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树泡桐育苗根部防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90472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4 13: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树泡桐育苗根部防护装置,属于育苗防护技术领域,一种树泡桐育苗根部防护装置,包括框架、水箱和保护壳,所述框架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内壁转动连接有丝杆,所述底座内壁滑动连接有支撑板,所述丝杆与支撑板之间连接有第一传动机构,所述框架侧壁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保护壳顶部内壁固定连接有活塞,所述保护壳内壁转动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上固定连接有曲轴,所述曲轴与活塞之间转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便捷,通过活塞与弧形管的相互配合达到对树泡桐进行灌溉,通过电机与丝杆的相互配合达到便于移动,实用性大大提高。实用性大大提高。实用性大大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树泡桐育苗根部防护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育苗防护
,尤其涉及一种树泡桐育苗根部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泡桐别名:白花泡桐、大果泡桐,空桐木等,落叶乔木,常见树皮灰色、灰褐色或灰黑色,幼时平滑,老时纵裂,假二杈分枝,单叶,对生,叶大,卵形,全缘或有浅裂,具长柄,柄上有绒毛,喜光,较耐阴。喜温暖气候,耐寒性不强,泡桐属的树种都是原产于中国的,很早就被引种到越南、日本、和亚洲各地,但目前市场上,现有的树泡桐育苗根部防护装置,在对树泡桐育苗进行灌溉时只能对表面进行灌溉,使得根部不能很好的吸收水份以及不能便于移动,导致在天气寒冷时,造成树泡桐育苗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在对树泡桐育苗进行灌溉时只能对表面进行灌溉,使得根部不能很好的吸收水份以及不能便于移动,导致在天气寒冷时造成树泡桐育苗损坏等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树泡桐育苗根部防护装置。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树泡桐育苗根部防护装置,包括框架、水箱和保护壳,所述框架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内壁转动连接有丝杆,所述底座内壁滑动连接有支撑板,所述丝杆与支撑板之间连接有第一传动机构,所述框架侧壁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保护壳顶部内壁固定连接有活塞,所述保护壳内壁转动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上固定连接有曲轴,所述曲轴与活塞之间转动连接,所述框架内设有弧形管,所述活塞与水箱之间连接有第一管道,所述活塞与弧形管之间连接有第二管道,所述转动轴与电机之间连接有第二传动机构,所述电机与丝杆之间连接有第三传动机构。
[0006]优选的,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包括螺纹块、导向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螺纹块与丝杆螺纹连接,所述导向杆固定连接在底座内壁,所述螺纹块与导向杆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转动连接在螺纹块上,所述第二连接杆远离螺纹块一端与支撑板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板底部设有万向轮。
[0007]优选的,所述第三传动机构包括第一斜齿轮、第二气缸和第五斜齿轮,所述第一斜齿轮固定连接在电机输出端上,所述第二气缸固定连接在保护壳内壁,所述第二气缸输出端上转动连接有第四斜齿轮,所述第五斜齿轮固定连接在丝杆上。
[0008]优选的,所述第二传动机构包括第一气缸和第三斜齿轮,所述第一气缸固定连接在保护壳内壁,所述第一气缸输出端转动连接有第二斜齿轮,所述第三斜齿轮固定连接在转动轴上。
[0009]优选的,所述框架上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远离框架一端转动连接有圆弧固定板,所述圆弧固定板为对称设计的两个,两个所述圆弧固定板之间螺纹连接有螺纹杆。
[0010]优选的,所述水箱与保护壳分别固定连接在框架两侧,所述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内均设有单向阀。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树泡桐育苗根部防护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2]该树泡桐育苗根部防护装置,使用时,将树泡桐根部穿过圆弧固定板并且得伸入放置槽内,然后通过螺纹杆拧紧两个对称设计的圆弧固定板,使得圆弧固定板通过第一连接杆对树干与树根进行保护,当需要对育苗进行树泡桐进行灌溉时,启动第一气缸,第一气缸推动第二斜齿轮分别与第一斜齿轮和第三斜齿轮啮合连接,然后启动电机,电机通过第二传动机构带动转动轴转动,转动轴带动曲轴转动,曲轴带动活塞往复运动,将水箱内的水,通过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输送到弧形管内对树泡桐进行灌溉,使得树泡桐根部能更好的吸收水份。
[0013]当天气恶劣温度较低时,启动第二气缸,第二气缸推动第四斜齿轮分别与第一斜齿轮和第五斜齿轮啮合连接,然后启动电机,电机通过第三传动机构带动丝杆转动,丝杆通过第一传动机构带动支撑板向下移动,使得万向轮与地面接触,将框架顶起对其进行移动到室内。
[0014]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便捷,通过活塞与弧形管的相互配合达到对树泡桐进行灌溉,通过电机与丝杆的相互配合达到便于移动,实用性大大提高。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树泡桐育苗根部防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树泡桐育苗根部防护装置图1中A 部分的放大图;
[0017]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树泡桐育苗根部防护装置圆弧固定板的俯视图。
[0018]图中:1、框架;101、底座;102、弧形管;2、第一连接杆;201、圆弧固定板;202、螺纹杆;3、电机;301、第一斜齿轮;4、第一气缸;401、第二斜齿轮;5、转动轴;501、第三斜齿轮;502、曲轴; 6、活塞;601、第一管道;602、第二管道;603、单向阀;7、水箱; 8、保护壳;9、第二气缸;901、第四斜齿轮;10、丝杆;1001、第五斜齿轮;1002、螺纹块;11、导向杆;12、第二连接杆;1201、支撑板;13、万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1]参照图1

3,一种树泡桐育苗根部防护装置,包括框架1、水箱7和保护壳8,框架1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101,底座101内壁转动连接有丝杆10,底座101内壁滑动连接有支撑板
1201,丝杆10与支撑板1201之间连接有第一传动机构,框架1侧壁固定连接有电机3,保护壳8顶部内壁固定连接有活塞6,保护壳8内壁转动连接有转动轴5,转动轴5上固定连接有曲轴502,曲轴502与活塞6之间转动连接,框架1内设有弧形管102,活塞6与水箱7之间连接有第一管道601,活塞6与弧形管102之间连接有第二管道602,转动轴5与电机3之间连接有第二传动机构,电机3与丝杆10之间连接有第三传动机构。
[0022]第一传动机构包括螺纹块1002、导向杆11和第二连接杆12,螺纹块1002与丝杆10螺纹连接,导向杆11固定连接在底座101内壁,螺纹块1002与导向杆11滑动连接,第二连接杆12转动连接在螺纹块1002上,第二连接杆12远离螺纹块1002一端与支撑板1201转动连接,支撑板1201底部设有万向轮13;第一传动机构用于驱动支撑板1201向下移动,使得万向轮13与地面接触起到便于移动的效果。
[0023]第三传动机构包括第一斜齿轮301、第二气缸9和第五斜齿轮 1001,第一斜齿轮301固定连接在电机3输出端上,第二气缸9固定连接在保护壳8内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树泡桐育苗根部防护装置,包括框架(1)、水箱(7)和保护壳(8),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101),所述底座(101)内壁转动连接有丝杆(10),所述底座(101)内壁滑动连接有支撑板(1201),所述丝杆(10)与支撑板(1201)之间连接有第一传动机构,所述框架(1)侧壁固定连接有电机(3),所述保护壳(8)顶部内壁固定连接有活塞(6),所述保护壳(8)内壁转动连接有转动轴(5),所述转动轴(5)上固定连接有曲轴(502),所述曲轴(502)与活塞(6)之间转动连接,所述框架(1)内设有弧形管(102),所述活塞(6)与水箱(7)之间连接有第一管道(601),所述活塞(6)与弧形管(102)之间连接有第二管道(602),所述转动轴(5)与电机(3)之间连接有第二传动机构,所述电机(3)与丝杆(10)之间连接有第三传动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树泡桐育苗根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包括螺纹块(1002)、导向杆(11)和第二连接杆(12),所述螺纹块(1002)与丝杆(10)螺纹连接,所述导向杆(11)固定连接在底座(101)内壁,所述螺纹块(1002)与导向杆(11)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12)转动连接在螺纹块(1002)上,所述第二连接杆(12)远离螺纹块(1002)一端与支撑板(12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丹仝伯强王磊李猛徐婷张继良高广臣井琪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林木种质资源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