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用舵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022142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20: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船用舵系装置,包括舵柄、舵杆和舵叶,舵叶安装固定于舵杆的底端,舵柄套装固定于舵杆的上端,舵杆的顶端还设置有应急舵;舵杆外侧套装有安装固定于船舶上、且采用非金属复合材料制成的套筒管;套筒管上下端内侧分别套装有外边沿具有凸出法兰、且采用具有自润滑性非金属聚合物一体制成与舵杆转动配合的上舵承和下舵承;套筒管、上舵承和下舵承均采用非金属材料制成,有效提高了耐腐性能,且减轻了装置的整体重量,同时将密封件安装于上舵承和下舵承上,有效减少套筒管的加工周期及成本;而且套筒管采用与船体材料一致的复合材料,可以简单快速、可靠的将该装置安装固定于船舶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船用舵系装置
本技术涉及船舶制造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船用舵系装置。
技术介绍
舵座是一种将舵轴及舵叶安装在船舶上的连接装置,起着连接船体与舵轴的转接作用,使得舵轴及舵叶安装固定于船舶上。但现有舵座结构主要存在以下缺点:一是舵系中,舵座内的上舵承和下舵承一般均采用碳钢材质的轴承,轴承润滑及密封结构复杂,整体加工、安装工艺复杂,重量较重,后期维护成本较高;二是舵座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容易受到海水的影响而产生腐蚀,从而导致间隙超差,出现漏油、漏水,甚至是整体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加工及安装成本低,重量轻、后期维护容易和可靠性高的船用舵系装置。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船用舵系装置,包括舵柄、舵杆和舵叶,所述舵叶安装固定于舵杆的底端,舵柄套装固定于舵杆的上端,舵杆的顶端还设置有应急舵;所述舵杆外侧套装有安装固定于船舶上、且采用非金属复合材料制成的套筒管;所述套筒管上下端内侧分别套装有采用具有自润滑性非金属聚合物一体制成的外边沿具有凸出法兰、且与所述舵杆转动配合的上舵承和下舵承。进一步地,所述上舵承和下舵承的内外壁上均安装有至少一个分别与舵杆外壁、套筒管内壁密封配合的O型密封圈。进一步地,所述上舵承上部还设置有至少一个套装于舵杆上的唇形密封圈,对应的上舵承内壁凹陷的形成用于固定唇形密封圈的安装槽。进一步地,所述上舵承的安装槽内设置有两个呈层状叠加的唇形密封圈,对应的上舵承顶端连接有套装于舵杆上、且将两个唇形密封圈压扣固定于安装槽内的压盖。进一步地,所述下舵承的凸出法兰与所述舵叶上端面之间还设置有套装于舵杆上、便于舵叶转动且用于减缓舵叶对凸出法兰磨损的垫圈。进一步地,所述套筒管上下端外缘还连接有对上舵承和下舵承分别定位固定的止动螺钉。进一步地,所述套筒管采用与船舶船体材料一致的玻璃钢材质制成。进一步地,所述舵柄与舵杆之间采用平键销接配合。进一步地,所述舵杆上还依次连接有对舵柄压紧固定的卡环和至少一个的螺母。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中,上舵承和下舵承采用具有自润滑性非金属聚合物一体制成,以及套筒管采用与船舶船体材料一致的玻璃钢材质制成,有效的减轻了装置的整体重量;以及将唇形密封圈、O型密封圈等密封件设置于上舵承或下舵承上,可有效减少套筒管的加工周期及成本。同时,上舵承和下舵承的使用温度范围在-40℃~120℃,具有高机械强度和刚性,高疲劳强度,环境抵抗性、耐有机溶剂性佳,能够耐反覆冲击性强和复原性良好,达到自润滑性、耐磨性良好;而且,采用与船舶船体材料一致的玻璃钢材质制成的套筒管,可简单快速、可靠的将整个装置安装固定于船舶上,也可有效的减轻装置的重量。另外,套筒管内径与上舵承和下舵承外径之间采用间隙配合的方式安装,舵杆穿过上舵承和下舵承时也采用间隙配合的方式安装,上舵承从上到下依次设有压盖、唇形密封圈、止动螺钉、外置式的O型密封圈、内置式的O型密封圈,以及下舵承从上到下依次设有内置式的O型密封圈、外置式的O型密封圈、止动螺钉、内置式的O型密封圈,经过上舵承和下舵承密封后,可防止上舵承和下舵承之间套筒管的环状空槽内进入水或者泥沙,进而对轴承装置或者舵杆造成磨损。【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套筒管的剖面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上舵承的剖面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中下舵承的剖面放大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一种船用舵系装置,如图1至图4所示,包括舵柄1、舵杆2和舵叶3,舵叶3安装固定于舵杆2的底端,舵柄1套装固定于舵杆2的上端且两者之间采用平键4销接配合,在舵杆2上还依次连接有对舵柄1压紧固定的卡环5和两个的螺母6,在舵杆2的顶端还设置有应急舵(图中未示);舵杆2外侧套装有安装固定于船舶上、且采用非金属复合材料制成的套筒管7,该实例中,套筒管7采用与船舶船体材料一致的玻璃钢材质制成;套筒管7上下端内侧分别套装有采用具有自润滑性非金属聚合物一体制成的外边沿具有凸出法兰、且与舵杆2转动配合的上舵承8和下舵承9,下舵承9的凸出法兰90与舵叶3上端面之间还设置有套装于舵杆2上、便于舵叶3转动且用于减缓舵叶3对凸出法兰90磨损的垫圈10,套筒管7上下端外缘还连接有对上舵承8和下舵承9分别定位固定的止动螺钉11。继续如图1至图4所示,在上舵承8和下舵承9的内外壁上均安装有多个分别与舵杆2外壁、套筒管7内壁密封配合的O型密封圈12,在上舵承8上部还设置有两个呈层状叠加的套装于舵杆2上的唇形密封圈13,对应的上舵承8内壁凹陷的形成用于固定唇形密封圈13的安装槽80,对应的上舵承8顶端连接有套装于舵杆2上、且将两个唇形密封圈13压扣固定于安装槽80内的压盖14。具体连接方式中,套筒管7内径与上舵承8和下舵承9外径之间采用间隙配合的方式安装,舵杆2穿过上舵承8和下舵承9时也采用间隙配合的方式安装,上舵承8从上到下依次设有压盖14、唇形密封圈13、止动螺钉11、外置式的O型密封圈12、内置式的O型密封圈12,以及下舵承9从上到下依次设有位于上侧的内置式O型密封圈12、位于中间的外置式O型密封圈12、止动螺钉11、位于下侧的内置式O型密封圈12,经过上舵承8和下舵承9密封后,可防止上舵承8和下舵承9之间套筒管7的环状空槽15内进入水或者泥沙,进而对轴承装置或者舵杆2造成磨损。装配时,首先将唇形密封圈13、O型密封圈12按位置安装于上舵承8内外,并盖紧压盖14;接着,将O型密封圈12按位置安装于下舵承9内外;然后,在套筒管7上分别安装上舵承8和下舵承9,并用止动螺钉11固定住上舵承8和下舵承9;这样,套筒管7安装在船壳上,舵杆2安装于套筒管7内部,舵杆2的下端与舵叶3相连接,舵杆2的上端贯穿套筒管7与舵柄1机构连接,舵杆2与套筒管7的上下两端连接处均通过上舵承8、下舵承9中的密封件进行密封连接;且套筒管7的材质为玻璃钢材质,可以更好的与船壳固定连接,包覆固定施工工艺简单,可靠性强。由于上舵承8和下舵承9采用具有自润滑性非金属聚合物一体制成,以及套筒管7采用与船舶船体材料一致的玻璃钢材质制成,有效的减轻了装置的整体重量;以及将唇形密封圈、O型密封圈12等密封件设置于上舵承8或下舵承9上,可有效减少套筒管7的加工周期及成本。同时,上舵承8和下舵承9的使用温度范围在-40℃~120℃,具有高机械强度和刚性,高疲劳强度,环境抵抗性、耐有机溶剂性佳,能够耐反覆冲击性强和复原性良好,达到自润滑性、耐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船用舵系装置,包括舵柄、舵杆和舵叶,所述舵叶安装固定于舵杆的底端,舵柄套装固定于舵杆的上端,舵杆的顶端还设置有应急舵;其特征在于:/n所述舵杆外侧套装有安装固定于船舶上、且采用非金属复合材料制成的套筒管;/n所述套筒管上下端内侧分别套装有采用具有自润滑性非金属聚合物一体制成的外边沿具有凸出法兰、且与所述舵杆转动配合的上舵承和下舵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船用舵系装置,包括舵柄、舵杆和舵叶,所述舵叶安装固定于舵杆的底端,舵柄套装固定于舵杆的上端,舵杆的顶端还设置有应急舵;其特征在于:
所述舵杆外侧套装有安装固定于船舶上、且采用非金属复合材料制成的套筒管;
所述套筒管上下端内侧分别套装有采用具有自润滑性非金属聚合物一体制成的外边沿具有凸出法兰、且与所述舵杆转动配合的上舵承和下舵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用舵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舵承和下舵承的内外壁上均安装有至少一个分别与舵杆外壁、套筒管内壁密封配合的O型密封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用舵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舵承上部还设置有至少一个套装于舵杆上的唇形密封圈,对应的上舵承内壁凹陷的形成用于固定唇形密封圈的安装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船用舵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舵承的安装槽内设置有两个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游继成陈涛林伟东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市海斯比船舶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