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裂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29188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9:10
一种裂片装置,包括依次间隔设置的直线输送道与直线空腔道,相邻的直线输送道之间设置有一根直线空腔道,相邻的直线空腔道之间设置有一根直线输送道,其中,直线输送道的数量至少为两根,直线空腔道的数量至少为一根,且直线输送道的数量大于直线空腔道的数量;单根直线空腔道内对应设置有一个上凸部,上凸部的顶端高于直线空腔道的顶面设置;单根直线输送道的顶面与一个下压装置相配合或单根直线输送道的底面与一个下吸装置相配合。本设计不仅能够实现裂片、传送的同时进行,而且裂片效率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裂片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片状物料,尤其是太阳能电池片的加工装置,属于精密加工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裂片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在进行片状物料的激光划片时,尤其是太阳能电池片加工
,通常将电池片通过传送带和机械手等传送到旋转加工工作台上,再步进传送到激光加工装置下,然后,电池片在静止状态下,采用激光在切割槽的位置进行扫描,形成一定深度的切割槽,随后,通过机械手等将带切割槽的电池片传送至裂片装置进行裂片,以获得子片,再将子片经机械手和传动带等传送,裂片时,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将电池片放置在机械铰链的类似结构,沿切割槽逐个折弯裂片。可见,现有技术在划片和裂片时,均需要电池片保持静止,而且,电池片在每次切换传送时需要占用一定的时间,约为0.4s/次,而激光扫描加工一条切割槽所需时间约为0.5s/pcs,可见,电池片传送切换占用了40%以上的时间,使得激光器利用率不足,加工效率低下。同理,裂片时,电池片也需要在静止的状态下进行,导致加工效率低。公开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专利申请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加工效率较低的缺陷与问题,提供一种加工效率较高的裂片装置。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裂片装置,所述裂片装置包括依次间隔设置的直线输送道与直线空腔道,相邻的直线输送道之间设置有一根直线空腔道,相邻的直线空腔道之间设置有一根直线输送道;所述直线输送道的数量至少为两根,直线空腔道的数量至少为一根,且直线输送道的数量大于直线空腔道的数量;单根直线空腔道内对应设置有一个上凸部,该上凸部的顶端高于直线空腔道的顶面设置;单根直线输送道的顶面与一个下压装置相配合或单根直线输送道的底面与一个下吸装置相配合。所述直线输送道为带式输送装置。所述下压装置或下吸装置对直线输送道施加的作用力为机械力或空气力或电磁力。所述上凸部为滚轮。所述滚轮的顶端高于直线空腔道的顶面设置,滚轮的两侧与直线空腔道的内壁相连接。所述直线输送道为负压吸附带式输送装置,多孔传输带的正下方设置有负压腔,负压腔连接负压发生装置。所述上凸部靠近直线空腔道的首端设置。当直线空腔道为多个时,直线空腔道内的上凸部在输送方向上对齐或者间隔设置。相邻的直线空腔道内的上凸部在输送方向上间隔设置,且其间隔大于片状材料的长度。当直线空腔道与其相邻的直线输送道的顶面之间呈相对倾斜或呈台阶设置时,直线空腔道内不设置上凸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一种裂片装置中,包括依次间隔设置的直线输送道与直线空腔道,相邻的直线输送道之间设置有一根直线空腔道,相邻的直线空腔道之间设置有一根直线输送道,单根直线空腔道内对应设置有一个上凸部,单根直线输送道则与一个下压装置或下吸装置相配合,应用时,当带有切割槽的电池片沿直线输送道、直线空腔道进行传送时,电池片上的切割槽与直线空腔道上下正对设置,电池片上位于切割槽两旁的部位与直线输送道相接触,此时,直线空腔道内的上凸部对电池片施加一个向上力,而电池片上位于切割槽两旁的部位则会承受一个向下力,三个力协作,以使电池片从切割槽处发生分裂,在整个分裂过程中,电池片一直处于传送的运动状态下,不停止,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静态、动态切换的时间损失,提高了裂片效率。因此,本技术能够实现裂片、传送的同时进行,而且裂片效率较高。2、本技术一种裂片装置中,直线输送道的数量至少为两根,直线空腔道的数量至少为一根,直线输送道的数量大于直线空腔道的数量,此时,可根据单个电池片上切割槽的数量选择合适数量的直线输送道、直线空腔道,以在传送的过程中实现不同数量的裂片需求,如获得两片、三片、五片,甚至更多。因此,本技术能一次性进行多数量的分裂,适用范围较广。3、本技术一种裂片装置中,当电池片沿切割槽发生分裂,并获得子片之后,获得的子片能沿直线输送道继续传送,便于后续的收集和再加工。因此,本技术的收取效率较高。4、本技术一种裂片装置中,当直线空腔道为多根时,相邻的直线空腔道的上凸部在输送方向上间隔设置,且其间隔大于片状材料(优选为电池片)的长度,该设计能将一个电池片裂片成两片以上,且实现逐步裂片,在不同的位置分步完成裂片动作,保证裂片的稳定性。因此,本技术能实现逐步裂片,稳定性较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中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中沿切割槽进行裂片时的一种操作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中沿切割槽进行裂片时的另一种操作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运行示意图。图中:片状材料1、切割槽2、断裂线21、子片22、直线输送道3、甲一输送道31、甲二输送道32、乙一输送道41、乙二输送道42、乙三输送道43、丙一输送道51、丙二输送道52、丙三输送道53、丙四输送道54、丙五输送道55、直线空腔道6、甲一空腔道61、乙一空腔道62、乙二空腔道63、丙一空腔道64、丙二空腔道65、丙三空腔道66、丙四空腔道67、上凸部7。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参见图1—图6,本裂片装置适用于片状物料的裂片使用,以下以太阳能电池片为例进行说明。本裂片装置用于将片状材料1沿一个方向分裂成两个或者多个子片22,一般的,片状材料1在此之前已经沿断裂线21分裂方向加工形成了一定深度的切割槽2,片状材料1被沿切割槽2方向裂片。一种裂片装置,包括依次间隔设置的直线输送道3与直线空腔道6,相邻的直线输送道3之间设置有一根直线空腔道6,相邻的直线空腔道6之间设置有一根直线输送道3;所述直线输送道3的数量至少为两根,直线空腔道6的数量至少为一根,且直线输送道3的数量大于直线空腔道6的数量;单根直线空腔道6内对应设置有一个上凸部7,该上凸部7的顶端高于直线空腔道6的顶面设置;单根直线输送道3的顶面与一个下压装置相配合或单根直线输送道3的底面与一个下吸装置相配合。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上凸部7为滚轮,该滚轮的顶端高于直线空腔道6的顶面设置,滚轮的两侧与直线空腔道6的内壁相连接。所述直线输送道3沿直线运动,带动其上的片状材料1进行运动。优选的,直线输送道3为带式输送机构。作为另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下压装置或下吸装置对直线输送道3施加的作用力为机械力或空气力或电磁力。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直线输送道3为负压吸附带式输送机构,带孔的传输带正下方设置有负压腔,负压腔连接负压发生装置,通过负压提供向下的空气吸附力。当直线空腔道6为多根时,相邻的直线空腔道6的上凸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裂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裂片装置包括依次间隔设置的直线输送道(3)与直线空腔道(6),相邻的直线输送道(3)之间设置有一根直线空腔道(6),相邻的直线空腔道(6)之间设置有一根直线输送道(3);/n所述直线输送道(3)的数量至少为两根,直线空腔道(6)的数量至少为一根,且直线输送道(3)的数量大于直线空腔道(6)的数量;/n单根直线空腔道(6)内对应设置有一个上凸部(7),该上凸部(7)的顶端高于直线空腔道(6)的顶面设置;/n单根直线输送道(3)的顶面与一个下压装置相配合或单根直线输送道(3)的底面与一个下吸装置相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裂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裂片装置包括依次间隔设置的直线输送道(3)与直线空腔道(6),相邻的直线输送道(3)之间设置有一根直线空腔道(6),相邻的直线空腔道(6)之间设置有一根直线输送道(3);
所述直线输送道(3)的数量至少为两根,直线空腔道(6)的数量至少为一根,且直线输送道(3)的数量大于直线空腔道(6)的数量;
单根直线空腔道(6)内对应设置有一个上凸部(7),该上凸部(7)的顶端高于直线空腔道(6)的顶面设置;
单根直线输送道(3)的顶面与一个下压装置相配合或单根直线输送道(3)的底面与一个下吸装置相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裂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输送道(3)为带式输送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裂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压装置或下吸装置对直线输送道(3)施加的作用力为机械力或空气力或电磁力。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裂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凸部(7)为滚轮。


5.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峰徐贵阳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帝尔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