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炉冲渣水及乏汽余热利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300072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9: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炉冲渣水及乏汽余热利用系统,包括高炉和与高炉相连通的水渣池,水渣池上方设有乏汽放散塔,水渣池的一侧设有用于对水渣池内的高温熔渣冲击冷却的喷水泵,喷水泵与蓄水池相连通,还包括风机、抽水泵和余热回收装置,余热回收装置内设有相互换热的热介质通道和冷水通道;其中,乏汽放散塔和水渣池分别通过风机和抽水泵与所述热介质通道的入口端相连通,热介质通道的出口端与蓄水池相连通;冷水通道的入口端连通冷水源,出口端用于输出热水。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回收高炉冲渣水及乏汽余热,利用余热回收装置的热量交换,输送出热水作为吸收式制冷机的能量使用,实现对软水进行冷却,并可重新利用水资源进行高温熔渣的冲击冷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炉冲渣水及乏汽余热利用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炼铁高炉余热回收的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高炉冲渣水及乏汽余热利用系统。
技术介绍
钢铁行业高炉炼铁过程中,高炉产生大量的高温熔渣(约1400~1500℃),这些熔渣通过冲渣水冲击破碎进行冷却。在冲渣过程中,产生85℃左右的冲渣水和接近100℃的蒸汽,亦称乏汽。由于冲渣水和乏汽的温度低,余热回收的用途受到很大的限制。在没有实施余热回收的情况下,冲渣水一般是通过冷却塔进行冷却降温后循环冲渣,而乏汽则通过烟囱直接排放到大气,会造成一定的大气污染。目前余热回收在北方主要用于城市供暖而南方则基本没有余热回收。冲渣水和乏汽的温度虽然低,但是由于流量大,余热回收的潜力还是很大的。目前高炉软水密闭循环冷却系统在现代大中型高炉炉体冷却中得到了普遍应用。该系统采用软水冷却高炉炉体,软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后被引出高炉进行冷却降温,然后再用水泵加压送回至高炉炉体循环使用。软水冷却降温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采用蒸发式空冷器,另一种是采用板式换热器。蒸发式空冷器采用冷风换热和净环水喷淋两种方式对软水进行冷却降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炉冲渣水及乏汽余热利用系统,包括高炉(6)和与高炉(6)相连通的水渣池(12),所述水渣池(12)上方设有乏汽放散塔(5),所述水渣池(12)的一侧设有用于对水渣池(12)内的高温熔渣冲击冷却的喷水泵(9),所述喷水泵(9)与蓄水池(8)相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高炉冲渣水及乏汽余热利用系统还包括风机(3)、抽水泵(11)和余热回收装置,所述余热回收装置内设有相互换热的热介质通道和冷水通道;其中,所述乏汽放散塔(5)和水渣池(12)分别通过风机(3)和抽水泵(11)与所述热介质通道的入口端相连通,所述热介质通道的出口端与蓄水池(8)相连通;所述高炉冲渣水及乏汽余热利用系统还包括吸收式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炉冲渣水及乏汽余热利用系统,包括高炉(6)和与高炉(6)相连通的水渣池(12),所述水渣池(12)上方设有乏汽放散塔(5),所述水渣池(12)的一侧设有用于对水渣池(12)内的高温熔渣冲击冷却的喷水泵(9),所述喷水泵(9)与蓄水池(8)相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高炉冲渣水及乏汽余热利用系统还包括风机(3)、抽水泵(11)和余热回收装置,所述余热回收装置内设有相互换热的热介质通道和冷水通道;其中,所述乏汽放散塔(5)和水渣池(12)分别通过风机(3)和抽水泵(11)与所述热介质通道的入口端相连通,所述热介质通道的出口端与蓄水池(8)相连通;所述高炉冲渣水及乏汽余热利用系统还包括吸收式制冷机(7),其中,所述吸收式制冷机(7)的热水入口与所述冷水通道的出口端相连通,所述吸收式制冷机(7)的冷水出口与所述冷水通道的入口端相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高炉冲渣水及乏汽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回收装置数量为两个且分别为乏汽余热回收单元(2)和冲渣水余热回收单元(10),所述乏汽余热回收单元(2)的热介质通道与乏汽放散塔(5)相连通,所述冲渣水余热回收单元(10)的热介质通道与水渣池相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高炉冲渣水及乏汽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乏汽余热回收单元(2)的冷水通道的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天阳孙普康波姚鸿波唐文凭唐景涛何天陶寿松李小刚刘兰斌陈定乐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韶钢松山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