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伸梁总成及具有其的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2790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0: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前伸梁总成,用于连接汽车的车架并承载驾驶室,所述前伸梁总成包括平行设置的两根主前伸梁,每根所述主前伸梁沿长度方向分为第一段、过渡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用于与车架连接,所述第二段用于与驾驶室连接,所述过渡段用于过渡连接所述第一段与所述第二段,所述第一段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段的高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的前伸梁总成通过落差式前伸梁总成与车辆的车架连接,主前伸梁与驾驶室连接的一段的高度低于主前伸梁与车架连接的一段,上述结构有效减低了驾驶室安装高度,满足了低位驾驶室的布置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前伸梁总成及具有其的汽车
本技术属于汽车
,具体涉及一种前伸梁总成。本技术还涉及一种汽车。
技术介绍
本部分提供的仅仅是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其并不必然是现有技术。现有商用车由于布置空间的限制,驾驶室位置高,地板高度一般>1米,3~4级踏步。低位驾驶室地板高度<800mm,一般只设置2级踏,1级踏步高度<450mm。现有的前伸梁总成结构无法降低驾驶室的高度,满足低位驾驶室的系统布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前伸梁总成结构导致驾驶室布置位置较高而使用不便的问题,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前伸梁总成,用于连接汽车的车架并承载驾驶室,所述前伸梁总成包括平行设置的两根主前伸梁,每根所述主前伸梁沿长度方向分为第一段、过渡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用于与车架连接,所述第二段用于与驾驶室连接,所述过渡段用于过渡连接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所述第一段的顶面距所述主前伸梁的底面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段的顶面距所述底面的高度。本技术提出的前伸梁总成通过落差式前伸梁总成与车辆的车架连接,主前伸梁与驾驶室连接的一段的高度低于主前伸梁与车架连接的一段,上述结构有效减低了驾驶室安装高度,满足了低位驾驶室的布置要求。另外,根据本技术的前伸梁总成,还可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每根所述主前伸梁的腹面与所述车架的腹面连接。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前伸梁总成还包括首横梁,所述首横梁的一端与所述两个主前伸梁中的其中一根的前端连接,所述首横梁的另一端与另一根所述主前伸梁的前端连接。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首横梁的所述一端和所述另一端均设有用于与所述主前伸梁的前端呈包围式连接的凹型结构。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首横梁与所述主前伸梁连接的所述一端和所述另一端均设有支架,所述支架的顶部设有驾驶室安装孔,所述支架的前端设有保险杠安装孔、所述支架的侧部设有转向器安装孔。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前伸梁总成还包括加强梁,所述加强梁的一端与两个所述主前伸梁中的其中一根的中部连接,所述加强梁的另一端与另一根所述主前伸梁的中部连接。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强梁包括上加强梁和与所述上加强梁连接的下加强梁,所述上加强梁和所述下加强梁的截面均呈“几”形。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两根主前伸梁的中段的顶部均设有用于安装冷却系统的第一安装垫板。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两根主前伸梁的中段的顶部均设有用于安装前簧前支架的第二安装垫板,所述第二安装垫板包括上垫板和下垫板,所述下垫板与所述前簧前支架连接,所述上垫板通过螺栓和螺栓护套与所述下垫板连接。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汽车,所述汽车包括车架和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出的前伸梁总成,所述前伸梁总成与所述车架连接并且承载所述汽车的驾驶室。本技术提出的汽车具有和本技术第一方面提出的前伸梁总成相同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附图说明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技术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方式的前伸梁总成的装配示意图;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方式的前伸梁总成的侧视示意图;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方式的前伸梁总成的俯视示意图;附图中各标记表示如下:10:主前伸梁、11:主前伸梁的第一段、12:主前伸梁的第二段、13:主前伸梁的过渡段;20:首横梁、21:支架;30:加强梁、31:上加强梁、32:下加强梁;40:第一安装垫板;41:第二安装垫板;50:车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文中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特定示例实施方式的目的,而无意于进行限制。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地指出,否则如文中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所述”也可以表示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包含”、“含有”以及“具有”是包含性的,并且因此指明所陈述的特征、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者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文中描述的方法步骤、过程、以及操作不解释为必须要求它们以所描述或说明的特定顺序执行,除非明确指出执行顺序。还应当理解,可以使用另外或者替代的步骤。尽管可以在文中使用术语、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多个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但是,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不应被这些术语所限制。这些术语可以仅用来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与另一区域、层或部段区分开。除非上下文明确地指出,否则诸如“”、“第二”之类的术语以及其它数字术语在文中使用时并不暗示顺序或者次序。因此,以下讨论的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在不脱离示例实施方式的教导的情况下可以被称作第二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为了便于描述,可以在文中使用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来描述如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者特征相对于另一元件或者特征的关系,这些相对关系术语例如为“内部”、“外部”、“内侧”、“外侧”、“下面”、“下方”、“上面”、“上方”等。这种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意于包括除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者操作中装置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在图中的装置翻转,那么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方”的元件将随后定向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术语“在……下方”可以包括在上和在下的方位。装置可以另外定向(旋转90度或者在其它方向)并且文中使用的空间相对关系描述符相应地进行解释。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前伸梁总成,用于连接汽车的车架50并承载驾驶室,前伸梁总成包括平行设置的两根主前伸梁10,每根主前伸梁10沿长度方向分为第一段11、过渡段13和第二段12,第一段11用于与车架50连接,第二段12用于与驾驶室连接,过渡段13用于过渡连接第一段11和第二段12,第一段11的顶面距主前伸梁10的底面的高度大于第二段12的顶面距主前伸梁10的底面的高度。本技术提出的前伸梁总成通过落差式前伸梁总成与车辆的车架50连接,主前伸梁10的第一段11用于与驾驶室连接,主前伸梁10的第二段12用于与车架50连接,第一段11和第二段12之间为过渡段13,第一段11的顶面距主前伸梁10的底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前伸梁总成,用于连接汽车的车架并承载驾驶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伸梁总成包括平行设置的两根主前伸梁,每根所述主前伸梁沿长度方向分为第一段、过渡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用于与车架连接,所述第二段用于与驾驶室连接,所述过渡段用于过渡连接所述第一段与所述第二段,所述第一段的顶面距所述主前伸梁的底面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段的顶面距所述底面的高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前伸梁总成,用于连接汽车的车架并承载驾驶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伸梁总成包括平行设置的两根主前伸梁,每根所述主前伸梁沿长度方向分为第一段、过渡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用于与车架连接,所述第二段用于与驾驶室连接,所述过渡段用于过渡连接所述第一段与所述第二段,所述第一段的顶面距所述主前伸梁的底面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段的顶面距所述底面的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伸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每根所述主前伸梁的腹面与所述车架的腹面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伸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伸梁总成还包括首横梁,所述首横梁的一端与所述两个主前伸梁中的其中一根的前端连接,所述首横梁的另一端与另一根所述主前伸梁的前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伸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首横梁的所述一端和所述另一端均设有用于与所述主前伸梁的前端呈包围式连接的凹型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伸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首横梁与所述主前伸梁连接的所述一端和所述另一端均设有支架,所述支架的顶部设有驾驶室安装孔,所述支架的前端设有保险杠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后才林安王付东孟东阳
申请(专利权)人: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