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线彼此偏芯、倾斜的光纤连接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2830 阅读:2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光纤连接体,其中包括具有芯线和包层的第一光纤以及具有芯线和包层的第二光纤,其端面光学连接到所述第一光纤的端面。在第一光纤和第二光纤的界面中,第一光纤的芯线的中心和第二光纤的芯线的中心彼此偏移,且使从第一光纤入射到第二光纤的光束相对两个光轴的中心轴倾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光通信等的彼此连接了光纤的光纤连接体、用于形成该光纤连接体的光连接器、和使用了该光纤连接体的模式调节器及光发送器。
技术介绍
一直以来,作为连接计算机之间的系统,10兆位以太网(注册商标)、100兆位以太网(注册商标)正在普及,开始进入到传送容量更大的千兆位以太网(注册商标)。为了进一步进行超高速的大容量传送,也正在开始10千兆以太网(注册商标)的开发。为了进行数据传送的高速化、大容量化,需要使传送方式从电信号变为光信号。进一步,作为光信号,要求将从由发光二极管(下面,称作“LED”)发出的光信号变为由激光二极管(下面,称作“LD”)发光的光信号。另外,通信电缆也从铜线变为多模光纤、进一步变为单模光纤,这对传送的高速化、大容量化是有利的。另一方面,由于多模光纤的电缆网已经存在,所以用其来实现高速大容量的倾向升高。若将LD光入射到多模光纤中,则由于相对于多模光纤的芯线(core)直径,LD光的光点直径小,所以芯线中没有填充光,不能顺利激励。因此,采取将LD光直接入射到单模光纤中,并将其接合到现有的多模光纤上的方法。但是,现在的多模光纤在制造工艺上,如图19B所示,有在中央部分出现折射率低的“凹处”部分的情况。因此,若将接受了LD光的单模光纤与多模光纤相连,则有几个模式分散,各种信号彼此干扰的问题。因此,通过受光器不能接收正确的信号,传送距离极短。因此,提出了使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的中心轴相偏移地连接的技术。例如,在特开2001-13375号公报中公开了偏移连接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的芯线中心轴的光连接器。另外,在特开2000-231027号公报中公开了在发送侧使用了偏移连接了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的芯线中心轴的接插线(patch cord)的模式调节器(mode conditioner)。进一步,在特开2000-147334号公报中提出了带有模式调节器的光发送器,该模式调节器在光纤头(fiber stub)内具有芯线的中心轴偏芯了的单模光纤。使具有多模光纤的插塞套圈(plug ferrule)连接到该光发送器来进行光发送。若使用这些光连接器、模式调节器和带模式调节器的光发送器,则通过了单模光纤的光避开如图19B所示的多模光纤的中央部分的折射率低的“凹处”部分入射。因此,抑制了模式的异常分散,可以高效地进行数据传送。但是,在上述现有结构中,若传送速度更快,传送距离变长,则不能抑制模式的异常分散。例如,若是具有到一千兆位为止的传送速度的以太网,上述结构中也几乎不产生模式的异常分散。但是,在10千兆以太网中,在550m的传送距离内分散了所入射的光的几个模式。因此,各种信号彼此干扰,仍然产生不能由受光器接收正确的信号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即使在更快传送速度和更长的传送距离中,抑制模式的异常分散,可进行信号的高效传送的光纤连接。本专利技术的光纤连接器,其中包括第一光纤,其具有芯线和包层;第二光纤,其具有芯线和包层,其端面与所述第一光纤的端面光学连接,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光纤和所述第二光纤的界面中,所述第一光纤的芯线的中心和所述第二光纤的芯线的中心彼此偏移;而且从所述第一光纤向所述第二光纤入射的光束相对所述第二光纤的中心轴倾斜。在这里,优选第一光纤是单模光纤,第二光纤是多模光纤。由于第一光纤的芯线的中心和第二光纤的芯线的中心偏芯,且相对第二光纤的轴方向倾斜入射,所以与现有技术相比,很难产生模式的异常分散。因此,信号彼此不干扰,可以高效传送信号。优选第一光纤的芯线的中心和第二光纤的芯线的中心的距离为5~30μm,更优选为5~25μm。另外,优选从第一光纤向第二光纤入射的光束相对第二光纤的中心轴倾斜3~25度。进一步,优选设连接第一光纤的芯线的中心和第二光纤的芯线的中心的方向为X轴,第二光纤的中心轴方向为Z轴,与X轴和Z轴成直角的方向为Y轴;设Y轴沿所述X方向偏移了第一光纤的芯线的中心和第二光纤的芯线的中心间的距离的轴为Y’轴,所述Z轴沿所述X方向偏移了第一光纤的芯线的中心和第二光纤的芯线的中心间的距离为Z’轴,从第一光纤向第二光纤入射的光束位于Y’轴和Z’轴所成的面内。本专利技术的光纤连接可以用于光连接器、模式调节器、光发送器等。本专利技术的光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具备固定第一光纤的第一固定部件;固定第二光纤的第二固定部件;连接所述第一固定部件和所述第二固定部件,以便在所述第一光纤和所述第二光纤的界面中,所述第一光纤的芯线的中心和所述第一光纤的芯线的中心彼此偏移,且从所述第一光纤向所述第二光纤入射的光纤相对所述第二光纤的中心轴倾斜。另外,本专利技术的模式调节器,其中具备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的连接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单模光纤和所述多模光纤的界面中,所述单模光纤的芯线的中心和所述多模光纤的芯线的中心彼此偏移,而且从所述单模光纤向所述多模光纤入射的光束相对所述多模光纤的中心轴倾斜。本专利技术的光发送器,其中具备激光二极管;在贯通孔内保持第一光纤的光纤头;套管,其是用于从外部插入在贯通孔内保持第二光纤的插塞套圈的套管,嵌入到所述光纤头中,其特征在于,若插入所述插塞套圈,在光连接所述光纤头内的第一光纤和所述插塞套圈内的第二光纤, 在所述第一光纤和所述第二光纤的界面中,所述第一光纤的芯线的中心和所述第二光纤的芯线的中心彼此偏移,而且从所述第一光纤向所述第二光纤入射的光束相对所述光纤的中心轴倾斜。附图说明图1A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光连接器的剖面图;图1B是表示图1A的光连接器的光纤彼此的连接部分的局部放大剖面图;图2是表示光束向第二光纤的入射方向的示意图;图3是表示光束向第二光纤的入射方向的示意图;图4A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模式调节器的示意图;图4B是表示图4A的模式调节器的光纤彼此的连接部分的局部放大剖面图;图5A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光发送器的剖面图;图5B是表示图5A的光发送器的光纤彼此的连接部分的局部放大剖面图;图6是表示光纤彼此的连接部分的另一例的局部放大剖面图;图7是表示光纤彼此的连接部分的另一例的局部放大剖面图;图8是表示光纤彼此的连接部分的另一例的局部放大剖面图;图9是表示光纤彼此的连接部分的另一例的局部放大剖面图;图10是表示光纤彼此的连接部分的另一例的局部放大剖面图;图11是表示具备包层模式光的去除机构的单模光纤的剖面和对应于该剖面的折射率分布的示意图;图12是具备另一包层模式光的去除机构的单模光纤的剖面和对应于该剖面的折射率分布的示意图;图13是表示具备另一包层模式光的去除机构的单模光纤的剖面和对应于该剖面的折射率分布的示意图;图14是表示具备另一包层模式光的去除机构的单模光纤的剖面和对应于该剖面的折射率分布的示意图; 图15是表示光纤彼此的连接部分的例子的局部放大剖面图;图16是表示光纤彼此的连接部分的另一例的局部放大剖面图;图17是表示实施例1的传送距离的测量系统的示意图;图18是表示实施例2的传送距离的测量系统的示意图;图19A是表示理想的多模光纤的折射率分布的示意图;图19B是表示现实的多模光纤的折射率分布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方式1)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将本专利技术用于光连接器的例子。本实施方式的光连接器的特征在于,在使一对光纤的端面彼此连接的光连接器中,连接各个光纤,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纤连接体,其中包括具有芯线和包层的第一光纤;第二光纤,其具有芯线和包层,且其端面与所述第一光纤的端面光学连接,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光纤和所述第二光纤的界面中,所述第一光纤的芯线的中心和所述第二光纤的芯线的中心彼此偏移;    而且,从所述第一光纤向所述第二光纤入射的光束相对所述第二光纤的中心轴倾斜。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林善宏
申请(专利权)人:京瓷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