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上海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微条粒子探测器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57692 阅读:2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微条粒子探测器,包括衬底(1)及其表面涂层(2)以及顶电极(3)和背电极(4),其特征在于,衬底(1)采用[100]硅片;在该衬底(1)的上表面是[100]晶面的金刚石薄膜涂层(2);在金刚石薄膜涂层(2)表面的是顶电极(3),该顶电极(3)是由铬金复合而成,并经光刻处理成条宽和间距均为10~50μm的微条电极,每条微条电极有镁铝丝引线引出,其中紧贴金刚石薄膜涂层(2)的是铬电极;衬底(1)的下表面是背电极(4),该背电极(4)也是铬金复合电极,其中靠近衬底(1)的是铬电极。(*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以硅片上定向生长(100)晶面金刚石薄膜为基体材料制成的微条粒子探测器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半导体探测器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得到迅速发展的一种新型核辐射探测元件,它的特点是能量分辨率高,线性响应好,脉冲上升时间短,结构简单,探测效率高,工作电压低,操作方便。自1949年美国贝尔电信电话实验室首次利用锗半导体探测粒子以后,这种探测器立刻引起世界各国的瞩目。70年代起,随着硅材料的制备工艺和半导体平面工艺的不断改进,使硅探测器得到了很快的发展。硅探测器是唯一适于宽能谱同时分析的探测器,因此在粒子物理的探测技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在强的辐射环境中,硅晶格易受到辐射损伤,使探测器的漏电流增加,性能下降。另外由热激发产生的本征导电性是随温度按指数增加的,由于硅的禁带宽度较小,因此由硅材料制造的器件不适合工作在高于150℃的环境中。由于金刚石的诸多优异性质,如禁带宽度大(约5.5eV)、辐射强度高、良好的化学和温度稳定性等,使其可以取代硅在极限条件下工作。可是探测器级的天然金刚石价格昂贵、可再生性差,限制了它作为辐射探测器的应用。近年来,由于化学气相沉积法(CVD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林军夏义本沈沪江张明龙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