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器人维护站、机器人清洁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66161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1 18: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机器人维护站、机器人清洁系统,机器人维护站包括对接平台和维护站主体,所述维护站主体设置于所述对接平台上,所述维护站主体设置有抽吸装置,所述抽吸装置用于提供抽吸垃圾的抽吸动力。其中,所述维护站主体设置有垃圾收纳盒和抽吸导管,所述抽吸导管与抽吸装置气动连通,所述抽吸导管用于将垃圾引导至所述垃圾收纳盒内,所述垃圾收纳盒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维护站主体的侧壁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对清洁机器人的集尘盒进行自动排空,减轻用户负担,改善用户体验,而且通过在维护站主体的侧壁处设置可拆卸垃圾收纳盒,可从机器人维护站的侧面抽出所述垃圾收纳盒,处理机器人维护站中的垃圾,操作简单、便捷,改善了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器人维护站、机器人清洁系统
本技术涉及清洁机器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机器人维护站、机器人清洁系统。
技术介绍
21世纪人工智能产品越来越受关注,其中就包括有扫地机器人,扫地机器人主要用于帮助人类清洁室内的地面环境,通常扫地机器人会配置有集尘盒,集尘盒用于收纳扫地机器人吸入的垃圾颗粒物,目前扫地机器人的集尘盒主要包括两种设置方式,第一种是设置在扫地机器人的后部,这种集尘盒通常采用后抽的方式拆卸,占扫地机器人的空间并不大,单次使用所能容纳的垃圾比较少,第二种是在扫地机器人的中部设置凹槽,集尘盒设置在中间的凹槽中,这种集尘盒单次使用所能容纳的垃圾比第一种稍多,但由于设置在扫地机器人的中部占扫地机器人的空间比较大,导致其他部件的安装空间比较紧张。大部分的扫地机器人的集尘盒装满垃圾后,需要用户自行取下集尘盒将集尘盒中的垃圾清理出去,用户体验不佳,因此需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本技术提出一种机器人维护站、机器人清洁系统,通过抽吸装置将清洁机器人的垃圾进行抽空,实现自主清空清洁机器人的集尘盒,改善用户体验。本技术提出一种机器人维护站,用于维护清洁机器人,机器人维护站包括:对接平台,所述对接平台被设置为接收清洁机器人,维护站主体,设置于所述对接平台上,所述维护站主体设置有抽吸装置,所述抽吸装置用于提供抽吸垃圾的抽吸动力,其中,所述维护站主体设置有垃圾收纳盒和抽吸导管,所述抽吸导管与抽吸装置气动连通,所述抽吸导管用于将垃圾引导至所述垃圾收纳盒内,所述垃圾收纳盒可活动地安装于所述维护站主体的侧壁处。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限定,所述维护站主体的侧壁处朝水平方向设置有一开口以形成容纳腔,所述垃圾收纳盒可活动地安装于所述容纳腔内。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限定,所述机器人维护站包括滑动组件,所述滑动组件包括第一滑动件和第二滑动件,所述第一滑动件被设置为在所述第二滑动组件上滑动,第一滑动件设置于垃圾收纳盒外部,第二滑动件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壁上。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限定,所述垃圾收纳盒设置有对接口,所述垃圾收纳盒安装于所述容纳腔内时,所述抽吸导管的一端部伸入对接口与所述对接口密封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限定,所述垃圾收纳盒设置有对接部,所述对接部凸出于所述垃圾收纳盒外,所述垃圾收纳盒安装于所述容纳腔内时,所述对接部与所述抽吸导管的靠近所述垃圾收纳盒的一端部配合,形成密封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限定,所述垃圾收纳盒内设置有垃圾袋和支架,所述垃圾袋用于收纳所述抽吸装置吸入的垃圾,所述垃圾袋可拆卸的安装于所述支架上。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限定,所述垃圾袋包括袋口,所述垃圾收纳盒安装于所述容纳腔内时,所述抽吸导管的靠近所述垃圾收纳盒的一端部伸入所述袋口内,所述袋口设置有密封软胶,所述密封软胶由多个可形变的扇叶组成。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限定,所述抽吸装置与垃圾收纳盒气动连通,所述垃圾收纳盒设置有滤网装置,所述抽吸装置设置于所述垃圾收纳盒上方或下方。本技术第二方面还提出一种机器人清洁系统,机器人清洁系统包括清洁机器人和机器人维护站,所述机器人维护站为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器人维护站;所述清洁机器人包括机器主体,所述机器主体的底部设置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被设置为承载所述清洁机器人在待清洁面上移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限定,所述清洁机器人包括控制器、集尘盒以及灰尘传感器,所述灰尘传感器用于检测集尘盒内的垃圾容量,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灰尘传感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至少被配置为当所述垃圾容量达到阈值时,控制清洁机器人向所述机器人维护站移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限定,所述机器人维护站包括用于发出对接信号的信号发射器,所述清洁机器人包括用于接收所述对接信号的信号接收器,所述控制器至少被配置为根据所述对接信号控制清洁机器人与机器人维护站对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限定,所述集尘盒设置有垃圾排出端口,机器人维护站设置有垃圾接收端口,所述清洁机器人移动至对接平台与机器人维护站对接时,所述垃圾排出端口与垃圾接收端口对齐。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限定,所述机器人维护站包括控制模块,所述对接平台设置有位置检测传感器,所述清洁机器人移动至对接平台与机器人维护站对接时,所述驱动装置触发所述位置检测传感器,所述位置检测传感器传输电信号至控制模块,控制模块控制所述机器人维护站的抽吸装置吸入垃圾。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一种机器人维护站,用于维护清洁机器人,机器人维护站包括对接平台和维护站主体,所述对接平台被设置为接收清洁机器人,设置于所述对接平台上,所述维护站主体设置有抽吸装置,所述抽吸装置用于提供抽吸垃圾的抽吸动力。其中,所述维护站主体设置有垃圾收纳盒和抽吸导管,所述抽吸导管与抽吸装置气动连通,所述抽吸导管用于将垃圾引导至所述垃圾收纳盒内,所述垃圾收纳盒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维护站主体的侧壁处。本技术一方面机器人维护站通过抽吸装置将清洁机器人的垃圾吸入垃圾收纳盒内,实现对清洁机器人的集尘盒进行自动排空,减轻用户负担,改善用户体验,另一方面通过在维护站主体的侧壁处设置可拆卸垃圾收纳盒,当所述垃圾收纳盒装满垃圾时,可从机器人维护站的侧面抽出所述垃圾收纳盒,处理机器人维护站中的垃圾,操作简单、便捷,有利于用户定期对机器人维护站进行清理和维护。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机器人维护站与清洁机器人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机器人维护站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抽出机器人维护站的垃圾收纳盒第一种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抽出机器人维护站的垃圾收纳盒第二种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机器人维护站内部气体流向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机器人维护站内部气体流向另一种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垃圾袋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机器人维护站100;对接平台200;凹陷部210;垃圾接收端口220;压力传感器230;维护站主体300;垃圾收纳盒310;抽吸装置320;垃圾袋330;侧板331;密封软胶332;支架340;抽吸导管350;清洁机器人400;机器主体410;集尘盒420;风机装置430。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器人维护站,用于维护清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n对接平台,所述对接平台被设置为接收清洁机器人,/n维护站主体,设置于所述对接平台上,所述维护站主体设置有抽吸装置,所述抽吸装置用于提供抽吸垃圾的抽吸动力,/n其中,所述维护站主体设置有垃圾收纳盒和抽吸导管,所述抽吸导管与抽吸装置气动连通,所述抽吸导管用于将垃圾引导至所述垃圾收纳盒内,所述垃圾收纳盒可活动地安装于所述维护站主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器人维护站,用于维护清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接平台,所述对接平台被设置为接收清洁机器人,
维护站主体,设置于所述对接平台上,所述维护站主体设置有抽吸装置,所述抽吸装置用于提供抽吸垃圾的抽吸动力,
其中,所述维护站主体设置有垃圾收纳盒和抽吸导管,所述抽吸导管与抽吸装置气动连通,所述抽吸导管用于将垃圾引导至所述垃圾收纳盒内,所述垃圾收纳盒可活动地安装于所述维护站主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维护站,其特征在于,维护站主体的侧壁处朝水平方向设置有一开口以形成容纳腔,所述垃圾收纳盒可活动地安装于所述容纳腔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器人维护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维护站包括滑动组件,所述滑动组件包括第一滑动件和第二滑动件,所述第一滑动件被设置为在所述第二滑动组件上滑动,第一滑动件设置于垃圾收纳盒外部,第二滑动件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器人维护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收纳盒设置有对接口,所述垃圾收纳盒安装于所述容纳腔内时,所述抽吸导管的一端部伸入所述对接口与所述对接口密封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器人维护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收纳盒设置有对接部,所述对接部凸出于所述垃圾收纳盒外,所述垃圾收纳盒安装于所述容纳腔内时,所述对接部与所述抽吸导管的靠近所述垃圾收纳盒的一端部配合,形成密封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任一项所述的机器人维护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收纳盒内设置有垃圾袋和支架,所述垃圾袋用于收纳所述抽吸装置吸入的垃圾,所述垃圾袋可拆卸的安装于所述支架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机器人维护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袋包括袋口,所述垃圾收纳盒安装于所述容纳腔内时,所述抽吸导管的靠近所述垃圾收纳盒的一端部伸入所述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文海夏昌太闫瑞君黄术生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银星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