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番茄组培用培养基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31428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8: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番茄组培用培养基及其应用,涉及组培技术领域,包括获得无菌苗,选取无菌苗子叶作为外植体切割后以背面向上的姿势放入由MS+1.0mg/L 6‑BA+0.2mg/L IAA组成的诱导培养基内培养,将分化出不定芽的挑出作为愈伤组织,将愈伤组织转入由MS+2.0mg/L 6‑BA+0.2mg/L IAA组成的增殖培养基内培养,且转入时将愈伤组织底部按入增殖培养基内培养,将愈伤组织上高度达到3cm的不定芽在其与愈伤组织结合处切割并插入由MS+2mg/L IAA的生根培养基内进行培养,带生根培养基内植株生长高度达8~10cm时,向培养基内加入无菌水并在室温下炼苗2~3d后直接栽种于营养土中,采用贴接法将培养号的接穗与砧木嫁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建立了适合工厂化育苗手段的番茄快繁技术体系。

A medium for tomato tissue culture and its appl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番茄组培用培养基及其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组培嫁接
,具体为一种番茄组培用培养基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目前学术界针对番茄组织培养,其激素配方种类多样,类目繁杂,虽有较为成熟的快繁体系,但是对于诱导、增殖、生根等培养基的具体配方,各有其理论依据。目前众多研究人员探索出的方法,多偏向于理论研究,缺少实际工厂化应用发面的探索,且方法各异,使用激素种类多,配方不统一,操作繁琐,对操作者要求较高,不适合工厂实际操作。因此,提供一种番茄组培用培养基和快繁体系是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番茄组培用培养基及其应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缺少番茄快繁体系和组培用培养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番茄组培用培养基,所述培养基包括诱导培养基、增殖培养基生根培养基,其中:诱导培养基具体为:MS+1.0mg/L6-BA+0.2mg/LIAA;增殖培养基具体为:MS+2.0mg/L6-BA+0.2mg/LIAA;生根培养基具体为:MS+2mg/LIAA。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利用上述培养基进行番茄组培的方法,该方法具体为:步骤1、选择无粘结、颗粒饱满、大小差异接近的番茄种子,低温4℃无菌水浸种12h,75%乙醇消毒5min后放入15%次氯酸钠中15min,取出冲洗后放入MS培养基内,遮光处理后放入光照培养箱,培养箱光照16h,黑暗8h,光照强度2000LX,温度26℃,待种子发芽至两片子叶完全展开之时,获得无菌苗;步骤2、选取无菌苗子叶作为外植体切割后以背面向上的姿势放入诱导培养基内培养,将分化出不定芽的挑出作为愈伤组织;步骤3、将愈伤组织转入增殖培养基内培养,且转入时将愈伤组织底部按入增殖培养基内培养,将愈伤组织上高度达到3cm的不定芽在其与愈伤组织结合处切割并插入生根培养基内进行培养;步骤4、带生根培养基内植株生长高度达8~10cm时,向培养基内加入无菌水并在室温下炼苗2~3d后直接栽种于营养土中;步骤5、采用贴接法将培养号的接穗与砧木嫁接。进一步,步骤2还包括对存在污染的外植体及时清理。进一步,步骤3中生根培养基的ph值不大于6.5。进一步,贴接法具体为:将4-6片真叶的砧木离地5cm做用斜切45°,再将2-3片真叶的接穗呈45°斜切,将二者贴合后利用嫁接夹固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筛选出了番茄组培用的诱导培养基、增殖培养基以及生根培养基,并确定IAA与6-BA为三种培养基的添加激素,建立了适合工厂化育苗手段的番茄快繁技术体系;结合嫁接技术,为今后批量化规模化育苗供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附图说明图1为愈伤组织诱导过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实施例选用品种为‘毛粉812’的番茄种子,砧木品种为‘浙砧一号’,通过组织培养和嫁接实验,较为系统、全面的探讨在番茄组织培养再生体系中的影响因素,获取最优的培养基和嫁接方法,具体操作如下:1、无菌苗的获取及培养选择无粘结、颗粒饱满、大小差异接近的番茄种子,分成AB两组,A组用常温无菌水浸泡12h,B组用4℃低温无菌水浸泡12h,在无菌工作台中利用75%乙醇消毒5min,再倒入15%次氯酸钠中15min。将消毒完的种子倒入灭菌后的50ml离心管中,用无菌水进行冲洗,震荡五秒后将水倒出,重复进行三次后更换新的离心管,继续上述步骤,待更换五次离心管后,将种子倒入无菌滤纸上,用镊子夹入MS培养基,每瓶培养基均匀分布50粒种子。将点好种子的培养基分别进行遮光1和不遮光2处理,然后放入光照培养箱,观察种子的发芽天数及发芽势。培养箱光照16h,黑暗8h,光照强度2000LX,温度26℃,5~6d后获得无菌苗。种子发芽势=M1/M×100%(M1为发芽势天数内的正常发芽粒数,M为供试种子粒数),实验重复三次,统计结果如下。不同处理方法对番茄种子萌发外植体的影响方法发芽时间(天)发芽势(%)发芽总天数A1632.7b12A2815.3b14B1495.3a9B2724.0b12表1由表1可知,常温浸种萌芽时间晚于低温浸种2d,遮光处理相较于不遮光,萌芽速度要快2~3d,且经过低温浸种的种子萌发成具有两片完整子叶的无菌苗相较于常温萌芽,早1d。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后继实验中选用低温遮光处理种子。2、诱导培养基在无菌工作台中将经过高压灭菌的MS培养基冷却至35℃左右,再加入相应浓度且经过过滤灭菌的IAA和6-BA,并将瓶内ph滴定至6.0。IAA设置3个浓度梯度,分别为0.1mg/L、0.2mg/L、0.3mg/L;6-BA设置3个浓度梯度,分别为0.8mg/L、1.0mg/L、1.2mg/L。两两组合,获得的九种(如表2)培养基依次倒入培养皿,待凝固后放入外植体进行试验。其中外植体采用以下方式获得:在无菌工作台内选取萌发出两片完整子叶的无菌苗,以子叶及下胚轴为外植体,下胚轴选取根部以上,子叶及生长点以下部位进行切割,子叶选取叶柄之前部分进行切割,分别将下胚轴和子叶切割成0.8×5mm、3×5mm小片段。将切割好的子叶外植体分两种放置方式放入诱导培养基,正面向上和背面向上,每个培养基放入20个外植体,均匀分布,进行若干次重复,三十天后观察其愈伤组织诱导率和不定芽诱导率。每日观察各培养基外植体的生长情况,对存在污染的外植体及时清理,并在适当的条件进行转盘。每隔10d,观察各培养基内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情况,统计愈伤组织诱导率、不定芽诱导率,其结果如表3-5。愈伤组织诱导率(%)=诱导出愈伤组织的外植体数/外植体总数×100%不定芽诱导率(%)=诱导出芽的外植体数/外植体总数×100%。不同激素浓度配比处理6-BA(mg/L)IAA(mg/L)处理6-BA(mg/L)IAA(mg/L)Ⅰ0.80.1Ⅵ1.00.3Ⅱ0.80.2Ⅶ1.20.1Ⅲ0.80.3Ⅷ1.20.2Ⅳ1.00.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番茄组培用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基包括诱导培养基、增殖培养基生根培养基,其中:诱导培养基具体为:MS+1.0mg/L 6-BA+0.2mg/L IAA;/n增殖培养基具体为:MS+2.0mg/L 6-BA+0.2mg/L IAA;/n生根培养基具体为:MS+2mg/L IAA。/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番茄组培用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基包括诱导培养基、增殖培养基生根培养基,其中:诱导培养基具体为:MS+1.0mg/L6-BA+0.2mg/LIAA;
增殖培养基具体为:MS+2.0mg/L6-BA+0.2mg/LIAA;
生根培养基具体为:MS+2mg/LIAA。


2.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培养基进行番茄组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具体为:
步骤1、选择无粘结、颗粒饱满、大小差异接近的番茄种子,低温4℃无菌水浸种12h,75%乙醇消毒5min后放入15%次氯酸钠中15min,取出冲洗后放入MS培养基内,遮光处理后放入光照培养箱,培养箱光照16h,黑暗8h,光照强度2000LX,温度26℃,待种子发芽至两片子叶完全展开之时,获得无菌苗;
步骤2、选取无菌苗子叶作为外植体切割后以背面向上的姿势放入诱导培养基内培养,将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世东彭喜璇侯金锋凤旭鸣王蓉贾邵柯汪承刚袁凌云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