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吉林大学专利>正文

相控可控震源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59320 阅读:2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相控可控震源系统,由一个主控单元控制一个以上乃至N个可控震源子站。主控单元由液晶屏、键盘实现人机交互,由E↑[2]PROM实现参数存取,由通信模块实现主从机的交互。可控震源子站由控制模块、信号发生模块、功率放大模块和通信模块组成,通信模块接收信息,控制DDS产生扫描波形,经滤波后送入功放驱动和激震器产生震动传入地下。可控震源子站在接收到主控单元的扫描命令后,通过控制扫描信号的相位,使得各地震波在地下设定区域同相叠加,其它区域部分抵消,实现了波束定向。本系统不仅具有扫描信号频带宽、可重复扫描等优点,且增大了输出力,满足了浅层高分辨率地震勘探的要求,实现了定向勘探。(*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浅层地震勘探用的非爆炸震源,尤其是可控震源。
技术介绍
现有的非爆炸式地震勘探震源有液压车载式可控震源和电磁驱动式可控震源。在油气勘探领域普遍采用的是液压车载式可控震源,其信号频率范围在6-500HZ,,最大输出力为几十KN。但是由于系统扫描频带窄、体积大、野外工作笨重,不适于浅层高分辨率地震勘探。电磁驱动式的可控震源是针对浅层高分辨率地震勘探而设计的一种便携式可控震源。现有产品为日本OYO公司生产的“可控震源”输出力有限,仅为500N。CN1643891公开的“电磁式大功率浅层地震可控震源系统”,它的扫频范围在5-1400HZ,输出力为1000N,其扫描波形受波形存储深度制约,难以产生复杂波形,不利于浅层高分辨率地震勘探。而且,现有的所有震源产生的地震波在地下是半空间传播的,真正被地质体接收并反射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既无法实现定向勘探,又造成了能量的浪费。这也是现有各种震源的共同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多个震源延时起震,能使地震波在地下设定区域内同相叠加,扫描波形不受波形存储深度制约,扫频范围宽,可重复扫描,且能定向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主要用于地震勘探的相控可控震源系统,包括主控单元(1)和激震器(24),其特征在于:由一个主控单元(1)经通信电缆连通并控制一个以上乃至N个可控震源子站(2),通信电缆两端各设终端匹配电阻(3);主控单元(1)中单片机( 8)的两个I/O口接参数存取(6),串行口接通信模块(7);可控震源子站(2)是以单片机(22)作为微控制器,根据主控单元(1)的指令,经电瓶转换(15)使DDS(10)产生扫描波形,经信号滤波(11)滤波后送入前级放大(16)经功 放驱动(17)送入功率放大输出(18)再送入激震器(24)产生震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君陈祖宾陈鹏程姜弢张林行李晓旭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2[中国|长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