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结构梁保护层垫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29788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46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混凝土结构梁保护层垫块,包括:垫块本体,所述垫块本体为L型;箍筋槽,所述箍筋槽形成在所述垫块本体的内侧面中部,整体呈与所述垫块本体相应的L型;拉槽,所述拉槽形成所述垫块本体的外侧面,整体呈与所述垫块本体相应的L型。与现有垫块相比,本垫块设计呈L型,能够更好地实现对箍筋的支撑;箍筋槽可防止垫块或箍筋移动;而拉槽可更好与浇筑混凝土结合,不会产生薄弱点,混凝土成品效果好,无色差,增强结构的耐久性及耐火性,节约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混凝土结构梁保护层垫块,属于结构梁保护垫块。


技术介绍

1、混凝土保护层是在混凝土构件中,起到保护并避免钢筋直接裸露的那一部分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是从混凝土表面到最外层钢筋 (包括箍筋、构造筋、分布筋等)公称直径外边缘之间的最小距离,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主要作用有以下几点:1、确保耐久性:防止钢筋被空气、水分、盐分锈蚀。2、确保握裹力:与钢筋共同作用,使钢筋发挥设计强度。3、确保防火性能,使钢筋混凝土构件在耐火期限内不会失去工作性。目前混凝土结构梁的梁底采用普通砂浆垫块进行防护。申请人在实际施工中发现,该种结构存在以下问题:1、在施工中容易踩踏到钢筋,使得水泥垫块碎裂,保护层厚度控制准确性差,垫块强度不高。 此外,当前主要采用定型条状砂浆垫块或普通塑料垫片安装在梁侧,该种结构无法很清晰判断保护层厚度。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上述,本技术提供一种预制的混凝土结构梁保护层垫块,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2、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混凝土结构梁保护层垫块,包括:

3、垫块本体,所述垫块本体为l型;

4、箍筋槽,所述箍筋槽形成在所述垫块本体的内侧面中部,整体呈与所述垫块本体相应的l型;

5、拉槽,所述拉槽形成所述垫块本体的外侧面,整体呈与所述垫块本体相应的l型。

6、在其中一个例子中,所述垫块本体包括底块部和竖块部,所述竖块部连接于所述底块部上,所述箍筋槽形成在所述底块部的上端面及竖块部的内侧面,所述拉槽形成在所述底块部的下端面及竖块部的外侧面。

7、在其中一个例子中,所述底块部的厚度为预定厚度,所述底块部及竖块部的宽度为预定宽度。

8、在其中一个例子中,所述拉槽的宽度小于所述箍筋槽的宽度,且所述拉槽的数量至少为两个。

9、在其中一个例子中,所述垫块本体由比施工混凝土高一级的混凝土预制。

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与现有垫块相比,本垫块设计呈l型,能够更好地实现对箍筋的支撑;箍筋槽可防止垫块或箍筋移动;而拉槽可更好与浇筑混凝土结合,不会产生薄弱点,混凝土成品效果好,无色差,增强结构的耐久性及耐火性,节约成本。此外,本垫块可通过底块部的设定厚度准确控制结构梁底面保护层厚度,通过底块部及竖块部的宽度准确控制结构梁侧面保护层厚度,操作更简单,实用性更强。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凝土结构梁保护层垫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结构梁保护层垫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块本体(1)包括底块部(11)和竖块部(12),所述竖块部(12)连接于所述底块部(11)上,所述箍筋槽(2)形成在所述底块部(11)的上端面及竖块部(12)的内侧面,所述拉槽(3)形成在所述底块部(11)的下端面及竖块部(12)的外侧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凝土结构梁保护层垫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块部(11)的厚度为预定厚度,所述底块部(11)及竖块部(12)的宽度为预定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结构梁保护层垫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槽(3)的宽度小于所述箍筋槽(2)的宽度,且所述拉槽(3)的数量至少为两个。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结构梁保护层垫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块本体(1)由比施工混凝土高一级的混凝土预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结构梁保护层垫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结构梁保护层垫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块本体(1)包括底块部(11)和竖块部(12),所述竖块部(12)连接于所述底块部(11)上,所述箍筋槽(2)形成在所述底块部(11)的上端面及竖块部(12)的内侧面,所述拉槽(3)形成在所述底块部(11)的下端面及竖块部(12)的外侧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秀堃靳壮壮卫应刚杨玖潘青申淑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五局集团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