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2531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光连接器,其与保持光纤的光插头连接。其包括:发光元件;接收光元件;以及将这些发光元件和接收光元件与所述光插头的光纤光学连接的套管,其中传送用套管(30)和接收用套管(40)通过连结部(50)一体化构成套管组件(61)。通过把连结部(50)压入连接器体(80)内固定所述套管组件(61)。由压入产生的应力不作用于传送用套管(30)和接收用套管(40),因此可以防止应力危及套管的光学功能(光学特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双向光通信的光连接器,具体地,涉及一种光连接器,其由发光元件、接收光元件和将所述发光元件和所述接收光元件与光插头的光纤光学连接的套管组装而成。
技术介绍
例如图1A和1B示出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2000-304980中公开的用于双向光通信的现有的光连接器(2000年11月2日发行,以下称之为文献1)。图1A示出设备侧配置的光连接器(插座),图1B示出嵌合到所述光连接器的光插头。光连接器10的壳体11具有一对收纳室12,这些收纳室12分别收纳发光元件模块(发送模块)13和接收光元件模块(接收模块)14。在两收纳室12的前方分别设置向前延伸的承受筒15,这些承受筒15内分别插装有套管16。在图1A中,附图标记17表示盖在背面的帽部,附图标记18表示支持发光元件模块13和接收光元件模块14的后板。而如图1B所示,光插头20包括一对光纤22,在它们前端安装有套圈21;具有将套圈21收纳保护在内部的管状隔壁23的壳体24;嵌合固定在该壳体24上的弹簧帽部25;和嵌装在弹簧帽部25的后部的保护罩26。在图1B中,附图标记27表示使套圈21向前方施力的弹簧。上述结构的光连接器10和光插头20,当光插头20嵌合到光连接器10时,保持光纤22的一对套圈21被插入到承受筒15内,光纤22的端面所露出的套圈21的前端面与插装在承受筒15内的套管16的前端面介由极小的间隙而相对,这样两光纤22与发光元件模块13和接收光元件模块14分别通过套管16光学连接。另外,套管16将传播光的光纤16a收纳固定在圆筒状的保持器16b内。如上所述,根据现有技术,套管形成传播光的导光路(光纤)收纳在圆筒形保持器的结构,并插入到设于光连接器的壳体上的承受筒内。此时,套管压入承受筒内进行定位固定,这样,可能存在这样的问题,压入带来的应力作用于导光路,由于应力的影响而有损导光路的光学特性。在上述文献1中公开了导光路一端部一体形成导引部的结构的套管,及由带有这样导引部的传送用套管和接受用套管介由连结部一体化而成的套管。在哪种情况下,围绕导光路的导引部压入固定在承受筒内,与上述的情况相同,压入带来的应力会影响导光路的光学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考虑到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标是提供一种光连接器,其使压入带来的应力不作用于套管,而保护套管的光学功能免受应力影响。本专利技术的光连接器,其与保持光纤的光插头连接,该光连接器包括发光元件;接收光元件;将发光元件和接收光元件与光插头的光纤光学连接的套管。其中传送用套管和接收用套管通过连结部一体化而构成套管组件,所述套管组件的连结部形成压入固定在连接器体的结构。根据本专利技术,连接传送用套管和接收用套管的连结部压入固定,将这些传送用套管和接收用套管组装到连接器体内。这样,由压入带来的应力不作用于传送用套管和接收用套管,而使应力有损功能(光学特性)的问题得以避免。附图说明图1A是表示光连接器的现有结构例子的剖面图;图1B是与图1A所示的光连接器连接的光插头的剖面图;图2A是用于本专利技术的光连接器的第一实施例的套管组件的平面图;图2B是图2A的正面图;图2C是图2B的右侧面图;图2D是图2A~2C所示的套管组件的立体图;图3A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光连接器的第一实施例的从背部看到的立体图;图3B是图3A从正面侧看到的立体图;图4是图3A和3B所示的光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图3A和3B所示的光连接器的拆下一部分而表示其主要部分的背面图; 图6是表示图3A和3B所示的光连接器上嵌合连接着保持配对的光插头的光纤的套圈的状态的概要的剖面图;图7A是表示图2A所示的套管组件的基本结构(最小结构)的平面图;图7B是图7A的正面图;图7C是图7B的右面图;图7D是图7A~7C所示的套管组件的立体图;图8A是用于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光连接器的套管组件的平面图;图8B是图8A的正面图;图8C是图8B的右面图;图8D是图8A~8C所示的套管组件的立体图;图9A是用于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例的光连接器的套管组件的平面图;图9B是图9A的正面图;图9C是图9B的右面图;图9D是图9A~9C所示的套管组件的立体图;图10A是用于本专利技术的第四实施例的光连接器的套管组件的平面图;图10B是图10A的正面图;图10C是图10B的右面图;图10D是图10A~10C所示的套管组件的立体图;图1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光连结器的第二实施例的主要部分的、拆下一部分表示的背面图;图1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光连结器的第三实施例的主要部分的、拆下一部分表示的背面图;图1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光连结器的第四实施例的主要部分的、拆下一部分表示的背面图;图14A是用于本专利技术的第五实施例的光连接器的套管组件的平面图;图14B是图14A的正面图;图14C是图14B的右面图;图14D是图14A~14C所示的套管组件的立体图;图1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光连结器的第五实施例的主要部分的、拆下一部分表示的背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图2A到2D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光连接器的套管(套管组件)结构。图3A和3B示出组装有所述套管的光连接器的外观。图4是分别表示将所述光连接器分解成各部分的图。除此之外,图5详细示出了用于所述套管的安装结构。首先,将参照图2A到2D描述所述套管的结构。在本实施例中,传送用套管30和接收用套管40通过连结部50一体化而构成套管组件61。传送用套管30在本实施例中为圆柱形,包括在两端面形成有透镜31a的光学功能部(导光路)31,围绕光学功能部31的一端侧的法兰32,以及从该法兰32的内侧端面朝光学功能部31的另一端侧平行于光学功能部31而突出形成的一对肋部33。该一对肋部33隔开规定的间隙夹着光学功能部31相对配置。各内侧面成平面,各外侧面成圆筒面,与法兰32的外周面形成同一的面。法兰32在外侧端面形成凹部34,光学功能部31的一端部位于该凹部34。另一方面,接收用套管40形成圆柱形,其包括在两端面形成有透镜41a的光学功能部(导光路)41,围绕该光学功能部41的一端侧形成的法兰42,以及从该法兰42的内侧端面朝光学功能部41的另一端侧平行于光学功能部41突出形成的一对肋部43。在本实施例中与肋部33不同,肋部43是平板形,夹着光学功能部41形成在同一平面上,并与光学功能部41连接。一对肋部43的各外侧面形成圆筒面,与法兰42的外周面形成同一面。另外,法兰42在外侧端面形成凹部44,光学功能部41的一端位于该凹部44内。在法兰32和42间设置连接法兰32和42的连结部50,连结部50是在两法兰32和42的内侧端面侧形成平板状。在本实施例中,该平板部51形成有突起52。该突起52位于平板部51的中央部分,从其一边向板面方向突出,形成梯形。上述结构的套管组件61是通过例如树脂成型而一体形成的。现参照图4说明光连接器的结构。光连接器70包括树脂制的连接器体80,上述的套管组件61,发光元件模块71,接收光元件模块72,元件保持器73和屏蔽盖74。发光元件模块71和接收光元件模块72分别树脂封装发光元件和接收光元件,并防止树脂导出端子。发光元件可以是例如激光二极管(LD),接收光元件可以是例如光电二极管(PD)。在图4中,附图标记71a和72a表示封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连接器,其与保持光纤的光插头连接,并包括:发光元件;接收光元件;将这些发光元件和接收光元件与所述光插头的光纤光学连接的套管,其特征在于,传送用套管和接收用套管通过连结部一体化而构成套管组件,所述套管组件通过所述连结部压入连接器体而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峰启治中川浩志礒田丈司
申请(专利权)人:星电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