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合动力专用变速箱分离离合器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57227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22: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合动力专用变速箱分离离合器模块,应用于机动车的驱动系统中且绕中心轴线布置,并包括:离合器模块,包括内外壳体及摩擦片组;输入轮毂,用以外接发动机并与内壳体相接;输出轮毂,用以外接变速箱并与外壳体相接;电机构件,包括固连外壳体的转子;致动构件及复位构件,其输出端均作用于摩擦片组上,用以促使摩擦片组结合或分离;并且,在摩擦片组结合状态下,输入轮毂和/或电机构件能够传递动力至输出轮毂;在摩擦片组分离状态下,仅电机构件能够传递动力至输出轮毂。其技术方案可实现电机和/或发动机的单一动力驱动,也可实现两种动力的同时驱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合动力专用变速箱分离离合器模块
本技术涉及机动车上离合器
,尤其涉及一种混合动力专用变速箱分离离合器模块。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市场混合动力及电动汽车的规模加大,整车厂或零部件厂家一方面附加式混合动力,即基于现有传统发动机动力总成,把电机安装到动力传输路线的合适位置,构成混合动力实现动力总成的总体效率提高以及排放的减少;另一方面也聚焦于开发全新的混合动力专用变速箱(DHT:DedicatedHybridTransmission),即通过集成一个或多个电机到变速箱中,行成带电动机的自动变速器系统,加上发动机输入后即可实现混合动力驱动的功能。针对混合动力专用变速箱,各种产品层出不穷,但普遍的情况是,目前产品一般都整体结构较大,电机及发动机的驱动切换方式并不灵活。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提供一种旨在能够实现电机和/或发动机的单一动力驱动、也可实现两种动力的同时驱动的混合动力专用变速箱分离离合器模块,用以克服上述技术缺陷。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混合动力专用变速箱分离离合器模块,应用于机动车的驱动系统中,变速箱分离离合器模块绕中心轴线布置,并包括:离合器模块,包括内壳体和外壳体、以及装配于两者间的摩擦片组;输入轮毂,用以外接驱动系统的发动机的输出端,并与内壳体相接;输出轮毂,用以外接驱动系统的变速箱的输入端,并与外壳体相接;电机构件,包括转子,且转子固连外壳体;致动构件,其输出端作用于摩擦片组上,用以促使摩擦片组结合,并在摩擦片组结合状态下,内壳体和外壳体同步运动;复位构件,其输出端作用于摩擦片组件,用以促使摩擦片组分离,并在摩擦片组分离状态下,内壳体和外壳体相互独立运动;并且,在摩擦片组结合状态下,输入轮毂和/或电机构件能够传递动力至输出轮毂;在摩擦片组分离状态下,仅电机构件能够传递动力至输出轮毂。较佳的,致动构件包括活塞壳体、容纳于活塞壳体内的作用活塞及平衡活塞,并于平衡活塞与作用活塞之间构成高压油腔、于作用活塞与活塞壳体之间构成平衡油腔,且作用活塞的一端抵靠于摩擦片组的后侧,能够在活动过程中迫使摩擦片组结合。较佳的,复位构件为组装于摩擦片组的每两个相邻摩擦片之间的多个波纹弹簧。较佳的,还包括一个支撑盘,且支撑盘的一端抵靠于摩擦片组的前侧并与作用活塞相对设置,用以共同构成夹紧摩擦片组的构件。较佳的,输出轮毂通过离合器轮毂连接外壳体,且离合器轮毂上开设有连通至高压油腔的第一进油口和连通至平衡油腔的第二进油口。较佳的,电机构件包括转子及围绕转子布置的定子。较佳的,还包括盖板,且盖板向内一端由第一球轴承和第二球轴承支撑于输入轮毂上,支撑盘向内一端与第一球轴承相抵。较佳的,支撑盘抵接第一球轴承的一端还弯曲成钩状。较佳的,输入轮毂上还套设有止推轴承,且输出轮毂的前端与止推轴承相抵。较佳的,活塞壳体与内壳体之间还构成有液流腔,活塞壳体上开设有连通平衡油腔及液流腔的至少一个液流孔,且在工作状态下,流至液流腔内的常压油能够冷却摩擦片组并润滑两个球轴承及止推轴承。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1)混合动力专用变速箱分离离合器模块包括离合器模块、输入轮毂、输出轮毂、电机构件、止动构件、复位构件,该离合器结构紧凑,连接发动机和电机,可实现电机、发动机的单一动力驱动,也可实现两种动力的同时驱动。(2)该分离离合器模块的输出端能够与不同类型的变速箱搭配,可实现不同类型的混合动力专用变速箱。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混合动力专用变速箱分离离合器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混合动力专用变速箱分离离合器模块的动力流示意图一;图3为本技术混合动力专用变速箱分离离合器模块的动力流示意图二;图4为本技术混合动力专用变速箱分离离合器模块的动力流示意图三。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具体阐述。并定义如图1中纸面所示的由左向右的方向为本实施例中由后向前的方向,且纸面所示的由接近中心轴线26的方向至远离中心轴线26的方向为本实施例中由内向外的方向。参阅图1至图4中所示,本技术提供的混合动力专用变速箱分离离合器模块1,应用于机动车的驱动系统中,该变速箱分离离合器模块1绕中心轴线26布置,并包括:离合器模块,包括内壳体8和外壳体25、以及装配于两者间的摩擦片组6;输入轮毂13,用以外接驱动系统的发动机的输出端,并与内壳体8相接;输出轮毂15,用以外接驱动系统的变速箱的输入端,并与外壳体25相接;电机构件,包括转子3,且转子3固连外壳体25;致动构件,其输出端作用于摩擦片组6上,用以促使摩擦片组6结合,并在摩擦片组6结合状态下,内壳体8和外壳体25同步运动;复位构件,其输出端作用于摩擦片组6件,用以促使摩擦片组6分离,并在摩擦片组6分离状态下,内壳体8和外壳体25相互独立运动;并且,在摩擦片组6结合状态下,输入轮毂13和/或电机构件能够传递动力至输出轮毂15;在摩擦片组6分离状态下,仅电机构件能够传递动力至输出轮毂15。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混合动力专用变速箱分离离合器模块包括离合器模块、输入轮毂13、输出轮毂15、电机构件、止动构件、复位构件,该离合器结构紧凑,连接发动机和电机,可实现电机、发动机的单一动力驱动,也可实现两种动力的同时驱动,且该分离离合器模块的输出端能够与不同类型的变速箱搭配,可实现不同类型的混合动力专用变速箱。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致动构件包括活塞壳体9、容纳于活塞壳体9内的作用活塞20及平衡活塞19,并于平衡活塞19与作用活塞20之间构成高压油腔、于作用活塞20与活塞壳体9之间构成平衡油腔,且作用活塞20的一端抵靠于摩擦片组6的后侧,能够在活动过程中迫使摩擦片组6结合。具体的,该致动构件还可以是电磁驱动的方式,只要能够实现迫使摩擦片组6结合的动作即可,并不局限于此。进一步的,复位构件为组装于摩擦片组6的每两个相邻摩擦片之间的多个波纹弹簧5,能够起到复位作用。同样的,复位构件也可采用其他等同方式,并不局限于此。进一步的,混合动力专用变速箱分离离合器模块还包括一个支撑盘7,且支撑盘7的一端抵靠于摩擦片组6的前侧并与作用活塞20相对设置,用以共同构成夹紧摩擦片组6的构件,但其也可用等同的背板结构实现,并不局限于此。显然,在该结构设计下,摩擦片组6由支撑盘7及作用活塞20支撑,并由作用活塞20及波纹弹簧5实现其结合和分离动作,能够大大简化摩擦片组6的结构,省略了现有方案中背板、弹簧组、碟片弹簧等多个构件,节省了离合器的轴向空间,使得整体结构更为紧凑。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实施方式,输出轮毂15通过离合器轮毂17连接外壳体25,且离合器轮毂17上开设有连通至高压油腔的第一进油口和连通至平衡油腔的第二进油口。进一步的,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合动力专用变速箱分离离合器模块,应用于机动车的驱动系统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箱分离离合器模块绕中心轴线(26)布置,并包括:/n离合器模块,包括内壳体(8)和外壳体(25)、以及装配于两者间的摩擦片组(6);/n输入轮毂(13),用以外接所述驱动系统的发动机的输出端,并与所述内壳体(8)相接;/n输出轮毂(15),用以外接所述驱动系统的变速箱的输入端,并与所述外壳体(25)相接;/n电机构件,包括转子(3),且所述转子(3)固连所述外壳体(25);/n致动构件,其输出端作用于所述摩擦片组(6)上,用以促使所述摩擦片组(6)结合,并在所述摩擦片组(6)结合状态下,所述内壳体(8)和外壳体(25)同步运动;/n复位构件,其输出端作用于所述摩擦片组(6),用以促使所述摩擦片组(6)分离,并在所述摩擦片组(6)分离状态下,所述内壳体(8)和外壳体(25)相互独立运动;/n并且,在所述摩擦片组(6)结合状态下,所述输入轮毂(13)和/或电机构件能够传递动力至所述输出轮毂(15);在所述摩擦片组(6)分离状态下,仅所述电机构件能够传递动力至所述输出轮毂(1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合动力专用变速箱分离离合器模块,应用于机动车的驱动系统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箱分离离合器模块绕中心轴线(26)布置,并包括:
离合器模块,包括内壳体(8)和外壳体(25)、以及装配于两者间的摩擦片组(6);
输入轮毂(13),用以外接所述驱动系统的发动机的输出端,并与所述内壳体(8)相接;
输出轮毂(15),用以外接所述驱动系统的变速箱的输入端,并与所述外壳体(25)相接;
电机构件,包括转子(3),且所述转子(3)固连所述外壳体(25);
致动构件,其输出端作用于所述摩擦片组(6)上,用以促使所述摩擦片组(6)结合,并在所述摩擦片组(6)结合状态下,所述内壳体(8)和外壳体(25)同步运动;
复位构件,其输出端作用于所述摩擦片组(6),用以促使所述摩擦片组(6)分离,并在所述摩擦片组(6)分离状态下,所述内壳体(8)和外壳体(25)相互独立运动;
并且,在所述摩擦片组(6)结合状态下,所述输入轮毂(13)和/或电机构件能够传递动力至所述输出轮毂(15);在所述摩擦片组(6)分离状态下,仅所述电机构件能够传递动力至所述输出轮毂(1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专用变速箱分离离合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构件包括活塞壳体(9)、容纳于所述活塞壳体(9)内的作用活塞(20)及平衡活塞(19),并于所述平衡活塞(19)与作用活塞(20)之间构成高压油腔、于所述作用活塞(20)与活塞壳体(9)之间构成平衡油腔,且所述作用活塞(20)的一端抵靠于所述摩擦片组(6)的后侧,能够在活动过程中迫使所述摩擦片组(6)结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合动力专用变速箱分离离合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构件为组装于所述摩擦片组(6)的每两个相邻摩擦片之间的多个波纹弹簧(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健锋徐昊李军均鹿士锋
申请(专利权)人:博格华纳汽车零部件宁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