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热部单元、加热部单元的安装方法、二元装置及船舶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301325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9:51
目的是提供一种降低匹配于各个壳体而设计加热部的必要性的技术。本申请公开一种将动作介质在与被从增压器向发动机供给的增压空气的热交换下加热的加热部单元。加热部单元具备:加热部,被配置在形成有从前述增压器向前述发动机的前述增压空气的流路的壳体内;以及阻挡部件,抑制不经过前述加热部而经过前述加热部与前述壳体的内表面之间的空隙的前述增压空气的流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加热部单元、加热部单元的安装方法、二元装置及船舶
本专利技术涉及使动作介质在与从增压器向发动机供给的增压空气的热交换下蒸发的加热部单元、加热部单元的安装方法、具备加热部单元的二元(binary)装置及具备二元装置的船舶。
技术介绍
利用从增压器向发动机供给的增压空气的热得到电力或其他能量的技术是已知的(参照专利文献1)。为了将增压空气的热回收,在从增压器向发动机的增压空气的流路中配置有与增压空气热交换的动作介质流动的加热部(例如,蒸发部、预热部及过热部)。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15937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形成有从增压器向发动机的增压空气的流路的壳体的大小及形状是多种多样的。以往,加热部与搭载加热部的壳体的大小及形状匹配而各自设计。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降低匹配于各个壳体而设计加热部的必要性的技术。用来解决课题的手段有关本专利技术的一技术方案的加热部单元构成为,将动作介质在与被从增压器向发动机供给的增压空气的热交换下加热。加热部单元具备:加热部,被配置在形成有从前述增压器向前述发动机的前述增压空气的流路的壳体内;以及阻挡部件,抑制经过前述加热部与前述壳体的内表面之间的空隙的前述增压空气的流动。根据上述结构,由于设有阻挡部件,所以能够有效率地使增压空气向加热部流入。除此以外,仅通过变更阻挡部件的大小及形状,就能够不变更加热部的设计而使较多的增压空气向加热部流入。关于上述结构,前述阻挡部件也可以被配置在前述增压空气的流动方向上的前述加热部的上游端与前述壳体的前述内表面之间。根据上述结构,由于阻挡部件使加热部的上游端的周围的空隙变窄,所以经过与加热部的上游端邻接的空隙的增压空气变少,较多的增压空气向加热部的上游端流入。结果,加热部能够使动作介质与增压空气有效率地热交换。关于上述结构,前述阻挡部件也可以由平板部件构成。根据上述结构,由于阻挡部件由平板部件构成,所以对于阻挡部件的设计变更及加工较容易。有关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技术方案的安装方法,被用于具有将动作介质在与被从增压器向发动机供给的增压空气的热交换下加热的加热部的加热部单元的安装。安装方法具备:在形成有从前述增压器向前述发动机的前述增压空气的流路的壳体内将前述加热部固定;以及将阻挡部件在前述壳体内固定,以使前述壳体的内表面与前述加热部之间的空隙的宽度变窄或将前述空隙堵塞。有关本专利技术的再另一技术方案的二元装置具备上述的加热部单元。二元装置具备:泵,将前述动作介质向前述加热部单元供给;膨胀机,借助被前述加热部单元加热的前述动作介质的膨胀作用而被驱动;发电机,被前述膨胀机驱动;以及冷凝器,将在前述膨胀机进行了工作的前述动作介质冷凝。有关本专利技术的再另一技术方案的船舶具备上述二元装置。专利技术效果上述技术能够降低匹配于各个壳体而设计加热部的必要性。附图说明图1是二元装置的概略图。图2是发动机的周围的流路的概略图。图3是壳体的概略性的俯视图。图4是配置在其他壳体内的蒸发部的概略性的俯视图。图5是阻挡(baffle)部件的概略性的剖视图。图6是阻挡部件的概略性的剖视图。图7是阻挡部件的概略性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说明构成为从被从增压器101向船舶用的发动机102供给的增压空气回收热的例示性的二元装置100。图1是二元装置100的概略图。图2是发动机102的周围的流路的概略图。参照图1及图2说明二元装置100。增压器101被配置在比发动机102高的位置。在增压器101与发动机102之间,形成有排气线路103及供气线路106。供气线路106为了将由增压器101生成的增压空气向发动机102导引而使用。排气线路103为了将排气气体从发动机102向增压器101导引而使用。增压器101包括与排气线路103连接的涡轮104和被涡轮104驱动的压缩机105。涡轮104构成为,借助经由排气线路103流入的排气气体的膨胀作用而被驱动而内部的转子旋转。压缩机105与涡轮104的转子机械地连接,构成为,如果涡轮104的转子旋转,则将外部气体抽吸并将所抽吸的空气压缩。压缩机105的喷出口与供气线路106的上游端连接。供气线路106的下游端与发动机102的吸气口连接。供气线路106的下游部位如图2所示,由壳体121~127构成。供气线路106形成有将借助压缩机105中的压缩生成的增压空气向发动机102导引的流路。增压空气经由供气线路106向下方流动,被向发动机102供给。二元装置100为了将在供气线路106中流动的增压空气的热回收而设置。二元装置100包括从增压空气将热回收的动作介质流动的循环路110、配置在循环路110上的泵111、蒸发部112、膨胀机113及冷凝器114、以及被膨胀机113驱动的发电机115。蒸发部112、膨胀机113及冷凝器114配置为,被泵111喷出的动作介质依次经过它们。蒸发部112被配置在壳体122内。蒸发部112是加热部的一例。循环路110具有在壳体122的外侧配管的流入管118及流出管119、和配置在壳体122内的歧管116、117。流入管118与泵111及歧管116连接。歧管116在增压空气的流动方向上被配置在歧管117的下游侧(即,歧管117的下侧)。流入管118及歧管116为了将从泵111喷出的液相的动作介质向蒸发部112供给而配管。流出管119与歧管117及膨胀机113连接。流出管119及歧管117为了将从蒸发部112排出的动作介质向膨胀机113供给而配管。蒸发部112构成为,使被泵111喷出的液相的动作介质在壳体122内在与增压空气热交换下蒸发。膨胀机113具有借助由蒸发部112气化的动作介质的膨胀作用而旋转的内部转子(未图示)。内部转子与发电机115连接。在内部转子的旋转下,发电机115生成电力。冷凝器114构成为,使从膨胀机113排出的气相的动作介质与从外部供给的冷却流体(例如海水)热交换,生成液相的动作介质。壳体121~123在大致铅直方向上连接设置,以形成将增压空气向下方导引的流路。壳体121具有形成有宽度比较窄的流路的上部161、和形成有随着从上部161朝向下方而变宽的流路截面的下部162。壳体122是与壳体121的下端连接的大致矩形筒状的部件。壳体123是与壳体122的下端连接的大致矩形筒状的部件。这些壳体122、123形成有比壳体121的上部161宽的流路。壳体124是具有比壳体123的下端的开口区域宽的朝上的开口区域的部件。对于与壳体123的下端的开口区域重叠的壳体124的开口区域赋予了附图标记128。对于相对于开口区域128在大致水平方向上相邻的壳体124的开口区域赋予附图标记129。壳体124构成为,将从开口区域128流入的增压空气向大致水平方向导引,将在大致水平方向上流动的增压空气经由开口区域129朝上排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加热部单元,将动作介质在与被从增压器向发动机供给的增压空气的热交换下加热,其特征在于,/n具备:/n加热部,被配置在形成有从前述增压器向前述发动机的前述增压空气的流路的壳体内;以及/n阻挡部件,抑制经过前述加热部与前述壳体的内表面之间的空隙的前述增压空气的流动。/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508 JP 2019-0883121.一种加热部单元,将动作介质在与被从增压器向发动机供给的增压空气的热交换下加热,其特征在于,
具备:
加热部,被配置在形成有从前述增压器向前述发动机的前述增压空气的流路的壳体内;以及
阻挡部件,抑制经过前述加热部与前述壳体的内表面之间的空隙的前述增压空气的流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部单元,其特征在于,
前述阻挡部件被配置在前述增压空气的流动方向上的前述加热部的上游端与前述壳体的前述内表面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加热部单元,其特征在于,
前述阻挡部件由平板部件构成。


4.一种加热部单元的安装方法,所述加热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足立成人西村和真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