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06893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不使用专用夹具就可以由一个人简单地从壳体拆下套箍的光连接器。以支承着套箍的状态可插拔地安装于壳体的支承部件由收纳在壳体内的支承部件本体部和将形成于支承部件本体部的突起与形成于壳体(3)的贯通孔的卡合暂时解除的操作部构成。在支承部件安装于壳体时,操作部向壳体的外部突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连接器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具备由内装部件和把内装部件固定在内部的外装部件构成的壳体 的光插座是众所周知的(参照日本特开平8-248263号公报)。套箍支承于内装部件。由套箍支承光纤软线。套箍的凸缘部由内装部件的卡固爪 卡固。在内装部件插入到筒状的外装部件时,内装部件的外周面的卡固用突起跨越外装 部件的内周面的卡固用突起,内装部件与外装部件的内周面的台阶相碰。其结果,内装部件 固定于外装部件。在上述的光插座中,为了从壳体拆下套箍,必须在解除套箍的凸缘部与壳体的内 装部件的卡固爪的卡固状态的同时,把套箍从内装部件拉出。为了解除套箍的凸缘部与壳体的内装部件的卡固爪的卡固状态,认为专用夹具是 必要的。这就成为了作业成本增加的一个原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这种情况而做出的,其课题是提供不使用专用夹具就可从壳体拆下 套箍的光连接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本专利技术中提供一种光连接器,该光连接器具备与对方侧光 连接器连接的壳体、以支承着保持光纤线束的套箍的状态可插拔地安装在所述壳体中的支 承部件、在所述支承部件安装在所述壳体中时阻止所述支承部件从所述壳体脱落的脱落阻 止机构,在该光连接器中,所述支承部件具有收纳在所述壳体内的支承部件本体部和设于 该支承部件本体部并使所述脱落阻止机构的脱落阻止功能暂时消失的操作部,在所述支承 部件安装在所述壳体中时,所述操作部向所述壳体的外部突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光连接器的构成,由于支承部件具有收纳在壳体内的支承部件本体 部和设于支承部件本体部使脱落阻止机构的脱落阻止功能暂时消失的操作部,在支承部件 安装在壳体中时,操作部向壳体的外部突出,所以,通过用手操作操作部可以使脱落阻止机 构的脱落阻止功能暂时消失,可以容易地从壳体拉出支承部件。其结果,套箍在由支承部件 支承的状态下从壳体拆下。优选的是,所述脱落阻止机构由设于所述支承部件本体部向所述壳体突出的突起 和设于所述壳体可与所述突起卡合的孔构成。优选的是,所述脱落阻止机构由设于所述壳体向所述支承部件本体部突出的突起 和设于所述支承部件本体部可与所述突起卡合的孔构成。优选的是,所述支承部件本体部具有隔着收纳光纤软线的收纳空间相向并能够向 相互接近的方向弹性变形的一对弹性变形部、和收纳所述套箍并连结所述一对弹性变形部的连结部,所述突起及所述孔的一方设于所述一对弹性变形部,所述突起及所述孔的另一 方设于所述壳体,所述操作部由与所述一对弹性变形部相连的一对板状部构成。更为优选的是,在所述连结部设置收纳所述套箍的凸缘部、阻止该凸缘部在所述 支承部件的插拔方向的移动的收纳部。根据本专利技术,由一个人就可以简单地从壳体拆下套箍。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及其他的目的、特征及优点将由基于附图的以下详细说明进一步变 明了。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光连接器的立体图。图2是沿图1的II-II线的剖视图。图3是从后方观看图1中所示的光连接器的壳体的立体图。图4是从前方观看图1中所示的光连接器的壳体的立体图。图5是从上方、前方观看图1中所示的光连接器的支承部件的立体图。图6是从后方观看图1中所示的光连接器的支承部件的立体图。图7是从下方、前方观看图1中所示的光连接器的支承部件的立体图。图8是图1中所示的光连接器的支承部件的平面图。图9是图1中所示的光连接器的支承部件的底面图。图10是套箍、光纤软线的立体图。图11是表示图1中所示的光连接器的分解状态的立体图。图12是表示把图11中所示的光连接器的支承套箍、光纤软线的支承部件插入壳 体前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3是表示把图12中所示的支承部件插入壳体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4是表示从图13中所示的光连接器的壳体拉出支承部件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5是表示从图14中所示的光连接器的支承部件中拆下套箍、光纤软线的状态 的立体图。图16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方式的光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图17是表示把图16中所示的光连接器的支承套箍的支承部件插入壳体前的状态 的立体图。图18是表示把图17中所示的支承部件插入壳体、半旋转操作旋钮的状态的立体 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基于图1至图15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光连接器1。如图1、图2所示,光连接器1具有壳体3、支承部件5、套箍7、开口套筒8。如图2、图3、图4所示,壳体3具有嵌合部31和支承部件收纳部32。嵌合部31是 具有开口的箱状,具有接受空间311 (参照图2)。接受空间311接受未图示的对方侧光连 接器的对方侧壳体的前端部。在嵌合部31的上表面部形成锁定孔312。在对方侧壳体插入接受空间311时,形成于对方侧壳体的锁定爪(未图示)与锁定孔312卡合,相对嵌合部 31锁定对方侧壳体。支承部件收纳部32是大体筒状,具有收纳空间321。在收纳空间321收纳支承部 件5。在支承部件收纳部32的两侧面部形成贯通孔(孔)322。在嵌合部31的支承部件收纳部32侧的部分33的中心部形成贯通孔34 (参照图 2)。如图2、图5、图6、图7、图8、图9所示,支承部件5具有支承部件本体部51和操作 部52。支承部件5由具有弹性的树脂形成。支承部件本体部51具有一对弹性变形部511和连结部512。弹性变形部511是大 体板状,隔着收纳空间53相向。连结部512连结一对弹性变形部511。在连结部512形成 收纳套箍7的收纳部512a(参照图2)。在收纳部512a形成收纳套箍7的凸缘部721的凸 缘部收纳部512b,凸缘部收纳部512b阻止套箍7的凸缘部721的移动(支承部件5的插拔 方向的移动)。在一对弹性变形部511的外表面分别形成突起513。突起513在把支承部件5插 入到壳体3的支承部件收纳部32时与壳体3的贯通孔322 (参照图3)卡合。其结果,支承 部件5锁定在壳体3,支承部件5不从壳体3脱落。贯通孔322和突起513构成阻止支承部 件5从壳体3脱落的脱落阻止机构。操作部52由一对板状部52a、52b构成,一对板状部52a、52b分别与弹性变形部 511相连。在板状部52a、52b的内表面分别形成凹部521。凹部521用于在抓住板状部52a、 52b时不向光纤软线11施加负荷。在把支承部件5插入到壳体3的支承部件收纳部32时, 板状部52a、52b向壳体3的外部突出。如图2、图10所示,套箍7具有套箍本体71和保持部件72。套箍本体71是大体 管状,由氧化锆制成。在套箍本体71中插入光纤软线11的光纤线束111。光纤线束111保 持在套箍本体71。光纤软线11由光纤线束111和覆盖部112构成。在该实施方式中,光纤 线束111由芯(未图示)和覆盖该芯的包层(未图示)构成,但在光纤线束中也包含具有 覆盖包层的一次覆盖的类型(未图示)。保持部件72是大体管状,由金属制成。保持部件72具有凸缘部721 (参照图10)。 保持部件72保持套箍本体71的一端部。在保持部件72插入光纤软线11。如图2所示,开口套筒8插入贯通孔34,支承于壳体3。在开口套筒8内,套箍7 和未图示的对方侧光连接器的对方侧套箍相碰。接着,基于图11至图13说明光连接器1的组装作业。首先,如图11所示,把保持着光纤软线11的套箍7收纳在支承部件5的连结部 512的收纳部512a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连接器,该光连接器具备:壳体,所述壳体与对方侧光连接器连接,支承部件,所述支承部件以支承着保持光纤线束的套箍的状态能够插拔地安装于所述壳体,以及脱落阻止机构,所述脱落阻止机构在所述支承部件安装于所述壳体时阻止所述支承部件从所述壳体的脱落;所述支承部件具有支承部件本体部和操作部,所述支承部件本体部收纳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操作部设于该支承部件本体部、使所述脱落阻止机构的脱落阻止功能暂时消失,在所述支承部件安装于所述壳体时,所述操作部向所述壳体的外部突出。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片木山直干岛津秀人杉本日出男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