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转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69804 阅读:2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光电转换装置包括具有上盖及下盖的壳体;信号处理模块,结合在该壳体中,且具有光电转换组件,处理及传递光电信号以及弹性接口单元,具有导电性,弹性地夹持在该光电转换组件与该上、下盖之间,形成该光电转换组件与壳体的接地回路与弹性的固定;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光电转换装置借由具有导电性的弹性接口单元可形成该光电转换组件与壳体的接地回路与弹性的固定,有效地屏蔽该光电转换组件产生的电磁辐射,并防止该光电转换组件脱落,因此,本发明专利技术可有效抑制电磁干扰、提高抗震性与导热性,相对提高了光电转换装置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光电信号的转换技术,特别是关于一种光电转换装置
技术介绍
使用铜导线传输数据是通过电信号的形式传递,由于电磁辐射以及热损耗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电信号无法直接传输很长的距离,在此需要设置许多中继站不断地将信号放大。再有电信号的传输方式也不利于数据的保密,因此造成例如银行、军事单位等系统的安全隐患。此外,由于铜导线的带宽相当低,所以传输能力也十分有限。因此,现在数据与通信网络大都采用光纤代替铜导线进行所谓的“光通信”。光通信运用的光电转换装置包括发送模块、接收模块或是将二者功能整合的收发模块,构成以上三种模块的主要光电转换组件分别为光发送组件(Transmitter Optical Sub-Assembly;TOSA)、光接收组件(Receive Optical Sub-Assembly;ROSA)以及光收发组件(Transmitter/Receiver Optical Sub-Assembly;TROSA),这三种组件均属于一种光次组件(Optical Sub-Assembly;OSA)。不论是进行光接收还是光发送,OSA均需要对信号速率极高的高频电流进行处理,因此会产生较大的电磁辐射,如果没有妥善解决电磁辐射的问题势必会对光电系统造成影响,导致系统的不稳定甚至出现故障。现有降低电磁辐射采取的技术手段,一般是在信号处理模块外部采用金属薄片或金属外壳实现对电磁波的防护,金属外壳的材质可能是导体材料或是塑料材料表面镀上一金属层,消极地隔离电磁波的外泄,电磁波在外壳内部还可能引起共振,也可能经由空气介质辐射干扰电子元件,这些方法并未针对TOSA、ROSA或TROSA等主要电磁波产生源做防护。图1A与图1B是美国第6,200,041号的光电转换装置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专利揭示一种解决电磁辐射问题的屏蔽技术,该技术重点是在内部采用金属薄片11,外部采用环型金属薄片12,实现对电磁波的防护(遮掩),然而这种做法并未针对TOSA及ROSA这两个主要电磁波产生源做防护(遮掩),而且内部采用的金属薄片11与环形金属薄片12留有开孔与垂片,所以无法完全隔绝电磁波辐射。图2A与图2B是美国第6,335,869号的光电转换装置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技术重点在于,使用ㄇ型金属上盖21与金属底板22作为防护(遮掩)电磁波辐射外泄的机制,然而应用这种技术,该金属底板22仅依靠附件24与该ㄇ型金属上盖21接触,造成面积太小,无法有效的将电磁波引导至地端。此外,开孔23因TOSA及ROSA的标准规定,无法适应不同尺寸的TOSA与ROSA,所以无法完全隔绝电磁波通过该开孔23向外辐射。图3是美国专利6,206,582号的光电转换装置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专利的技术重点在于将外壳与OSA紧密接合,以实现对电磁波的防护(遮掩)。此方法的缺点是,因接触部位表面不平整,使接触面积缩小,遇到震动时,由于OSA与外壳紧密接触,因此OSA会因此承受完全的震动冲击,使OSA可靠度降低,难以通过摔落测试。此外,OSA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如果不实时地将热量散发出去而蓄积在OSA上,会对光电转换装置的可靠度造成影响并会直接导致光电转换装置的使用寿命缩短。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可以降低光电转换装置电磁辐射,提高光电转换装置散热以及提高光电转换装置抗震性能的技术,即是目前本领域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抑制电磁干扰的光电转换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导热性的光电转换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抗震性的光电转换装置。为达上述以及其它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的光电转换装置,该装置包括壳体,具有上盖及下盖;信号处理模块,结合在该壳体中,且具有光电转换组件,处理及传递光电信号;以及弹性接口单元,具有导电性,弹性地夹持在该光电转换组件与该上、下盖之间,形成该光电转换组件与壳体的接地回路与弹性的固定。上述具有导电性的该弹性接口单元可包括ㄇ型导体片以及两个弹片,其中,该ㄇ型导体片供夹持光电转换组件,该两个弹片连接在该ㄇ型导体片两侧末端并接触上、下盖。该两个弹片最好是由ㄇ型导体片的两侧末端向内弯折延伸形成;且该ㄇ型导体片还可具有导槽以及与该导槽连通的开孔;该弹片可呈梳状结构或平整的板片结构。在实施例中,该弹性接口单元包括两个导电弹片,且两个导电弹片分别设置在该光电转换组件与该上、下盖之间;两个导电弹片最好可分别固接在该光电转换组件的上、下表面,或者可分别固接在该上、下盖的内面。该壳体可以是金属壳体,最好是具有导电性与导热性。该信号处理模块可以是电路板,且该电路板还具有用于电性连接光电转换组件的缺口。该光电转换组件是光学次组件,可具有与光纤连接的接头及与该电路板连接的多个接脚。该光电转换组件例如是光发射组件(TOSA)、光接收组件(ROSA)以及光收发组件(TROSA)其中的一种,或者是包括光发射组件(TOSA)及光接收组件(ROSA)。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光电转换装置借由具有导电性的弹性接口单元可形成该光电转换组件与壳体的接地回路与弹性的固定,有效地屏蔽该光电转换组件产生的电磁辐射,并防止该光电转换组件脱落。因此,本专利技术可有效抑制电磁干扰、提高抗震性与导热性,相对提高了光电转换装置的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A与图1B是美国专利第6,200,041号光电转换装置示意图;图2A与图2B是美国专利第6,335,869号光电转换装置示意图;图3是美国专利6,206,582号的光电转换装置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光电转换装置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光电转换装置的弹性接口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光电转换装置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光电转换装置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以及图8是本专利技术弹性接口单元变化实施例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也可以其它不同的具体实施例施行或应用,例如所述的ㄇ型导体片,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为其它形状而非本实施方式所述的ㄇ型。此外,本专利技术的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仅显示与本专利技术有关的构成,且显示的构成并非以实际实施时的数目、形状、及尺寸比例绘制,实际实施时的数目、形状及尺寸比例是一种可选择性的设计,且其构成布局形态可能更复杂。为简单、清楚地描述本专利技术特征,以下本专利技术的各个实施例中,相同的组件采用相同的标号。实施例1图4是本专利技术光电转换装置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光电转换装置3至少包括光学次组件(Optical Sub-Assembly;OSA)31、电路板323、壳体32以及具有导电性的弹性接口单元33。该光学次组件31电性连接在该电路板323上,相当于构成信号处理模块,该光学次组件31则相当于光电转换组件。该光学次组件31是将电信号转变为光信号并发射光信号的光学发射组件(Transmitter Optical Sub-Assembly;TOSA),或是用于接收光信号并将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的光接收组件(Receive OpticalSub-Assembly;ROSA),也可以是可发射光信号又可接收光信号的光收发组件(Transmitt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电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壳体,具有上盖及下盖;信号处理模块,结合在该壳体中,且具有光电转换组件,处理及传递光电信号;以及弹性接口单元,具有导电性,弹性地夹持在该光电转换组件与该上、下盖之间,形成该光 电转换组件与壳体的接地回路与弹性的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义雄郑耀龄萧正达王明传余昱辰李顺天
申请(专利权)人: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