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悬吊式钢结构桥梁高位分级落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28162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8: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悬吊式钢结构桥梁高位分级落梁装置,分级落梁装置包括:保护垫块支座,由若干垫块依次沿竖向重叠构成;千斤顶垫块支座,包括垫块底座;千斤顶;下底座,所述下底座的底面固定在所述垫块底座最上面的垫块上,所述千斤顶的底座固定在所述下底座的上端面;上底座,所述上底座的底面与所述千斤顶的顶托连接,所述上底座的上端面用于支撑钢结构桥梁下弦杆底面;手拉葫芦,所述手拉葫芦横套在钢结构桥梁下弦杆上。本装置可以解决目前在钢结构桥梁高位落梁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应力集中,以及因基础晃动及桥梁横向位置调整而造成安全风险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悬吊式钢结构桥梁高位分级落梁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悬吊式钢结构桥梁高位分级落梁装置,用于钢结构桥梁滑移就位后的落梁施工,属于桥梁工程施工

技术介绍
在上跨既有线的桥梁施工中,常采用拖拉或顶推的方式进行钢结构桥梁施工,桥梁施工完成后常通过分级落梁的方式将钢结构桥梁完全就位。在传统施工中,千斤顶直接作用于桥梁桥体,同时各垫块以及千斤顶同垫块之间并无可靠连接方式,采用传统的简单垫块高位落梁施工时,将会面临千斤顶反复移动复装麻烦,千斤同垫块之间、垫块同垫块之间极易在横向调整时相对滑动,给钢结构桥梁高位落梁带来极大的安全风险。对于上述问题,现有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钢结构桥梁落梁装置(专利号:201920338981.9),其通过夹持装置将千斤顶固定在钢结构桥梁上,以避免千斤顶的重复安置,但是在其技术方案中,千斤顶是直接固定在钢结构桥梁底部,并且与下方的垫块是分离的,因此在操作中,千斤顶的顶托部位与钢结构桥梁之间容易出现应力集中,容易损坏钢结构桥梁。另外,由于千斤顶的底座并没有与垫块固定,而且垫块面积相对较小,因此在千斤顶起顶钢结构桥梁时容易出现晃动,给安全施工带来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上述,本技术提供一种悬吊式钢结构桥梁高位分级落梁装置,具有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就位快速、使用可靠等特点,以解决目前在钢结构桥梁高位落梁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应力集中,以及因基础晃动及桥梁横向位置调整而造成安全风险高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悬吊式钢结构桥梁高位分级落梁装置,包括:保护垫块支座,由若干垫块依次沿竖向重叠构成;千斤顶垫块支座,包括垫块底座和千斤顶,所述垫块底座由若干垫块依次沿竖向重叠构成,所述千斤顶设置在所述垫块底座上方;所述千斤顶垫块支座还包括:下底座,所述下底座的底面固定在所述垫块底座最上面的垫块上,所述千斤顶的底座固定在所述下底座的上端面;上底座,所述上底座的底面与所述千斤顶的顶托连接,所述上底座的上端面用于支撑钢结构桥梁下弦杆的底面;手拉葫芦,所述手拉葫芦横套在钢结构桥梁下弦杆上,并且所述手拉葫芦的吊钩与所述下底座相连,通过所述手拉葫芦可驱动所述千斤顶垫块支座在竖直方向上下移动。可选的,在钢结构桥梁下弦杆上端两侧设有保护角板,所述保护角板上设有安装槽,所述手拉葫芦的上部分安装在所述安装槽中。可选的,所述下底座两侧设有吊耳,所述手拉葫芦的吊钩通过所述吊耳与所述下底座相连。可选的,在所述上底座与所述下底座之间还设置有支撑件。可选的,所述支撑件为两个,对称设置在所述千斤顶的两侧。可选的,所述千斤顶通过三角板焊接在所述下底座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具有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就位快速、使用可靠等特点。本技术将千斤顶垫块支座通过手拉葫芦悬挂在钢结构桥梁上,并且在千斤顶与钢结构桥梁之间设置上底座,可以避免千斤顶与钢结构桥梁之间在起顶时因应力集中带来损坏的问题。同时,在落梁时,可操作手拉葫芦使千斤顶垫块支座整体向上悬空,人工拆除千斤顶垫块支座最底部的垫块,再操作手拉葫芦使千斤顶垫块支座落在桥墩上,该种操作方式可以使得千斤顶垫块支座的支撑更加稳定可靠,避免千斤顶在起顶时基础晃动及钢结构桥梁横向位置调整时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钢结构桥梁高位分级落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钢结构桥梁高位分级落梁装置的部分放大示意图;图3为千斤顶垫块支座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保护垫块支座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钢结构桥梁,20千斤顶垫块支座,30保护垫块支座;21垫块底座,22下底座,23千斤顶,24上底座,25手拉葫芦,26三角板,27支撑件,28保护角板,221吊耳,281安装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参阅图1至图4,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悬吊式钢结构桥梁高位分级落梁装置,包括保护垫块支座30和千斤顶垫块支座20。保护垫块支座30,主要用于支撑钢结构桥梁10。由若干垫块依次沿竖向重叠构成,垫块之间可以通过螺栓螺母进行连接固定。通常,每个千斤顶垫块支座20对应设置一个保护垫块支座30。千斤顶垫块支座20,主要用于支撑和顶起钢结构桥梁10。千斤顶垫块支座20包括垫块底座21、下底座22、千斤顶23、上底座24和手拉葫芦25。垫块底座21,主要用于支撑下底座22、千斤顶23和上底座24。垫块底座21由若干垫块依次沿竖向重叠构成,垫块之间可以通过螺栓螺母进行连接固定。下底座22,主要用于固定安装千斤顶23。下底座22的底面固定在垫块底座21最上面的垫块上。在一个示例中,下底座22由多个工字钢拼焊而成,下底座22焊接在垫块底座21最上面的垫块上。在下底座22上两侧焊接有吊耳221,以便于安装手拉葫芦25。千斤顶23,主要用于顶起钢结构桥梁10。千斤顶23的底座固定在下底座22的上端面。优选的,千斤顶23通过三角板26焊接在下底座22上。在一个示例中,千斤顶23通过4个三角板26焊接在下底座22上,4个三角板26间隔环绕在千斤顶23的底座周围。上底座24,主要用于支撑钢结构桥梁10下弦杆底面。上底座24的底面与千斤顶23的顶托连接,而上底座24的上端面用于支撑钢结构桥梁10的底面。千斤顶23可驱动上底座24上下移动,进而实现钢结构桥梁10的升降。上底座24可以由多个工字钢拼焊而成。优选的,在上底座24与下底座22之间还设置有支撑件27,支撑件27的底部固定在下底座22上,而上部不与上底座24固定相连。在一个示例中,支撑件27为两个,对称设置在千斤顶23的两侧。支撑件27主要起到以下作用:一是限位作用,千斤顶23收缩至支撑件27处时就不会再往下缩,因此在落梁时可以通过调整支撑件27的高度来设定千斤顶23的收缩行程,使得操作更为规范,并且能够提高工作效率;二是使得受力平衡,避免钢结构桥梁10倾倒,在千斤顶23收缩后,支撑件27与千斤顶23共同支撑上底座24,多点支撑使得上底座24受力更为均匀,使用更为可靠。支撑件27可以是支撑套筒。手拉葫芦25,主要用来驱动千斤顶23移动。具体地,手拉葫芦25横套在钢结构桥梁10上,并且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悬吊式钢结构桥梁高位分级落梁装置,包括:/n保护垫块支座(30),由若干垫块依次沿竖向重叠构成;/n千斤顶垫块支座(20),包括垫块底座(21)和千斤顶(23),所述垫块底座(21)由若干垫块依次沿竖向重叠构成,所述千斤顶(23)设置在所述垫块底座(21)上方;/n其特征在于,所述千斤顶垫块支座(20)还包括:/n下底座(22),所述下底座(22)的底面固定在所述垫块底座(21)最上面的垫块上,所述千斤顶(23)的底座固定在所述下底座(22)的上端面;/n上底座(24),所述上底座(24)的底面与所述千斤顶(23)的顶托连接,所述上底座(24)的上端面用于支撑钢结构桥梁(10)下弦杆底面;/n手拉葫芦(25),所述手拉葫芦(25)横套在钢结构桥梁(10)下弦杆上,并且所述手拉葫芦(25)的吊钩与所述下底座(22)相连,通过所述手拉葫芦(25)可驱动所述千斤顶垫块支座(20)在竖直方向上下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悬吊式钢结构桥梁高位分级落梁装置,包括:
保护垫块支座(30),由若干垫块依次沿竖向重叠构成;
千斤顶垫块支座(20),包括垫块底座(21)和千斤顶(23),所述垫块底座(21)由若干垫块依次沿竖向重叠构成,所述千斤顶(23)设置在所述垫块底座(21)上方;
其特征在于,所述千斤顶垫块支座(20)还包括:
下底座(22),所述下底座(22)的底面固定在所述垫块底座(21)最上面的垫块上,所述千斤顶(23)的底座固定在所述下底座(22)的上端面;
上底座(24),所述上底座(24)的底面与所述千斤顶(23)的顶托连接,所述上底座(24)的上端面用于支撑钢结构桥梁(10)下弦杆底面;
手拉葫芦(25),所述手拉葫芦(25)横套在钢结构桥梁(10)下弦杆上,并且所述手拉葫芦(25)的吊钩与所述下底座(22)相连,通过所述手拉葫芦(25)可驱动所述千斤顶垫块支座(20)在竖直方向上下移动。


2.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占进罗成蒙祖泉曾泽陈熙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五局集团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