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英专利>正文

平衡三轮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23685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8 15: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平衡三轮车,包括三轮车架以及连接于三轮车架上的车身;车身的内部设有平衡驾驶舱,所述平衡驾驶舱包括第一圆环、第二圆环和座椅,第一圆环沿着竖直方向与车身固定连接且第一圆环与车身的两侧垂直;所述第二圆环通过第一转轴转动安装于第一圆环的内侧,以及所述座椅转动通过第二转轴安装于第二圆环的内侧,且座椅的重心位于第一圆环的下部;所述第一转轴与第一圆环的左右轴线重合以及第二转轴与第二圆环的前后轴线重合,通过第二圆环围绕第一转轴发生相对转动以及座椅围绕第二转轴发生相对转动,进而使座椅在行驶过程中始终处于水平状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避免了行驶在倾斜路面而造成的驾驶室倾斜,提高驾驶舒适度和行车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平衡三轮车
本技术涉及三轮车
,具体涉及一种平衡三轮车。
技术介绍
传统的三轮车根据动力方式的不同可分为:人力三轮车、电动三轮车以及混合动力三轮车。但不论是哪种三轮车,其均无平衡系统,即在下坡和上坡过程中,驾驶室是随车身一同倾斜,相应地,驾驶人也会随车身一同倾斜。上述问题在陡上坡和陡下坡特别突出,驾驶人在这种路况下不仅仅驾驶感极差,而且存在因身体和驾驶室倾斜而影响驾驶操作的安全问题。另外,在实际的行驶过程中,除了车身会发生前后倾斜,还会出现左右倾斜的问题,即驾驶室和驾驶人也会随着往左和往右倾斜,同样存在上述安全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平衡三轮车,以避免行驶在倾斜路面而造成的驾驶室倾斜,提高驾驶舒适度和行车安全。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平衡三轮车,包括三轮车架以及连接于三轮车架上的车身;所述车身的内部设有平衡驾驶舱,所述平衡驾驶舱包括第一圆环、第二圆环和座椅,所述第一圆环沿着竖直方向与车身固定连接且第一圆环与车身的两侧垂直;所述第二圆环通过第一转轴转动安装于第一圆环的内侧,以及所述座椅转动通过第二转轴安装于第二圆环的内侧,且所述座椅的重心位于第一圆环的下部;所述第一转轴与第一圆环的左右轴线重合以及第二转轴与第二圆环的前后轴线重合,通过第二圆环围绕第一转轴发生相对转动以及座椅围绕第二转轴发生相对转动,进而使座椅在行驶过程中始终处于水平状态。优选地,所述第二圆环的左侧和右侧分别通过第一转轴与第一圆环的内侧壁转动连接。两个第一转轴分别与第二圆环固定连接,而两个第一转轴分别通过两个滚珠球轴承与第一圆环的内侧壁转动连接。滚珠球轴承大大降低了第一圆环与第二圆环的转动摩擦,减小磨损。优选地,所述座椅的前侧和后侧分别通过第二转轴与第二圆环的内侧壁转动连接。第二转轴的设置与第一转轴相同,也是采用滚珠球轴承实现座椅和第二圆环的转动连接,作用和效果同理。优选地,所述三轮车架的前部设有两个驱动轮以及三轮车架的后部设有一个万向从动轮。两个驱动轮的轮径大于万向从动轮,转向时通过控制两个驱动轮的速度差实现转弯。优选地,两个驱动轮分别设有碟刹系统。优选地,所述座椅设有用于控制两个驱动轮的操作系统。优选地,还包括安装于车身内部的电源,所述电源与所述操作系统电连接。驾驶人通过操作系统进行启停、加减速、刹车等常规的行车操作,进一步提高驾驶的舒适度。优选地,所述平衡驾驶舱位于车身的中前部。驾驶人坐在座椅上后,整车的中心则处于车身的中前部,减小万向从动轮在转向过程中的负重,行车更加安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本设备中座椅的重心位于第一圆环的下部,而座椅与第二圆环转动连接,当车身向左或者向右倾斜时,通过第二转轴使得座椅仍旧处于竖直状态。而第二圆环与第一圆环转动连接,当车身向前或者向后倾斜时,通过第一转轴使得座椅和第一圆环仍旧处于竖直状态。因此,不管车身是往前倾斜、往后倾斜,还是往左倾斜、往右倾斜,座椅始终保持竖直状态,即驾驶人在行驶过程中始终处于竖直状态,大大提升了驾驶的舒适度,同时也有利于保持正确的驾驶操作,使行车更加安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图1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俯视图;图3为图1所示的左视图。附图中,三轮车架1、车身2、驱动轮3、万向从动轮4、碟刹系统5、第一圆环6、第二圆环7、座椅8、第一转轴9、第二转轴1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平衡三轮车,包括三轮车架1以及连接于三轮车架1上的车身2,所述车身2的内部设有平衡驾驶舱且平衡驾驶舱位于车身2的中前部。驾驶人坐在座椅8上后,整车的中心则处于车身2的中前部,减小万向从动轮4在转向过程中的负重,行车更加安全。其中,三轮车架1的前部设有两个驱动轮3以及三轮车架1的后部设有一个万向从动轮4。两个驱动轮3的轮径大于万向从动轮4,且两个驱动轮3分别设有电机以带动驱动轮3转动。转向时通过控制两个驱动轮3的速度差实现转弯。两个驱动轮3分别设有碟刹系统5,碟刹系统5具有良好的刹车性能,也具有防抱死的作用。而平衡驾驶舱的具体结构和连接关系如下:平衡驾驶舱包括第一圆环6、第二圆环7和座椅8,所述第一圆环6沿着竖直方向与车身2固定连接且第一圆环6与车身2的两侧垂直。所述第二圆环7通过第一转轴9转动安装于第一圆环6的内侧,以及所述座椅8转动通过第二转轴10安装于第二圆环7的内侧,且所述座椅8的重心位于第一圆环6的下部。具体地,所述第二圆环7的左侧和右侧分别通过第一转轴9与第一圆环6的内侧壁转动连接,而所述座椅8的前侧和后侧分别通过第二转轴10与第二圆环7的内侧壁转动连接。进一步地,第一转轴9与第一圆环6的左右轴线重合以及第二转轴10与第二圆环7的前后轴线重合,通过第二圆环7围绕第一转轴9发生相对转动以及座椅8围绕第二转轴10发生相对转动,进而使座椅8在行驶过程中始终处于水平状态。本实施例中第一圆环6的左右轴线是指图2中的AB线段,第二圆环7的前后轴线是指图2中CD线段。两个第一转轴9分别与第二圆环7固定连接,而两个第一转轴9分别通过两个滚珠球轴承与第一圆环6的内侧壁转动连接。滚珠球轴承大大降低了第一圆环6与第二圆环7的转动摩擦,减小磨损。第二转轴10的设置与第一转轴9相同,也是采用滚珠球轴承实现座椅8和第二圆环7的转动连接,作用和效果同理。另外,座椅8设有用于控制两个驱动轮3的操作系统,本设备还包括安装于车身2内部的电源,所述电源与所述操作系统电连接,使得本设备形成电动三轮车。驾驶人通过操作系统进行启停、加减速、刹车等常规的行车操作,进一步提高驾驶的舒适度。本设备的平衡原理如下:座椅8的重心位于第一圆环6的下部,而座椅8与第二圆环7转动连接,当车身2向左或者向右倾斜时,通过第二转轴10使得座椅8仍旧处于竖直状态。而第二圆环7与第一圆环6转动连接,当车身2向前或者向后倾斜时,通过第一转轴9使得座椅8和第一圆环6仍旧处于竖直状态。因此,不管车身2是往前倾斜、往后倾斜,还是往左倾斜、往右倾斜,座椅8始终保持竖直状态,即驾驶人在行驶过程中始终处于竖直状态,大大提升了驾驶的舒适度,同时也有利于保持正确的驾驶操作,使行车更加安全。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平衡三轮车,包括三轮车架以及连接于三轮车架上的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的内部设有平衡驾驶舱,所述平衡驾驶舱包括第一圆环、第二圆环和座椅,所述第一圆环沿着竖直方向与车身固定连接且第一圆环与车身的两侧垂直;/n所述第二圆环通过第一转轴转动安装于第一圆环的内侧,以及所述座椅转动通过第二转轴安装于第二圆环的内侧,且所述座椅的重心位于第一圆环的下部;所述第一转轴与第一圆环的左右轴线重合以及第二转轴与第二圆环的前后轴线重合,通过第二圆环围绕第一转轴发生相对转动以及座椅围绕第二转轴发生相对转动,进而使座椅在行驶过程中始终处于水平状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平衡三轮车,包括三轮车架以及连接于三轮车架上的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的内部设有平衡驾驶舱,所述平衡驾驶舱包括第一圆环、第二圆环和座椅,所述第一圆环沿着竖直方向与车身固定连接且第一圆环与车身的两侧垂直;
所述第二圆环通过第一转轴转动安装于第一圆环的内侧,以及所述座椅转动通过第二转轴安装于第二圆环的内侧,且所述座椅的重心位于第一圆环的下部;所述第一转轴与第一圆环的左右轴线重合以及第二转轴与第二圆环的前后轴线重合,通过第二圆环围绕第一转轴发生相对转动以及座椅围绕第二转轴发生相对转动,进而使座椅在行驶过程中始终处于水平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衡三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圆环的左侧和右侧分别通过第一转轴与第一圆环的内侧壁转动连接。


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英
申请(专利权)人:杨英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