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孙劲松专利>正文

一种内燃机能量回收利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83885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燃机能量回收利用结构,设置在内燃机机体上,包括摆动杠杆和双作用柱塞泵;沿左右方向摆放设置的摆动杠杆的杆体铰接设置在内燃机机体上,摆动杠杆的一端伸入至活塞缸内、且位于活塞的下方;双作用柱塞泵包括一对同轴设置的、且腔口对置设置的柱塞腔,一根柱塞杆同时滑动配合设置在两个柱塞腔内,双作用柱塞泵的机体平行于活塞缸设置、并固定安装在内燃机机体上,双作用柱塞泵的柱塞杆中部与摆动杠杆的另一端铰接安装连接;活塞的下端面和卡兰连接头的上端面上对应摆动杠杆的位置分别设有压接面或压接部件。本内燃机能量回收利用结构简单、便于实施,能够将损失的惯性势能进行利用,进而实现提高内燃机的能量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燃机能量回收利用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能量回收机构,具体是一种适用于往复活塞式内燃机的动能回收结构,属于内燃机

技术介绍
内燃机是通过使燃料在机器内部燃烧,并将其放出的热能直接转换为动力的热力发动机。广义上的内燃机不仅包括往复活塞式内燃机、旋转活塞式发动机和自由活塞式发动机,也包括旋转叶轮式的喷气式发动机,但通常所说的内燃机是指活塞式内燃机。活塞式内燃机以往复活塞式最为普遍,活塞式发动机的工作过程通常包括进气、压缩、膨胀做功和排气,即通过燃料在发动机缸体内燃烧将热能转换成机械能,第三冲程做功时,活塞上方受力,向下加速运动,通过连杆对曲轴做功,使曲轴转速更快,做功完成后的燃料废气直接排出发动机缸体,活塞部分产生的作用力只有不到1/3的力产生扭矩,其余的分离与缸体内壁产生严重摩擦力、致使高温现象;另一方面,活塞的往复运动方向的中心线经过曲轴的轴心线时(即上止点和下止点位置),有效力臂很小、能量转换率较低;再一方面,活塞做往复加减速运动,损失大量的活塞惯性能量。因此活塞式发动机的最大缺点就是能量利用率偏低,只有约为30%左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燃机能量回收利用结构,内燃机机体内设有活塞缸(1)、活塞(2)、活塞连杆(3)、曲轴(4),分布有曲轴配重的曲轴(4)通过卡兰连接头(5)与活塞连杆(3)的底端铰接安装连接,活塞连杆(3)的顶端通过活塞销与活塞(2)铰接安装连接,活塞(2)滑动配合设置在活塞缸(1)内;其特征在于,/n内燃机能量回收利用结构设置在内燃机机体上,包括摆动杠杆(6)和双作用柱塞泵(7);沿左右方向摆放设置的摆动杠杆(6)的杆体铰接设置在内燃机机体上,摆动杠杆(6)的一端伸入至活塞缸(1)内、且位于活塞(2)的下方;双作用柱塞泵(7)包括一对同轴设置的、且腔口对置设置的柱塞腔,一根柱塞杆同时滑动配合设置在两...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燃机能量回收利用结构,内燃机机体内设有活塞缸(1)、活塞(2)、活塞连杆(3)、曲轴(4),分布有曲轴配重的曲轴(4)通过卡兰连接头(5)与活塞连杆(3)的底端铰接安装连接,活塞连杆(3)的顶端通过活塞销与活塞(2)铰接安装连接,活塞(2)滑动配合设置在活塞缸(1)内;其特征在于,
内燃机能量回收利用结构设置在内燃机机体上,包括摆动杠杆(6)和双作用柱塞泵(7);沿左右方向摆放设置的摆动杠杆(6)的杆体铰接设置在内燃机机体上,摆动杠杆(6)的一端伸入至活塞缸(1)内、且位于活塞(2)的下方;双作用柱塞泵(7)包括一对同轴设置的、且腔口对置设置的柱塞腔,一根柱塞杆同时滑动配合设置在两个柱塞腔内,双作用柱塞泵(7)的机体平行于活塞缸(1)设置、并固定安装在内燃机机体上,双作用柱塞泵(7)的柱塞杆中部与摆动杠杆(6)的另一端铰接安装连接;活塞(2)的下端面和卡兰连接头(5)的上端面上对应摆动杠杆(6)的位置分别设有压接面或压接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能量回收利用结构,其特征在于,摆动杠杆(6)和双作用柱塞泵(7)分别相对于活塞缸(1)左右对称设置为两套。


3.根据权利要求1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劲松
申请(专利权)人:孙劲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