车厢(1)的底面开设有调节槽(8),所述调节槽(8)的一侧面开设有圆形限位孔(9),所述圆形限位孔(9)的内壁开设有卡孔(10);/n所述螺纹圈(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推杆(11),所述推杆(11)的顶端贯穿滑孔(7)并延伸至调节槽(8)的内部,所述推杆(1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限位筒(12),所述限位筒(12)的内部设有电动液压推杆(13),所述电动液压推杆(13)的伸缩端固定连接有锥形推杆(14),所述限位筒(1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强力弹簧(15),所述强力弹簧(15)的内部套设有卡杆(16),所述卡杆(16)的一端与强力弹簧(15)远离限位筒(12)内壁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卡杆(16)的一端贯穿限位筒(12)的内壁并延伸至限位筒(12)的外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人驾驶汽车车厢和底盘阵列式连接结构,包括车厢(1),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1)的底部设有底盘(2),所述底盘(2)的内部驱动腔(24),所述驱动腔(24)的内部设有减速电机(3),所述减速电机(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杆(4),所述螺纹杆(4)的外表面套设有螺纹圈(5),所述驱动腔(24)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支撑板(25),所述支撑板(25)的外表面固定镶嵌有滚动轴承(6),所述螺纹杆(4)远离减速电机(3)的一端延伸至滚动轴承(6)的内部,所述底盘(2)的上表面开设有滑孔(7),所述滑孔(7)的底端与驱动腔(24)相连通,所述车厢(1)的底面开设有调节槽(8),所述调节槽(8)的一侧面开设有圆形限位孔(9),所述圆形限位孔(9)的内壁开设有卡孔(10);
所述螺纹圈(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推杆(11),所述推杆(11)的顶端贯穿滑孔(7)并延伸至调节槽(8)的内部,所述推杆(1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限位筒(12),所述限位筒(12)的内部设有电动液压推杆(13),所述电动液压推杆(13)的伸缩端固定连接有锥形推杆(14),所述限位筒(1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强力弹簧(15),所述强力弹簧(15)的内部套设有卡杆(16),所述卡杆(16)的一端与强力弹簧(15)远离限位筒(12)内壁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卡杆(16)的一端贯穿限位筒(12)的内壁并延伸至限位筒(12)的外部。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云飞张毅翟永强
申请(专利权)人:鄂尔多斯市普渡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内蒙古;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