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动感单车座椅位置的调节装置,包括装置主体、端连接板,所述装置主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底座,所述固定底座的上表面且位于装置主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活动端固定连接有转接杆,所述装置主体的两内侧壁均固定连接有伸缩杆,所述装置主体的内部且靠近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端连接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线模固定板,所述线模固定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内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自动化调节,在使用者使用时能够快速的进行位置的调节,能够有效避免手动调节座椅所带来的不便性,具有极高的使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动感单车座椅位置的调节装置
本技术涉及座椅调节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动感单车座椅位置的调节装置。
技术介绍
动感单车基本与普通单车相似,包括车把、车座、蹬板和轮子几个部分,车身稳固地联结为一个整体。与普通单车不同的是,它的结构可以做很大的调整,使骑行的人感觉更舒适,动感单车在克服了室外行驶的一切缺点后,由于技术上的改进,使得这项运动在简单易学之余,成为一项能够使全身得到锻炼的有氧运动。动感单车一般在使用时由于使用者的不同,需要对动感单车的座椅进行调节,以此寻找一个适合自己的骑行习惯,但是,传统的方式是采用手动的方式进行调节,这样的手动调节比较的费时,并且使用者在使用时也存在着一定的不便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动感单车座椅位置的调节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动感单车座椅位置的调节装置,包括装置主体、端连接板,所述装置主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底座,所述固定底座的上表面且位于装置主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活动端固定连接有转接杆,所述装置主体的两内侧壁均固定连接有伸缩杆,所述装置主体的内部且靠近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端连接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线模固定板,所述线模固定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内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板,所述安装板的内底部且位于限位板的一侧设置有滑轨,所述安装板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微型电机,所述微型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丝杠,所述丝杠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调节件。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固定块的表面开设有第一限位孔与第二限位孔,所述转接杆的顶部贯穿第一限位孔并与端连接板固定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伸缩杆的活动端贯穿第二限位孔并与端连接板固定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调节件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下表面与滑轨滑动连接,所述调节件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座椅本体。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装置主体与端连接板的数量均为两个,且装置主体与端连接板的位置位于线模固定板的下表面且靠近前侧与后侧。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端连接板的上表面为切斜设置,所述端连接板与线模固定板的表面均开设有多个通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动感单车座椅位置的调节装置,通过启动电动推杆,电动推杆通过转接杆推动端连接板,进而伸缩杆伸长,端连接板带动安装板向上移动,进而实现对座椅本体的高度调整,待高度调节完成后,停止电动推杆工作,然后启动微型电机,微型电机通过丝杠使调节件进行移动,调节件的移动使滑块沿着滑轨进行滑动,进而实现对座椅的位置前后调节,带高度与前后位置都调节完成后,停止微型电机的工作,然后即可进行骑行体验,该装置实现自动化调节,在使用者使用时能够快速的进行位置的调节,能够有效避免手动调节座椅所带来的不便性,具有极高的使用价值。2、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动感单车座椅位置的调节装置,通过固定块的设置,能够对转接杆以及伸缩杆的位置起到限位的作用,并且能够增加装置在调节过程中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动感单车座椅位置的调节装置的内部结构正视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动感单车座椅位置的调节装置的整体结构正视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动感单车座椅位置的调节装置的固定块结构示意图。图例说明:1、装置主体;2、固定底座;3、电动推杆;4、伸缩杆;5、固定块;6、转接杆;7、第一限位孔;8、第二限位孔;9、端连接板;10、安装板;11、限位板;12、滑轨;13、微型电机;14、丝杠;15、调节件;16、滑块;17、连接杆;18、座椅本体;19、线模固定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参照图1-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动感单车座椅位置的调节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端连接板9,装置主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底座2,固定底座2的上表面且位于装置主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3,为座椅本体18的高度调节提供动力,电动推杆3的活动端固定连接有转接杆6,便于控制端连接板9的运动,装置主体1的两内侧壁均固定连接有伸缩杆4,装置主体1的内部且靠近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5,起到限位的作用,保证调节的稳定性,端连接板9的上表面固定连接线模固定板19,线模固定板19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安装板10,安装板10的内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板11,对调节件15的运动进行限制,安装板10的内底部且位于限位板11的一侧设置有滑轨12,安装板10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微型电机13,为座椅本体18的前后移动提供动力,微型电机1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丝杠14,丝杠14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调节件15,便于控制调节件15运动。固定块5的表面开设有第一限位孔7与第二限位孔8,转接杆6的顶部贯穿第一限位孔7并与端连接板9固定连接,伸缩杆4的活动端贯穿第二限位孔8并与端连接板9固定连接,起到稳固作用,调节件15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滑块16,滑块16的下表面与滑轨12滑动连接,便于调节件15的稳定移动,调节件1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7,连接杆1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座椅本体18,装置主体1与端连接板9的数量均为两个,且装置主体1与端连接板9的位置位于线模固定板19的下表面且靠近前侧与后侧,增加装置的牢靠性,端连接板9的上表面为切斜设置,端连接板9与线模固定板19的表面均开设有多个通孔,便于装置使用时对线路的安装。工作原理:使用时,通过启动电动推杆3,电动推杆3通过转接杆6推动端连接板9,进而伸缩杆4伸长,端连接板9带动安装板10向上移动,进而实现对座椅本体18的高度调整,待高度调节完成后,停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动感单车座椅位置的调节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端连接板(9),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底座(2),所述固定底座(2)的上表面且位于装置主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3),所述电动推杆(3)的活动端固定连接有转接杆(6),所述装置主体(1)的两内侧壁均固定连接有伸缩杆(4),所述装置主体(1)的内部且靠近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5),所述端连接板(9)的上表面固定连接线模固定板(19),所述线模固定板(19)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安装板(10),所述安装板(10)的内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板(11),所述安装板(10)的内底部且位于限位板(11)的一侧设置有滑轨(12),所述安装板(10)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微型电机(13),所述微型电机(1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丝杠(14),所述丝杠(14)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调节件(1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感单车座椅位置的调节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端连接板(9),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底座(2),所述固定底座(2)的上表面且位于装置主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3),所述电动推杆(3)的活动端固定连接有转接杆(6),所述装置主体(1)的两内侧壁均固定连接有伸缩杆(4),所述装置主体(1)的内部且靠近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5),所述端连接板(9)的上表面固定连接线模固定板(19),所述线模固定板(19)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安装板(10),所述安装板(10)的内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板(11),所述安装板(10)的内底部且位于限位板(11)的一侧设置有滑轨(12),所述安装板(10)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微型电机(13),所述微型电机(1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丝杠(14),所述丝杠(14)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调节件(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感单车座椅位置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5)的表面开设有第一限位孔(7)与第二限位孔(8),所述转接杆(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浩,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地衣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