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襟翼舵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06640 阅读:10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3:50
一种襟翼舵结构,主舵叶尾部的一侧成弧形向内凹陷,襟翼设置于主舵叶的弧形凹陷处;主舵叶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安装有伸缩杆、带导轨的舵叶罩,伸缩杆的末端通过轴承连接襟翼舵杆两端,连接于襟翼舵杆上的支杆装有驱动杆,驱动杆的端部通过滑块连接导轨。当主舵叶处于船舶中位时,襟翼收缩于主舵叶尾部一侧的弧形凹陷处,整个襟翼舵呈对称机翼状;当襟翼舵需要进行调节时,伸缩杆带动襟翼伸出至设定距离,然后驱动杆带动襟翼作转向,从而改变襟翼舵的总面积,并取得航行所需的拱度。通过该襟翼舵结构的设置,可以方便、快速地改变襟翼舵的舵叶总面积,从而适应不同航速对舵效的要求,进而有效增加低速状态时的舵效,或减少高速状态时的船舶阻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襟翼舵结构
本技术涉及船舶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襟翼舵的结构。
技术介绍
襟翼舵是指由主舵叶和襟翼组成舵叶的舵,襟翼接于主舵叶的随边并可由单独机构进行独立控制,襟翼转动方向可与主舵叶一致或相反,但角度大于舵叶转角。襟翼舵通过调整襟翼的角度来提高舵的拱度,从而增加了舵的升力。当襟翼舵的主舵叶处于中位时,襟翼与主舵叶的轴线重合以保持于对称状态;当主舵叶向两舷转动时,襟翼在传动机构的作用下由中位对称状态逐渐变为非对称状态,直至达到所要求的拱度,从而产生需要的推力,为船舶提供较佳的机动性以及出色的航向。现有襟翼舵的舵叶总面积是确定的,仅能通过改变舵叶拱度来增加推力。若船舶在低速航行时,如要进一步增加舵效,就必须整体增加舵叶的湿表面积,随之必然造成船舶总阻力的增加;而高速航行时,仅需要小角度操舵,不需要太大的舵面积,过大的舵面积在船舶高速航行时必然产生较大的摩擦阻力,恶化了船舶的航速和能耗水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舵叶总面积可调的襟翼舵结构,以适应不同航速对舵效的要求,从而增加低速状态时的舵效,并减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襟翼舵结构,包括通过主舵杆(2)安装于船体上的主舵叶(1),和固定安装有襟翼舵杆(4)的襟翼(3),其特征在于:主舵叶尾部的一侧成弧形向内凹陷,襟翼设置于主舵叶的弧形凹陷处,且襟翼与主舵叶整体呈对称机翼状;主舵叶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安装有可伸缩的伸缩杆(5),两伸缩杆的末端分别与襟翼舵杆的两端铰接,主舵叶的顶部和底部还分别安装有舵叶罩(6),舵叶罩内设置有方向与伸缩杆伸缩方向平行的导轨(7),襟翼舵杆的其中一端连接有支杆(8),可伸缩的驱动杆(9)的一端与支杆铰接且另一端与沿导轨滑动的滑块(10)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襟翼舵结构,包括通过主舵杆(2)安装于船体上的主舵叶(1),和固定安装有襟翼舵杆(4)的襟翼(3),其特征在于:主舵叶尾部的一侧成弧形向内凹陷,襟翼设置于主舵叶的弧形凹陷处,且襟翼与主舵叶整体呈对称机翼状;主舵叶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安装有可伸缩的伸缩杆(5),两伸缩杆的末端分别与襟翼舵杆的两端铰接,主舵叶的顶部和底部还分别安装有舵叶罩(6),舵叶罩内设置有方向与伸缩杆伸缩方向平行的导轨(7),襟翼舵杆的其中一端连接有支杆(8),可伸缩的驱动杆(9)的一端与支杆铰接且另一端与沿导轨滑动的滑块(10)连接。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国焕周德武陈顺洪毛福考张周磊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六零五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