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博专利>正文

一种高速铁路墩柱施工装配式作业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81622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8: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速铁路墩柱施工装配式作业平台,包括外防护框、支撑钢条、外角钢、内角钢和内防护框,外防护框的两侧皆与外角钢固定连接,内防护框的两侧皆与内角钢固定连接,内角钢的外侧与外角钢的内侧通过加强钢板焊接固定;外防护框包括上层外钢条、外加强筋和下层外钢条,上层外钢条和下层外钢条之间焊接有外加强筋,内防护框包括上层内钢条、内加强筋和下层内钢条,上层内钢条和下层内钢条之间焊接有内加强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外防护框、内防护框、外角钢、内角钢、支撑钢条、金属支撑网,解决了现有墩柱施工作业平台缺少必要的防护结构和传统墩柱施工作业平台采用钢管搭接,稳定性不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速铁路墩柱施工装配式作业平台
本技术涉及高速铁路施工
,具体为一种高速铁路墩柱施工装配式作业平台。
技术介绍
高速铁路在不同国家不同时代有不同规定。中国国家铁路局的定义为:新建设计开行250公里/小时(含预留)及以上动车组列车,初期运营速度不小于200公里/小时的客运专线铁路。在高速铁路的施工过程中,有部分铁路是在地表的,有部分是在地上的,而有部分是需要穿过山洞的,对于各种不同的路段需要有相应的施工方法,而对于需要架空的铁路而言,其必须要像修建桥梁那样进行支撑施工,而墩柱则是架空铁路的主要支撑部件。目前,现今大多数的墩柱施工往往采用钢管支架搭设作业平台,上下作业平台的楼梯通常为开放式楼梯,此种作业平台系统,施工效率较低,且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局限性较大,无法满足实际使用中的需求,所以市面上迫切需要能改进的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速铁路墩柱施工装配式作业平台,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速铁路墩柱施工装配式作业平台,包括外防护框、支撑钢条、外角钢、内角钢和内防护框,所述外防护框的两侧皆与外角钢固定连接,所述内防护框的两侧皆与内角钢固定连接,所述内角钢的外侧与外角钢的内侧通过加强钢板焊接固定;所述外防护框包括上层外钢条、外加强筋和下层外钢条,所述上层外钢条和下层外钢条之间焊接有外加强筋,所述内防护框包括上层内钢条、内加强筋和下层内钢条,所述上层内钢条和下层内钢条之间焊接有内加强筋。优选的,所述加强钢板两侧的内角钢外侧皆固定有搭接钢条,所述搭接钢条对应外防护框中的上层外钢条和下层外钢条,且搭接钢条的另一端搭接在外防护框中的上层外钢条和下层外钢条上,并通过第一螺栓和第一螺母锁紧固定。优选的,所述外防护框中的上层外钢条和内防护框中的上层内钢条之间搭接有支撑钢条,且支撑钢条的两端皆通过第一螺栓和第一螺母与上层外钢条和上层内钢条固定连接,所述外防护框中的下层外钢条和内防护框中的下层内钢条之间也搭接有支撑钢条,且支撑钢条的两端皆通过第一螺栓和第一螺母与下层外钢条和下层内钢条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支撑钢条的上方铺设有金属支撑网,所述金属支撑网的表面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下方的上层外钢条和上层内钢条之间的支撑钢条上卡接有楼梯,所述楼梯通过其上端的U形卡板与上层外钢条和上层内钢条之间的支撑钢条卡接,且楼梯的下端抵接在下层外钢条和下层内钢条之间的支撑钢条上。优选的,所述外防护框中的上层外钢条和下层外钢条的两端通过卡块与外角钢卡接固定,并通过第二螺栓和第二螺母贯穿卡块和外角钢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内防护框中的上层内钢条和下层内钢条的两端通过卡块与内角钢卡接固定,并通过第二螺栓和第二螺母贯穿卡块与内角钢固定连接。(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设置外防护框、内防护框、外角钢、内角钢,使本技术具有内外双层防护结构,对墩柱施工作业中的工人进行有效的防护,具有多个支撑点,有效的解决了现有墩柱施工作业平台缺少必要的防护结构的问题,采用四组内防护框与四个内角钢的相互拼接装配,实现内部的正方体框架,再利用四根外角钢和四组外防护框的相互拼接装配,实现外部的正方体框架装配,在内外框架的之前通过支撑钢条连接,并铺设金属支撑网,工人在支撑钢条和金属支撑网上进行作业,具备良好的内外防护效果,提高施工作业的安全性。(2)本技术通过设置外防护框、内防护框、外角钢、内角钢、支撑钢条、金属支撑网,使本技术改变传统的钢管拼接构造,采用钢材拼接装配的方式更加稳定,施工效率得以提高,有效的解决了传统墩柱施工作业平台采用钢管搭接,稳定性不高的问题,通过构件间连接快速实现平台的拼装,在传统墩柱施工作业平台的基础上提升了施工作业的效率,提高了施工作业的安全性,施工作业平台构件可重复利用,践行了绿色环保的施工理念,给企业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俯视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外防护框与外角钢的结构连接图;图3为本技术内角钢与内防护框的结构连接图;图4为本技术金属支撑网的俯视图;图5为本技术图1中的A处结构放大图;图6为本技术楼梯的侧视图。图中附图标记为:1、卡块;2、外防护框;201、上层外钢条;202、外加强筋;203、下层外钢条;3、支撑钢条;4、第一螺栓;5、搭接钢条;6、加强钢板;7、外角钢;8、内角钢;9、内防护框;901、上层内钢条;902、内加强筋;903、下层内钢条;10、金属支撑网;11、第一螺母;12、通槽;13、第二螺栓;14、第二螺母;15、楼梯;16、U形卡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3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高速铁路墩柱施工装配式作业平台,包括外防护框2、支撑钢条3、外角钢7、内角钢8和内防护框9,外防护框2的两侧皆与外角钢7固定连接,通过外防护框2与外角钢7的连接固定,当四组外防护框2和四根外角钢7连接时形成一个外部的防护框架,用于外部防护,内防护框9的两侧皆与内角钢8固定连接,当四组内防护框9和四根内角钢8连接后,形成一个内部的防护框架,实现内部防护,内角钢8的外侧与外角钢7的内侧通过加强钢板6焊接固定;采用内角钢8和外角钢7的焊接固定,将内外框架连接成一体,使其结构更加稳固,外防护框2包括上层外钢条201、外加强筋202和下层外钢条203,上层外钢条201和下层外钢条203之间焊接有外加强筋202,采用此种结构来保证结构的稳定,用于对整体结构的加强防护,内防护框9包括上层内钢条901、内加强筋902和下层内钢条903,上层内钢条901和下层内钢条903之间焊接有内加强筋902,采用此种结构,对于内侧的结构进行加强防护,来保证结构的稳定性。请参阅图1-2所示,加强钢板6两侧的内角钢8外侧皆固定有搭接钢条5,搭接钢条5对应外防护框2中的上层外钢条201和下层外钢条203,且搭接钢条5的另一端搭接在外防护框2中的上层外钢条201和下层外钢条203上,并通过第一螺栓4和第一螺母11锁紧固定,内角钢8和外角钢7本身采用加强钢板6焊接固定,当内角钢8和外角钢7的位置固定后,并且外角钢7与外防护框2的结构稳定后,通过搭接钢条5搭接在上层外钢条201和下层外钢条203上,利用第一螺栓4和第一螺母11锁紧,实现内角钢8和外角钢7处的位置结构稳定,提高转角处的结构稳定,防止整体结构倾倒。请参阅图1-3所示,外防护框2中的上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速铁路墩柱施工装配式作业平台,包括外防护框(2)、支撑钢条(3)、外角钢(7)、内角钢(8)和内防护框(9),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防护框(2)的两侧皆与外角钢(7)固定连接,所述内防护框(9)的两侧皆与内角钢(8)固定连接,所述内角钢(8)的外侧与外角钢(7)的内侧通过加强钢板(6)焊接固定;所述外防护框(2)包括上层外钢条(201)、外加强筋(202)和下层外钢条(203),所述上层外钢条(201)和下层外钢条(203)之间焊接有外加强筋(202),所述内防护框(9)包括上层内钢条(901)、内加强筋(902)和下层内钢条(903),所述上层内钢条(901)和下层内钢条(903)之间焊接有内加强筋(90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速铁路墩柱施工装配式作业平台,包括外防护框(2)、支撑钢条(3)、外角钢(7)、内角钢(8)和内防护框(9),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防护框(2)的两侧皆与外角钢(7)固定连接,所述内防护框(9)的两侧皆与内角钢(8)固定连接,所述内角钢(8)的外侧与外角钢(7)的内侧通过加强钢板(6)焊接固定;所述外防护框(2)包括上层外钢条(201)、外加强筋(202)和下层外钢条(203),所述上层外钢条(201)和下层外钢条(203)之间焊接有外加强筋(202),所述内防护框(9)包括上层内钢条(901)、内加强筋(902)和下层内钢条(903),所述上层内钢条(901)和下层内钢条(903)之间焊接有内加强筋(9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速铁路墩柱施工装配式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钢板(6)两侧的内角钢(8)外侧皆固定有搭接钢条(5),所述搭接钢条(5)对应外防护框(2)中的上层外钢条(201)和下层外钢条(203),且搭接钢条(5)的另一端搭接在外防护框(2)中的上层外钢条(201)和下层外钢条(203)上,并通过第一螺栓(4)和第一螺母(11)锁紧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速铁路墩柱施工装配式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防护框(2)中的上层外钢条(201)和内防护框(9)中的上层内钢条(901)之间搭接有支撑钢条(3),且支撑钢条(3)的两端皆通过第一螺栓(4)和第一螺母(11)与上层外钢条(201)和上层内钢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博高沛沛陈国强汤晓菲
申请(专利权)人:王博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