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泡桐育苗用水肥缓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688820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6 09: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泡桐育苗用水肥缓释装置,属于水肥缓释设备领域。一种泡桐育苗用水肥缓释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上设有肥料罐和进水管,所述箱体内转动连接有叶轮,所述叶轮位置与进水管相匹配,所述肥料罐与箱体之间连接有下料管,所述下料管内转动连接有导料转轴,所述导料转轴上与下料管的内壁相贴,所述导料转轴上设有多组导料槽,所述导料转轴与叶轮之间设有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箱体侧壁设有驱动电机,所述箱体内转动连接有转动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叶轮、导料转轴的设置便于根据水流量控制肥料用量,波纹叶片的设置便于对混合液进行搅拌,抽排气机构、加热机构的设置便于对混合液进一步混合,并且防止低温导致稀释液结冰。液结冰。液结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泡桐育苗用水肥缓释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水肥缓释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泡桐育苗用水肥缓释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为了促进树木生长,尤其是泡桐栽培需要,人们需要对泡桐的根层土壤不断进行养分补充,俗称追肥,以提高土壤肥力,来维持高产的持续性,追肥的肥料一般分为颗粒肥和水溶肥两种,人工施肥费时费力,吸收效果差、施肥效率低、易伤根和断根等弊端,水肥缓释设备可以方便的对树木进行水肥的缓释。
[0003]但是,现有的缓释设备在进行缓释时不便于根据水流量控制肥料用量,导致用肥量过多或不足,影响泡桐的生长,而且,肥料与水混合不充分,导致施肥不均匀,同时不便于对稀释的废料进行加温,低温环境下稀释液容易结冰。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不便于根据水流量控制肥料用量,导致用肥量过多或不足,影响泡桐的生长,而且,肥料与水混合不充分,导致施肥不均匀,同时不便于对稀释的废料进行加温,低温环境下稀释液容易结冰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泡桐育苗用水肥缓释装置。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泡桐育苗用水肥缓释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上设有肥料罐和进水管,所述箱体内转动连接有叶轮,所述叶轮位置与进水管相匹配,所述肥料罐与箱体之间连接有下料管,所述下料管内转动连接有导料转轴,所述导料转轴上与下料管的内壁相贴,所述导料转轴上设有多组导料槽,所述导料转轴与叶轮之间设有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箱体侧壁设有驱动电机,所述箱体内转动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上固定连接有波纹叶片,所述箱体侧壁设有抽排气机构,所述转动轴上设有驱动抽排气机构的第二驱动机构,所述抽排气机构的输出端接入箱体内,所述抽排气机构内设有加热机构,所述箱体底部设有排料管,所述排料管上设有泵机。
[0007]优选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传动带,所述传动带连接在导料转轴与叶轮之间。
[0008]优选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凸轮,所述抽排气机构包括气缸,所述气缸内滑动连接有活塞,所述活塞上固定连接有推杆,所述推杆远离活塞的一端与凸轮侧壁的边缘转动连接,所述气缸上固定连接有进气管,所述气缸与箱体之间固定连接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位于箱体内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喷头,所述喷头上设有多组喷气管,所述进气管和排气管上均设有单向阀。
[0009]优选的,所述加热机构包括摩擦环和摩擦杆,所述摩擦环固定连接在气缸的内壁,所述摩擦杆固定连接在活塞底部,所述摩擦环与摩擦杆滑动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箱体侧壁设有电机罩,所述驱动电机位于电机罩内,所述进气管远离
气缸的一端接入电机罩内。
[0011]优选的,所述箱体底部设有自锁万向轮。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泡桐育苗用水肥缓释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3]1、该泡桐育苗用水肥缓释装置,工作人员向肥料罐内加注水肥,将外界水管与进水管相接,与此同时,启动驱动电机和泵机,进水管排入箱体内的水带动叶轮转动,叶轮通过第一驱动机构带动导料转轴转动,导料槽将肥料罐内的水肥沿下料管导入箱体内与水混合,进一步的,有进水管进入箱体内的水流速度越快,水肥导入箱体的速度越快,进一步的,驱动电机通过转动轴带动波纹叶片转动对箱体内的混合液进行搅拌混合,转动轴通过第二驱动机构带动抽排气机构将外界的气体排入箱体内对混合液进行鼓泡,使水肥与水混合的更加充分,同时,加热机构对经过抽排气机构的空气进行加热,进而使热气进入箱体内对混合液进行加温,防止低温环境导致混合液结冰,与此同时,泵机将箱体内的稀释液沿排料管排向施肥区域内。
[0014]2、该泡桐育苗用水肥缓释装置,叶轮通过传动带带动导料转轴转动。
[0015]3、该泡桐育苗用水肥缓释装置,通过凸轮、推杆带动活塞在气缸内往复移动,将外界的空气沿进气管抽入气缸内,再沿排气管排向喷头,由喷头喷向箱体,对箱体内的稀释液进行鼓泡混合。
[0016]4、该泡桐育苗用水肥缓释装置,摩擦环和摩擦杆在活塞往复移动时会相互摩擦产生热量对进入气缸内的气体进行加热,进而使气体排出后对箱体内的稀释液进行加温,防止稀释液在寒冷的天气下发生结冰。
[0017]5、该泡桐育苗用水肥缓释装置,气缸便于通过进气管将驱动电机工作产生的热量通过气体传输到箱体内对箱体内的稀释液进行加温。
[0018]6、该泡桐育苗用水肥缓释装置,通过自锁万向轮的设置便于箱体灵活移动。
[0019]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技术,通过叶轮、导料转轴的设置便于根据水流量控制肥料用量,波纹叶片的设置便于对混合液进行搅拌,抽排气机构、加热机构的设置便于对混合液进一步混合,并且防止低温导致稀释液结冰。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泡桐育苗用水肥缓释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泡桐育苗用水肥缓释装置A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箱体;101、肥料罐;102、进水管;2、叶轮;201、传动带;3、导料转轴;301、导料槽;4、驱动电机;401、电机罩;5、转动轴;501、波纹叶片;502、凸轮;6、排料管;601、泵机;7、气缸;701、活塞;702、推杆;703、进气管;704、排气管;705、喷头;706、摩擦环;707、摩擦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
[002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5]实施例1:
[0026]参照图1

2,一种泡桐育苗用水肥缓释装置,包括箱体1,箱体1上设有肥料罐101和进水管102,箱体1内转动连接有叶轮2,叶轮2位置与进水管102相匹配,肥料罐101与箱体1之间连接有下料管,下料管内转动连接有导料转轴3,导料转轴3上与下料管的内壁相贴,导料转轴3上设有多组导料槽301,导料转轴3与叶轮2之间设有第一驱动机构,箱体1侧壁设有驱动电机4,箱体1内转动连接有转动轴5,转动轴5上固定连接有波纹叶片501,箱体1侧壁设有抽排气机构,转动轴5上设有驱动抽排气机构的第二驱动机构,抽排气机构的输出端接入箱体1内,抽排气机构内设有加热机构,箱体1底部设有排料管6,排料管6上设有泵机601。
[0027]工作人员向肥料罐101内加注水肥,将外界水管与进水管102相接,与此同时,启动驱动电机4和泵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泡桐育苗用水肥缓释装置,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上设有肥料罐(101)和进水管(102),所述箱体(1)内转动连接有叶轮(2),所述叶轮(2)位置与进水管(102)相匹配,所述肥料罐(101)与箱体(1)之间连接有下料管,所述下料管内转动连接有导料转轴(3),所述导料转轴(3)上与下料管的内壁相贴,所述导料转轴(3)上设有多组导料槽(301),所述导料转轴(3)与叶轮(2)之间设有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箱体(1)侧壁设有驱动电机(4),所述箱体(1)内转动连接有转动轴(5),所述转动轴(5)上固定连接有波纹叶片(501),所述箱体(1)侧壁设有抽排气机构,所述转动轴(5)上设有驱动抽排气机构的第二驱动机构,所述抽排气机构的输出端接入箱体(1)内,所述抽排气机构内设有加热机构,所述箱体(1)底部设有排料管(6),所述排料管(6)上设有泵机(60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泡桐育苗用水肥缓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传动带(201),所述传动带(201)连接在导料转轴(3)与叶轮(2)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泡桐育苗用水肥缓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凸轮(50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仝伯强刘丹王磊庄振杰高广臣杨海平曹国玉牟进鹏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林木种质资源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