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卧两用式自吸离心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57411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9: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立卧两用式自吸离心泵,包括泵体、驱动机构、设于所述泵体内腔中的离心机构以及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泵体上的进水机构和出水机构,采用可拆卸的进水机构和出水机构代替传统自吸离心泵的固定连接的吸入和排出腔室,简化了泵体结构,提高了生产加工的效率;其中,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离心机构连接,所述离心机构分别与所述进水机构、所述出水机构连通,通过分别更换所述进水机构、所述出水机构来实现立式离心泵和卧式离心泵的相互转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离心泵的主要部件通用,卧式离心泵和立式离心泵的相互转换仅需替换不同的进水机构和出水机构,扩大了离心泵使用范围,降低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立卧两用式自吸离心泵
本技术涉及离心泵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立卧两用式自吸离心泵。
技术介绍
目前,船用自吸离心泵分为立式和卧式两种,两种结构形式的离心泵的零部件互不通用;立式和卧式自吸离心泵也没有模块化,相近系列产品的通用部件较少,零部件多,生产周期长,影响生产和装配效率,提高了生产成本;且泵体内腔分为吸入和排出腔室,结构复杂,浇铸成品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问题是现有技术中立式离心泵和卧式离心泵零部件通用性差,以及泵体内吸入和排出腔结构复杂导致的加工困难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立卧两用式自吸离心泵,包括泵体、驱动机构、设于所述泵体内腔中的离心机构以及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泵体上的进水机构和出水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离心机构连接,所述离心机构分别与所述进水机构和所述出水机构连通,通过分别更换所述进水机构、所述出水机构来实现立式离心泵和卧式离心泵的相互转换。进一步地,所述离心机构包括导叶、叶轮,所述导叶设于所述叶轮远离所述驱动机构的一侧,所述导叶与所述叶轮围成用于输送液体的离心腔。进一步地,所述叶轮包括叶片、后泵盖,所述后泵盖设于所述叶片与所述驱动机构之间。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所述叶轮套接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进一步地,所述泵体上设有进水口、出水口,所述进水口与所述进水机构连通,所述出水口与所述出水机构连通。进一步地,所述离心机构还包括导叶进水管,所述导叶进水管一端与所述离心腔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进水口连通。<br>进一步地,所述进水机构包括进水管、进水短接件,所述进水管一端与所述进水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进水短接件连接。进一步地,还包括机械密封,所述机械密封套接于所述叶轮上。进一步地,所述后泵盖通过螺栓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螺栓上套设有弹簧垫圈。进一步地,当作为所述立式离心泵时,所述泵体横向放置,所述驱动机构竖向放置;当作为所述卧式离心泵时,所述泵体竖向放置,所述驱动机构横向放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立卧两用式自吸离心泵,包括泵体、驱动机构、设于所述泵体内腔中的离心机构以及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泵体上的进水机构和出水机构,采用可拆卸的进水机构和出水机构代替传统自吸离心泵的固定连接的吸入和排出腔室,简化了泵体结构,提高了生产加工的效率;其中,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离心机构连接,所述离心机构分别与所述进水机构和所述出水机构连通,通过分别更换所述进水机构、所述出水机构来实现立式离心泵和卧式离心泵的相互转换,本技术提供的离心泵的主要部件通用,卧式离心泵和立式离心泵的相互转换仅需替换不同的进水机构和出水机构,扩大了离心泵的使用范围,降低了生产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立卧两用式自吸离心泵作为卧式自吸离心泵使用时的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立卧两用式自吸离心泵作为立式自吸离心泵使用时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导叶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导叶的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泵体的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泵体的侧视图;图7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叶片的剖视图;图8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叶片的俯视图;图9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后泵盖的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进水机构,11-进水短接件,12-进水管,2-泵体,3-导叶进水管,4-出水机构,41-出水短接件,42-出水管,5-导叶,6-叶轮,61-叶片,62-后泵盖,7-机械密封,8-电机,9-泵脚架。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Z轴正向为竖向,X正向为横向,图1中,泵体2为竖向放置状态,图2中,泵体2为横向放置状态,如图1至图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立卧两用式自吸离心泵,包括泵体2、驱动机构、设于所述泵体2内腔中的离心机构以及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泵体2上的进水机构1和出水机构4,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离心机构连接,所述离心机构分别与所述进水机构1、所述出水机构4连通,通过分别更换所述进水机构1、所述出水机构4来实现立式离心泵和卧式离心泵的相互转换。如图1和图2所示,立式离心泵和卧式离心泵的结构中,泵体2、驱动机构、离心机构是相同的,进水机构1和出水机构4是不同的,本实施例的立式离心泵和卧式离心泵分别具有专用的进水机构1和出水机构4。本实施例的一种立卧两用式自吸离心泵,采用可拆卸的进水机构1和出水机构4代替传统自吸离心泵的固定连接的吸入和排出腔室,简化了泵体2结构,提高了生产加工的效率;而且本实施例提供的离心泵的主要部件通用,卧式离心泵和立式离心泵的相互转换仅需替换不同的进水机构1和出水机构4,扩大了使用范围,降低了生产成本。优选地,所述离心机构包括导叶5、叶轮6,所述导叶5设于所述叶轮6远离所述驱动机构的一侧,所述导叶5与所述叶轮6围成用于输送液体的离心腔。其中,叶轮6在驱动机构的作用下做高速旋转运动,进入离心腔中的水在叶轮6的作用下,也开始高速旋转,进而发生离心运动,水不断的被甩向叶轮6边缘,然后通过出水通道离开离心腔,进入出水机构4,从出水机构4的出水口流出。上述结构中,一定范围内,泵体2具有通用性,泵体2可容置不同外径的叶轮6与相应的导叶5,通用泵体2只需配套不同的导叶5和叶轮6即可满足不同流量扬程要求,从而减少了模具数量,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如图1和图2所示,优选地,所述叶轮6包括叶片61、后泵盖62,所述后泵盖62设于所述叶片61与所述驱动机构之间。其中,如上所述,如图7至图9所示,叶轮6优选采用包括叶片61、后泵盖62的半开式叶轮6,半开式叶轮6适用范围广,适应性强,适于输送清水或含有固体颗粒、纤维等悬浮物的近似清水的液体;且相对于闭式叶轮6,半开式叶轮6的制造难度较低,从而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优选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8,所述叶轮6套接于所述电机8的输出轴上。目前,立式和卧式自吸离心泵分别有分离式和直联式两种电机联接方式,分离式由于带轴承座,所以泵组较长,需要占用较多的空间,直联式虽然相对缩短了泵组长度,但是由于泵轴直接套在电机式输出轴上,维修拆卸非常困难。本实施例采用无泵轴结构,将叶轮6套接于所述电机8的输出轴上,解决了上述问题,由于取消了泵轴,拆装非常方便,且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少。优选地,所述泵体2上设有进水口、出水口,所述进水口与所述进水机构1连通,所述出水口与所述出水机构4连通。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本体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和出水口附近分别设有与进水机构1、出水机构4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其中,优选采用螺接的方式将进水机构1和出水机构4固定在泵体2上;请参阅图1和图2,可以看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立卧两用式自吸离心泵,其特征在于,包括泵体(2)、驱动机构、设于所述泵体(2)内腔中的离心机构以及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泵体(2)上的进水机构(1)和出水机构(4),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离心机构连接,所述离心机构分别与所述进水机构(1)、所述出水机构(4)连通,通过分别更换所述进水机构(1)、所述出水机构(4)来实现立式离心泵和卧式离心泵的相互转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卧两用式自吸离心泵,其特征在于,包括泵体(2)、驱动机构、设于所述泵体(2)内腔中的离心机构以及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泵体(2)上的进水机构(1)和出水机构(4),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离心机构连接,所述离心机构分别与所述进水机构(1)、所述出水机构(4)连通,通过分别更换所述进水机构(1)、所述出水机构(4)来实现立式离心泵和卧式离心泵的相互转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卧两用式自吸离心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机构包括导叶(5)、叶轮(6),所述导叶(5)设于所述叶轮(6)远离所述驱动机构的一侧,所述导叶(5)与所述叶轮(6)围成用于输送液体的离心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卧两用式自吸离心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6)包括叶片(61)、后泵盖(62),所述后泵盖(62)设于所述叶片(61)与所述驱动机构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卧两用式自吸离心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8),所述叶轮(6)套接于所述电机(8)的输出轴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卧两用式自吸离心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2)上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庆华张东林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德华泵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