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扇部件安装结构及其封严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12251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4: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封严条,用于置入风扇叶片和流道板之间进行封严,流道板具有流道面和面对风扇叶片的周向侧面,风扇叶片具有面对流道板的叶片型面,封严条包括构成L形结构的第一竖直段和水平段,水平段凸伸到流道板的内壁侧,第一竖直段具有相反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封严条的横截面变化,使得第一侧面与风扇叶片的叶片型面共形配合,第二侧面与流道板的周向侧面共形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封严条的风扇部件安装结构。通过采用上述封严条,可以在提升流道板和风扇叶片之间的密封性能的同时,避免流道板和风扇叶片间的间隙带来的气动性能损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风扇部件安装结构及其封严条
本技术涉及一种风扇部件安装结构,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可以置入风扇叶片和流道板之间进行封严的封严条。
技术介绍
大涵道比航空发动机风扇部件结构中,沿周向通常由带榫头的风扇叶片、带榫槽的风扇盘、安装于风扇叶片之间的流道板及流道板与风扇叶片间封严结构共同组成风扇部件安装结构,以及形成风扇叶片间流道。目前航空发动机和风扇部件一般采用某种截面形式的橡胶条粘贴于流道板内侧,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流道板安装困难、流道板与风扇叶片间的封严结构掉出失效等故障。专利技术人研究发现,现有的风扇部件安装结构中,采用单一截面形式的橡胶条粘贴于流道板内侧,不仅在沿轴向的不同位置密封性能不一从而导致密封性能较差,而且,流道板和风扇叶片间存在沟槽或间隙,而这种沟槽或间隙会带来一定的气动性能损失。因此,本技术意在避免上述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封严条,可以在提升流道板和风扇叶片之间的密封性能的同时,可以避免流道板和风扇叶片间的间隙带来的气动性能损失。本技术提供一种封严条,用于置入风扇叶片和流道板之间进行封严,所述流道板具有流道面和面对所述风扇叶片的周向侧面,所述风扇叶片具有面对所述流道板的叶片型面,所述封严条包括构成L形结构的第一竖直段和水平段,所述水平段凸伸到所述流道板的内壁侧,所述第一竖直段具有相反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封严条的横截面变化,使得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风扇叶片的叶片型面共形配合,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流道板的周向侧面共形配合。上述封严条的横截面变化,使得第一竖直段的第一、第二侧面分别与风扇叶片的叶片型面、流道板的周向侧面共形配合,从而在封严条置入风扇叶片和流道板之间时,使得沿轴向的所有位置密封性能均良好,而且配合水平段凸伸到流道板的内壁侧,可以在发动机旋转时避免封严条甩出,从而提升流道板和风扇叶片之间的密封性能;而且,封严条可以填充流道板和风扇叶片间的间隙,也可以避免流道板和风扇叶片间存在的间隙所带来的气动性能损失。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竖直段还具有连接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的径向外端面;所述第一竖直段的径向外端面与所述流道板的流道面平齐。封严条的径向外端面与流道板的流道面平齐,可以进一步保证气动流道面的设计结果,避免气动性能损失。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封严条还包括第二竖直段,所述第二竖直段的径向外端部连接所述第一竖直段的径向内端部,借此所述第一竖直段、所述第二竖直段和所述水平段构成T形结构。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竖直段具有与所述第一竖直段的第一侧面接续的第三侧面;所述第三侧面与所述风扇叶片的叶片型面共形配合。设置第二竖直段构成T形结构,可以进一步减少发动机旋转时封严条甩出的风险,而且增强密封效果。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流道板还具有自所述周向侧面的径向内侧沿周向延伸的径向内壁面;所述水平段的径向外表面与所述流道板的径向内壁面接触配合。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封严条通过整体硫化的方式与所述流道板粘接。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风扇叶片的叶片型面是吸力面或压力面。本技术提供一种风扇部件安装结构,包括沿周向相邻设置的第一风扇叶片和流道板,还包括前述的封严条,所述封严条置入所述第一风扇叶片和所述流道板之间。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风扇部件安装结构还包括第二风扇叶片,所述流道板位于所述第一风扇叶片和所述第二风扇叶片之间,所述第一风扇叶片的吸力面面对所述流道板,而所述第二风扇叶片的压力面面对所述流道板;所述风扇部件安装结构包括两个封严条,所述两个封严条中的一个封严条的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一风扇叶片的吸力面共形配合,而所述两个封严条中的另一封严条的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风扇叶片的压力面共形配合。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风扇部件安装结构包括沿周向均布的多个流道板,每个流道板和相邻的风扇叶片之间均置入所述封严条。上述封严条可以固定于流道板,例如通过整体硫化的方式粘接,在安装到流道板以后可以达到固定风扇叶片、减震和密封的作用。上述封严条的横截面变化,使得第一侧面、第二侧面分别与风扇叶片的叶片型面、流道板的周向侧面共形配合,因而可以填充风扇叶片和流道板间的间隙,配合凸伸到流道板内壁侧的水平段,可以在避免封严条甩出的前提下,不仅提升流道板和风扇叶片之间的密封性能,而且可以保证风扇叶片和气动流道面的设计结果,避免传统结构中存在的沟槽或间隙所带来的气动性能损失。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的以及其他的特征、性质和优势将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的描述而变得更加明显,其中:图1是示例性封严条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示例性风扇部件安装结构的示意图。图3是示例性风扇部件安装结构的部分示意图,其中,示出了风扇部件安装结构沿轴向的第一位置的截面。图4是示例性风扇部件安装结构的另一部分示意图,其中,示出了风扇部件安装结构沿轴向的第二位置的截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在以下的描述中阐述了更多的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显然能够以多种不同于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根据实际应用情况作类似推广、演绎,因此不应以此具体实施方式的内容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例如,在说明书中随后记载的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方或者上面形成,可以包括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通过直接联系的方式形成的实施方式,也可包括在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之间形成附加特征的实施方式,从而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之间可以不直接联系。进一步地,当第一元件是用与第二元件相连或结合的方式描述的,该说明包括第一元件和第二元件直接相连或彼此结合的实施方式,也包括采用一个或多个其他介入元件加入使第一元件和第二元件间接地相连或彼此结合。图1示出了封严条10的示例构造。图2示出了包括封严条10的风扇部件安装结构100的示例构造。图3和图4分别示出了沿着风扇部件安装结构100的轴向X0上的不同位置的截面图。可以理解,为了方便描述,风扇部件安装结构100可以具有轴向X0、周向C0和径向R0,大致分别与风扇的轴向、周向和径向一致。需要理解,附图均仅作为示例,并非是按照等比例的条件绘制的,不应该以此作为对本技术实际要求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此外,不同实施方式下的变换方式可以进行适当组合。结合图3和图4,封严条10可以置入风扇叶片20和流道板30之间进行封严。流道板30具有流道面301,流道面301也即主流流经的表面。流道板30还具有面对风扇叶片20的周向侧面302,周向侧面302也即流道板30沿周向C0的一个侧表面。风扇叶片20具有面对流道板30的叶片型面200。风扇叶片20的叶片型面200可以是风扇叶片的吸力面(例如,图2中的200a),也可以是风扇叶片的压力面(例如,图2中的200b)。封严条10包括构成L形结构的第一竖直段1和水平段3。水平段3可以凸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封严条,用于置入风扇叶片和流道板之间进行封严,所述流道板具有流道面和面对所述风扇叶片的周向侧面,所述风扇叶片具有面对所述流道板的叶片型面,其特征在于,/n所述封严条包括构成L形结构的第一竖直段和水平段,所述水平段凸伸到所述流道板的内壁侧,所述第一竖直段具有相反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封严条的横截面变化,使得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风扇叶片的叶片型面共形配合,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流道板的周向侧面共形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封严条,用于置入风扇叶片和流道板之间进行封严,所述流道板具有流道面和面对所述风扇叶片的周向侧面,所述风扇叶片具有面对所述流道板的叶片型面,其特征在于,
所述封严条包括构成L形结构的第一竖直段和水平段,所述水平段凸伸到所述流道板的内壁侧,所述第一竖直段具有相反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封严条的横截面变化,使得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风扇叶片的叶片型面共形配合,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流道板的周向侧面共形配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严条,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竖直段还具有连接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的径向外端面;
所述第一竖直段的径向外端面与所述流道板的流道面平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严条,其特征在于,
所述封严条还包括第二竖直段,所述第二竖直段的径向外端部连接所述第一竖直段的径向内端部,借此所述第一竖直段、所述第二竖直段和所述水平段构成T形结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封严条,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竖直段具有与所述第一竖直段的第一侧面接续的第三侧面;
所述第三侧面与所述风扇叶片的叶片型面共形配合。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严条,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道板还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修磊杨宵毅胡淑慧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