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刺榆的组织培养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331430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8:14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刺榆的组织培养方法,通过对刺榆外植体消毒、外植体的快繁培养、外植体无菌组培苗的获取、组培苗继代培养获得刺榆的幼苗。通过本申请提供的刺榆的组织培养方法培养的刺榆组培苗具有萌发率高、出芽数多、生长速度快的特点。

A tissue culture method of Ulmus pumil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刺榆的组织培养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植物培养
,尤其涉及一种刺榆的组织培养方法。
技术介绍
刺榆(Hemipteleadavidii(Hance)Planch)为榆科(Ulmaceae)刺榆属(HemipteleaPlanch)单属种植物,主要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华中、西北及朝鲜、俄罗斯远东等地区,常生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坡地次生林中。刺榆性喜沙土、耐干旱贫瘠、耐盐碱,可阻止沙流、积雪、降低风速,抗病能力强,其根系发达、侧根丰富,可以固定地表松土,改善土壤,常用于防风固沙,建造生物围栏等。其根皮、树皮及叶可入药,主治水肿、腹泻、痈肿及毒蛇咬伤等,种子可榨油。刺榆的刺、花、茎、叶中黄酮含量均较高,甚至高于银杏叶,研究证实具有抗凝血、降血脂、抗白血病、镇痛、抗炎等作用,有较高药用价值。刺榆叶中粗蛋白、全磷、钙等含量较高,可做为优良的饲料。有很高的生态和经济价值。但是,刺榆繁殖方式比较单一,种子育苗是主要繁殖方式,繁殖效率低下是限制其应用发展的主要瓶颈。组织培养作为一种高效的无性繁殖方法,既可以提高繁殖效率,又可以保留母株的优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刺榆的组织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n取刺榆母株发出的新稍,剪去叶片,用洗衣粉溶液浸泡,流水冲洗过夜,酒精消毒,次氯酸钠溶液浸泡,无菌水浸泡和冲洗,无菌滤纸吸干表面水份,获得消毒的外植体;/n将所述消毒的外植体,切去两端褐化部分,每个所述消毒的外植体留1-2个芽,接种至快繁培养基进行外植体快繁培养,所述快繁培养基成分为:DKW培养基+6-苄氨基嘌呤(6-BA)0.1-1mg/L+乙哚丁酸(IBA)0.01-0.2mg/L+硝酸铵0.5-2g/L+蔗糖20g/L+琼脂6.0g/L;/n所述外植体在所述快繁培养基培养过程中,挑出染菌外植体,获得外植体的无菌组培苗;/n从所述外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刺榆的组织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取刺榆母株发出的新稍,剪去叶片,用洗衣粉溶液浸泡,流水冲洗过夜,酒精消毒,次氯酸钠溶液浸泡,无菌水浸泡和冲洗,无菌滤纸吸干表面水份,获得消毒的外植体;
将所述消毒的外植体,切去两端褐化部分,每个所述消毒的外植体留1-2个芽,接种至快繁培养基进行外植体快繁培养,所述快繁培养基成分为:DKW培养基+6-苄氨基嘌呤(6-BA)0.1-1mg/L+乙哚丁酸(IBA)0.01-0.2mg/L+硝酸铵0.5-2g/L+蔗糖20g/L+琼脂6.0g/L;
所述外植体在所述快繁培养基培养过程中,挑出染菌外植体,获得外植体的无菌组培苗;
从所述外植体的无菌组培苗上挑选出可用于继代的有效芽,切成2~3cm,每个茎段上都带有至少1对腋芽,接种至所述快繁培养基上进行所述组培苗继代培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刺榆的组织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酒精消毒为75%酒精消毒30s。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刺榆的组织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次氯酸钠溶液浸泡为3%~5%的次氯酸钠溶液浸泡5min~10min。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刺榆的组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咸洋韩彪解孝满李文清乔婕徐婷庄振杰刘丹高广臣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林木种质资源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