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支重轮及履带式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1521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4: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支重轮及履带式车辆,涉及支重轮技术领域。支重轮包括第一轮体和第二轮体,其中,所述第一轮体与所述第二轮体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轮体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轴套,所述第一轴套与所述第一轮体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轮体的内部设置有第二轴套,所述第二轴套与所述第二轮体可拆卸连接。该支重轮采用可拆卸式连接的方式进行组装,能够有效地降低维护的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支重轮及履带式车辆
本技术涉及支重轮
,尤其涉及一种支重轮及履带式车辆。
技术介绍
对于起重机等履带式车辆而言,支重轮是工程机械行走机构的关键部件。支重轮是广泛应用于履带式起重机、履带式起重机等履带式工程机械的底盘承载件。支重轮主要将机体重量通过履带传给地面,并在履带上滚动,阻止履带对机架产生横向相对移动。由于车辆在运行过程中,支重轮经常在泥水、尘土等恶劣的环境中工作,同时还要承受强烈的冲击,所以支重轮容易受到损坏。支重轮常见的问题是轮体的磨损,其中,在日常的使用过程中,轮体内、外表面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磨损。现在的支重轮会采用整体铸造的方式一体式成型或采用焊接的方式组成一体,所以,一旦轮体磨损到一定程度,支重轮就需要整体进行更换,而这使得维护成本十分高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支重轮及履带式车辆,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支重轮存在维护成本高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支重轮,包括第一轮体和第二轮体,其中,所述第一轮体与所述第二轮体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轮体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轴套,所述第一轴套与所述第一轮体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轮体的内部设置有第二轴套,所述第二轴套与所述第二轮体可拆卸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轮体和所述第二轮体之间设置有与两者保持相对固定的中间套管。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轴套和所述第二轴套均伸入到所述中间套管的内部,其中,所述第一轴套和所述第二轴套均与所述中间套管过盈配合。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中间套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轮体和所述第二轮体过盈配合。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中间套管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插接部和第二插接部;其中,所述第一插接部插入至所述第一轮体内并与之过盈配合,所述第二插接部插入至所述第二轮体内并与之过盈配合。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轴套与所述第一轮体过盈配合;所述第二轴套与所述第二轮体过盈配合。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重轮的内部转动设置有转动轴,其中,所述转动轴穿过所述第一轴套和所述第二轴套。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重轮还包括用于对所述转动轴提供润滑的润滑结构。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润滑结构包括润滑槽,所述润滑槽用于存储润滑剂;其中,所述第一轴套和所述第二轴套的内壁上均设置有所述润滑槽。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履带式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支重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出一种支重轮,包括第一轮体和第二轮体。由于第一轮体与第二轮体可拆卸连接,所以,在对支重轮进行维护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只对第一轮体和第二轮体中磨损相对较为严重的一方进行更换即可。支重轮在工作过程中,通过第一轴套和第二轴套可以有效地保护到第一轮体和第二轮体的内壁,避免第一轮体和第二轮体的内表面出现磨损。其中,当第一轴套或第二轴套磨损到一定程度,可以对其进行拆卸更换,而无需更换第一轮体或第二轮体。该支重轮为分体式的结构,且采用可拆卸式连接的方式进行组装,能够有效地降低维护的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示出了一种支重轮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中支重轮的爆炸示意图;图3示出了实施例一中一种设置有转动轴的支重轮的剖视图;图4示出了实施例一中一种第一轮体的透视图;图5示出了一种第一轴套的示意图;图6示出了一种润滑系统的示意图;图7示出了实施例二中一种支重轮的剖视图;图8示出了实施例二中一种中间套管的示意图;图9示出了实施例二中一种第一轮体的示意图;图10示出了实施例二中一种第二轮体的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21-第一轮体;2,22-第二轮体;3-第一轴套;4-第二轴套;5-装配通孔;6-法兰;7,23-中间套管;8-转动轴;9-润滑槽;10-安装通孔;11-输送通路;12-注油器;13-电动润滑泵;14-润滑分配器;15-主管路;16-第一插接部;17-第二插接部;18-第一插接孔;19-第二插接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图2和图3,在本实施例中,提出一种支重轮,包括第一轮体1和第二轮体2,其中,第一轮体1与第二轮体2可拆卸连接。第一轮体1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轴套3,第一轴套3与第一轮体1可拆卸连接。第二轮体2的内部设置有第二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支重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轮体和第二轮体,其中,所述第一轮体与所述第二轮体可拆卸连接;/n所述第一轮体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轴套,所述第一轴套与所述第一轮体可拆卸连接;/n所述第二轮体的内部设置有第二轴套,所述第二轴套与所述第二轮体可拆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支重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轮体和第二轮体,其中,所述第一轮体与所述第二轮体可拆卸连接;
所述第一轮体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轴套,所述第一轴套与所述第一轮体可拆卸连接;
所述第二轮体的内部设置有第二轴套,所述第二轴套与所述第二轮体可拆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重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轮体和所述第二轮体之间设置有与两者保持相对固定的中间套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重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套和所述第二轴套均伸入到所述中间套管的内部,其中,所述第一轴套和所述第二轴套均与所述中间套管过盈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重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套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轮体和所述第二轮体过盈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重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套管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插接部和第二插接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俊杰陈卫胡浩江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三一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