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力储能式可控震源隔震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0751 阅读:2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石油地震勘探装备可控震源震动系统上的一种液力储能式可控震源隔震结构,包括振动器总成1、车架2、液压缸3,车架2内置有振动器总成1,振动器总成1的下部装有液压缸3,采用“液压缸”代替原来的空气弹簧,取消原有的护罩,加大振动器总成1和车架2之间的相对空间,布置灵活方便,既能高效地隔震又设计简单。(*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所属领域本技术涉及石油地震勘探装备可控震源震动系统,具体地说,是一种液力储能式可控震源隔震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可控震源振动器与车架采用空气弹簧隔振,由于结构限制了隔振弹簧的布置,与车架结构的空间相互制约很大。振动器总成工作时要做上升或下降运动;车架工作时相对固定。由于结构原因,振动器总成和车架之间的相对空间十分紧张。随着震源吨位的加大,空气弹簧的个数或体积会增加,从而使结构更加紧张,特别是车架设计会受到很大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高效地隔震又设计简单、布置灵活,从而为未来震源的振动器设计及车架中段设计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的液力储能式可控震源隔震结构。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包括振动器总成1、车架2、液压缸3,车架2内置有振动器总成1,振动器总成1的下部装有液压缸3。液压缸3至少为一个。振动器总成1的下部四个角均装有液压缸3。液压缸3的两端用球铰固定。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设计采用“液压缸”代替原来的空气弹簧,取消原有的护罩,加大振动器总成1和车架2之间的相对空间,布置灵活方便。既能高效地隔震又设计简单。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案如图1所示,包括振动器总成1、车架2、液压缸3,车架2内置有振动器总成1,振动器总成1的下部装有液压缸3。液压缸3至少为一个。如图2所示,振动器总成1的下部四个角均装有液压缸3。液压缸3的两端用球铰固定。振动器总成1工作时要做上升或下降运动;车架2工作时相对固定,由于采用液压缸3代替原来的空气弹簧,振动器总成1和车架2之间取消原有的护罩,加大振动器总成1和车架2之间的相对空间,使得布置灵活方便。液压缸3的个数和布置根据结构而定。权利要求1.液力储能式可控震源隔震结构,包括振动器总成(1)、车架(2)、液压缸(3),其特征在于车架(2)内置有振动器总成(1),振动器总成(1)的下部装有液压缸(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力储能式可控震源隔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液压缸(3)至少为一个。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力储能式可控震源隔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振动器总成(1)的下部四个角均装有液压缸(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力储能式可控震源隔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液压缸(3)的两端用球铰固定。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石油地震勘探装备可控震源震动系统上的一种液力储能式可控震源隔震结构,包括振动器总成1、车架2、液压缸3,车架2内置有振动器总成1,振动器总成1的下部装有液压缸3,采用“液压缸”代替原来的空气弹簧,取消原有的护罩,加大振动器总成1和车架2之间的相对空间,布置灵活方便,既能高效地隔震又设计简单。文档编号G01V1/02GK2735358SQ20042006679公开日2005年10月19日 申请日期2004年6月11日 优先权日2004年6月11日专利技术者赵永林, 傅德莲 申请人: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液力储能式可控震源隔震结构,包括振动器总成(1)、车架(2)、液压缸(3),其特征在于:车架(2)内置有振动器总成(1),振动器总成(1)的下部装有液压缸(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永林傅德莲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