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床的冷却液循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40781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4: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床的冷却液循环装置,涉及冷却液循环装置的技术领域。在现有技术中,车削工件时,通常采用喷淋冷却液来降温,由于缺乏必要的分离装置,因此在加工过程中,经常出现切屑堵塞使得冷却液无法正常循环使用。本方案包括车床本体,所述车床本体内设置有车削装置,车削装置下方设置有回收盒,回收盒内设置有第一过滤板,回收盒的下方连通有回收管,回收管的另一端连通至冷却液箱,冷却液箱内设置有插入至冷却液箱底部的吸水管,所述吸水管一端伸出于冷却液箱外部且与水泵连通,所述水泵的另一接口连通有柔性的冷却管,所述冷却管能够伸入至车削装置处。本方案具有能够减少冷却管堵塞,使得冷却液正常流出的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床的冷却液循环装置
本技术涉及冷却液循环装置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车床的冷却液循环装置。
技术介绍
车床主要用车刀对旋转的工件进行车削加工的机床。在车床上还可用钻头、扩孔钻、铰刀、丝锥、板牙和滚花工具等进行相应的加工。车床在车削工件时,车刀口高速运转,产生很大的热量,使摩擦表面发热,工件表面和车刀表面温度升到很高,如果不采取降温措施,很容易引起刀口和元件表面高温变形。通常采用喷淋冷却液来降温,冷却液则通过车床防护罩壳底盘的回流槽经过滤后回流到车床部件中的连通套管循环使用,由于缺乏必要的分离装置,因此在加工过程中,经常出现切屑堵塞使得冷却液无法正常循环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床的冷却液循环装置,本方案具有能够减少冷却管堵塞,使得冷却液正常流出的功能。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车床的冷却液循环装置,包括车床本体,所述车床本体内设置有车削装置,所述车削装置下方设置有回收盒,所述回收盒内设置有第一过滤板,所述回收盒的下方连通有回收管,所述回收管的另一端连通至冷却液箱,所述冷却液箱内设置有插入至冷却液箱底部的吸水管,所述吸水管一端伸出于冷却液箱外部且与水泵连通,所述水泵的另一接口连通有柔性的冷却管,所述冷却管能够伸入至车削装置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回收盒的设置,可以使得冷却工件时产生的冷却液与车削后产生的碎渣一同落入到回收盒内,然后经过第一过滤板的过滤作用,使得过滤后的冷却液进入到回收盒的底部,然后通过回收管流入至冷却液箱内进行回收,从而减少车削后的碎渣进入到冷却液箱的概率,回收后的冷却液会随着水泵的作用进入到冷却管内,对车削的工件进行喷淋冷却,从而使得本方案具有减少冷却管堵塞,使得冷却液正常流出的功能。进一步设置,所述冷却液箱内设置有第二过滤板,所述回收管和吸水管分别设置于第二过滤板的相对两侧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第二过滤板可以使得进入到冷却液箱体的冷却液,再次过滤,进一步的减少车削的碎渣进入到冷却管的概率。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过滤板包括有第一滤网和第二滤网,所述第一滤网位于第二滤网上方,所述第一滤网的滤孔大于第二滤网的滤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滤网和第二滤网和第二滤网的设置,且第一滤网的滤孔大于第二滤网的滤孔,可以使得车削后的较大的碎渣由第一滤网进行隔挡,较小的碎渣由第二滤网进行隔挡,从而减少了单层滤网容易被碎渣堵塞的问题,提高了冷却液回收的速率。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过滤板与回收盒可拆卸连接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过滤板与回收盒可拆卸连接设置,可以方便车削加工完毕之后,操作人员的后期清理工作,只需要将第一过滤板进行拆除并清理其表面的碎渣即可,从而提高了操作人员清理的效率。进一步设置,所述冷却管远离水泵的一端连通有多条并联的柔性的冷却支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条冷却支管的设置,可以将多条冷却支管不同角度的对准车削工件的位置,使得冷却液均匀的喷淋到车削工件的表面,从而提高了工件车削时冷却的均匀程度;另一方面,当车削的碎渣进入到冷却支管时,由于冷却支管设置有多条,所以当某一条冷却支管被堵塞之后,不会影响车削的进程,只需要调整其他没有被堵塞的冷却支管的角度,使得冷却液喷淋到车削工件的表面即可,从而提高了冷却液循环装置的稳定性。进一步设置,多条所述冷却支管与冷却管可拆卸连接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冷却支管与冷却管可拆卸连接设置,所以当冷却支管被碎渣堵塞之后,可以将堵塞的冷却支管进行拆卸和更换,而不必将整个冷却管进行拆除,从而提高了冷却液循环装置的实用性。进一步设置,多条所述冷却支管上均设置有截止阀。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截止阀的设置,可以方便操作人员对多条冷却支管的出水情况进行控制,当车削的工件较大时,可以开启更多的冷却支管,当车削的工件较小时,可以关闭多余的冷却支管。进一步设置,多条所述冷却支管的一端均设置有狭缝通道,所述狭缝通道一端连通冷却支管,另一端与外界连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狭缝通道的设置,可以使得从冷却支管流出的冷却液通过狭缝通道的作用瞬间加压,从而提高了冷却液喷淋的流速,提高了工件的冷却的效率,同时由于冷却液的流速较高,所以可以使得高速的冷却液对粘附在工件上的碎渣进行清理,从而方便了工件的加工。进一步设置,所述狭缝通道沿冷却支管的出水方向呈逐渐扩口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扩口设置的狭缝通道,可以使得经过狭缝通道加压后的冷却液由于扩口结构的影响,使得冷却液均匀的向外部扩散,提高了冷却液与车削工件的接触面积。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在本方案中,第一滤板和第二滤板的设置,可以对清理后的冷却液与车削后产生的碎渣进行分离,从而减少碎渣进入到冷却管的概率,减少冷却管的堵塞,使得冷却液能够正常流出;2.在本方案中,多条并联的冷却支管的设置,可以将多条冷却支管不同角度的对准车削工件的位置,使得冷却液均匀的喷淋到车削工件的表面;另一方面,当车削的碎渣进入到冷却支管时,由于冷却支管设置有多条,所以当某一条冷却支管被堵塞之后,不会影响车削的进程;3.在本方案中,扩口状的狭缝通道的设置,可以使得从冷却支管流出的冷却液瞬间加压,提高了冷却液喷淋的流速,并通过狭缝通道的扩口将冷却液均匀的向外部高速的扩散,提高冷却液与车削工件的接触面积。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一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一的剖视示意图;图3是图1中冷却支管的剖视图。图中,1、车床本体;2、车削装置;3、回收盒;4、第一过滤板;5、第一滤网;6、第二滤网;7、回收管;8、冷却液箱;9、吸水管;10、水泵;11、冷却管;12、第二过滤板;13、挡条;14、冷却支管;15、截止阀;16、狭缝通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如图1和图2所示,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车床的冷却液循环装置,包括车床本体1,车床本体1内设置有车削装置2,车削装置2下方设置有回收盒3,回收盒3内设置有平行于水平面的第一过滤板4,第一过滤板4包括有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滤网5和第二滤网6,第一滤网5位于第二滤网6上方,第一滤网5的滤孔大于第二滤网6的滤孔。从而可以使得冷却工件时产生的冷却液与车削后产生的碎渣一同落入到回收盒3的第一过滤板4上,车削后的较大的碎渣由第一滤网5进行隔挡,较小的碎渣由第二滤网6进行隔挡,从而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单层滤网的滤孔容易被碎渣堵塞的问题,然后经过过滤的冷却液会汇集到回收盒3的底部。回收盒3的底部连通有回收管7,回收管7的另一端连通至冷却液箱8,冷却液箱8位于回收盒3的下方,冷却液箱8内设置有插入至冷却液箱8底部的吸水管9,吸水管9一端伸出于冷却液箱8外部且与水泵10连通,水泵10位于冷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床的冷却液循环装置,包括车床本体(1),所述车床本体(1)内设置有车削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削装置(2)下方设置有回收盒(3),所述回收盒(3)内设置有第一过滤板(4),所述回收盒(3)的下方连通有回收管(7),所述回收管(7)的另一端连通至冷却液箱(8),所述冷却液箱(8)内设置有插入至冷却液箱(8)底部的吸水管(9),所述吸水管(9)一端伸出于冷却液箱(8)外部且与水泵(10)连通,所述水泵(10)的另一接口连通有柔性的冷却管(11),所述冷却管(11)能够伸入至车削装置(2)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床的冷却液循环装置,包括车床本体(1),所述车床本体(1)内设置有车削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削装置(2)下方设置有回收盒(3),所述回收盒(3)内设置有第一过滤板(4),所述回收盒(3)的下方连通有回收管(7),所述回收管(7)的另一端连通至冷却液箱(8),所述冷却液箱(8)内设置有插入至冷却液箱(8)底部的吸水管(9),所述吸水管(9)一端伸出于冷却液箱(8)外部且与水泵(10)连通,所述水泵(10)的另一接口连通有柔性的冷却管(11),所述冷却管(11)能够伸入至车削装置(2)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床的冷却液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液箱(8)内设置有第二过滤板(12),所述回收管(7)和吸水管(9)分别设置于第二过滤板(12)的相对两侧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床的冷却液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板(4)包括有第一滤网(5)和第二滤网(6),所述第一滤网(5)位于第二滤网(6)上方,所述第一滤网(5)的滤孔大于第二滤网(6)的滤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永明经正东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汽车发动机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