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控震源振动器油道外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60682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石油地震勘探装备可控震源驱动系统的可控震源振动器油道外显装置,由工作油道1、活塞孔2、垂体3、管汇5等组成,垂体3与管汇2连接,垂体3上有活塞孔2,工作油道1与活塞孔2连通,管汇5旁有内藏式储能器腔4,新增加的管汇体体积约600×300×200,由于体积小、重量轻,所以加工简单,清洗方便,形成了一个既在功能上与原设计一致,又加工简单、清洗方便的新垂体,从而使液压系统的使用寿命得以延长。(*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一种用于石油地震勘探装备可控震源驱动系统的可控震源振动器油道外显装置。传统结构的可控震源振动器的垂体主要由工艺油道、工作油道、活塞孔、内藏式储能器腔组成,油道在垂体上加工,由于垂体的重量有5顿之重,体积亦较大(1300×700×700),要加工如此复杂的油道,工艺性差,加工后清理困难,在实际操作中,经常由于清理不干净,而造成液压系统污染,最终导致损坏。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垂体易于加工,清洗方便,从而延长液压系统使用寿命的可控震源振动器油道外显装置。本技术是这样工作的由工作油道1、活塞孔2、垂体3、内藏式储能器腔4、管汇5组成,垂体3与管汇2连接。本技术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垂体3上有活塞孔2,工作油道1与活塞孔2连通。工作油道为直油道,可以是一个以上。管汇旁侧有内藏式储能器腔4。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新增加的管汇体体积约600×300×200,由于体积小、重量轻,所以加工简单,清洗方便,形成了一个既在功能上与原设计一致,又加工简单、清洗方便的新垂体,从而使液压系统的使用寿命得以延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垂体3的结构示意图2为本技术管汇5的结构示意图。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在原垂体基础上,把垂体3设计成两部分,其上有活塞孔2及两个直油道1,管汇旁侧有内藏式储能器腔4,垂体3与管汇5由螺栓连接成一体。权利要求1.可控震源振动器油道外显装置,由工作油道(1)、活塞孔(2)、垂体(3)、内藏式储能器腔(4)、管汇(5)组成,其特征在于垂体(3)与管汇(2)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震源振动器油道外显装置,其特征在于垂体(3)上有活塞孔(2),工作油道(1)与活塞孔(2)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控震源振动器油道外显装置,其特征在于工作油道(1)为直油道,可以是一个以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震源振动器油道外显装置,其特征在于管汇(5)旁侧有内藏式储能器腔(4)。专利摘要一种用于石油地震勘探装备可控震源驱动系统的可控震源振动器油道外显装置,由工作油道1、活塞孔2、垂体3、管汇5等组成,垂体3与管汇2连接,垂体3上有活塞孔2,工作油道1与活塞孔2连通,管汇5旁有内藏式储能器腔4,新增加的管汇体体积约600×300×200,由于体积小、重量轻,所以加工简单,清洗方便,形成了一个既在功能上与原设计一致,又加工简单、清洗方便的新垂体,从而使液压系统的使用寿命得以延长。文档编号G01V1/133GK2470841SQ0120046公开日2002年1月9日 申请日期2001年1月11日 优先权日2001年1月11日专利技术者陶知非, 刘鸿斌, 傅德莲, 赵永林 申请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可控震源振动器油道外显装置,由工作油道(1)、活塞孔(2)、垂体(3)、内藏式储能器腔(4)、管汇(5)组成,其特征在于:垂体(3)与管汇(2)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知非刘鸿斌傅德莲赵永林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