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西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蓝萼香茶菜根提取物、提取分离方法及其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6160627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2: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蓝萼香茶菜根提取物、提取分离方法及其应用,属于植物提取分离技术领域,包含以下组分:3‑氧代‑12‑烯‑28‑乌苏酸5.61~5.93μg/g、熊果酸4.75~5.37μg/g、齐墩果酸4.82~5μg/g、蓝萼甲素36.29~37.15μg/g、冬凌草甲素3.2~3.52μg/g、胡麻素2.72~2.86μg/g、蓝萼乙素11.32~11.76μg/g、槲皮素6.79~7.51μg/g、木犀草素6.23~6.63μg/g、芹菜素4.49~5.03μg/g;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蓝萼香茶菜根提取物可用于制备降血糖、美白、益智健脑功能性保健品,应用前景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蓝萼香茶菜根提取物、提取分离方法及其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植物提取分离
,特别涉及一种蓝萼香茶菜根提取物、提取分离方法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香茶菜属(Isodon)是唇形科(Labiatae)罗勒亚科(Ocimoideae)多年生草本植物。在全球该属有非常普遍的生长情况,多达一百多个种类,在非洲和亚洲(亚)热带地区较常见,分布最北可见于日、韩和俄罗斯等地,不过在马来西亚及其附近岛屿也有较少的分布。在我国,这个属别的植物近百种,包括了二十多个变种,在祖国各个地方都可生长,尤其是在西南区域种类最多数量最盛。在日常生活之中常见到的变种有毛叶香茶菜(Rabdosiajaponica(Burm.f.)Hara)、尾叶香茶菜(Rabdosiaexcisa(maxim.)Hara)、鄂西香茶菜(Rabdosiahenryi(Hemsl.)Hara)、蓝萼香茶菜(Rabdosiajaponicavar.glaucocalyx(Maxim.)Hara)等。香茶菜属植物在我们祖国大地上有着极其悠久的种植历史,最早的记载已经要追溯到明朝时期朱楠起草完成的《救荒本草》。在我国悠久的中草药历史中,香茶菜属植物早已用来治疗各种疑难杂症,据记载有不少于30种被人们日常使用。该属植物常医治肠炎、黄疽性肝炎、咽喉炎,通过外敷来医治红肿疮毒。该属植物有清热明目解毒,抑菌消退炎症,舒络筋骨活血化瘀,抗击肿瘤等功效,香茶菜属植物一直都被医药人士重视,均来自于其自身所独有的高性能药用能力,这么多年以来,无论是中国还是其他国家的科研人员均对该属植物进行深入细致研究,分离提取得到种类多样的化合物,再进一步发现其中表现出卓越生物活性的成分,进行相应药理活性实验。虽然对香茶菜属植物有效成分有着广泛的研究,但是由于香茶菜属植物的化学成分纷繁杂样且具有显著的生物活性功能,并且其类型丰富结构多样,其中不乏结构新颖的特征性化合物,因此仍需要进一步探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蓝萼香茶菜根提取物、提取分离方法及其应用,本专利技术的蓝萼香茶菜根提取物可用于制备降血糖、美白、益智健脑等功能性保健品,应用前景好。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蓝萼香茶菜根提取物,包含以下组分:3-氧代-12-烯-28-乌苏酸5.61~5.93μg/g、熊果酸4.75~5.37μg/g、齐墩果酸4.82~5μg/g、蓝萼甲素36.29~37.15μg/g、冬凌草甲素3.2~3.52μg/g、胡麻素2.72~2.86μg/g、蓝萼乙素11.32~11.76μg/g、槲皮素6.79~7.51μg/g、木犀草素6.23~6.63μg/g、芹菜素4.49~5.03μg/g。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上述蓝萼香茶菜根提取物的提取分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蓝萼香茶菜根粉末置于体积浓度为90%的乙醇溶液中进行渗漏提取多次,合并滤液,浓缩,制得浸膏;S2:将浸膏重悬于水中,再加入乙酸乙酯溶液萃取多次,合并乙酸乙酯层溶液,浓缩,得到乙酸乙酯萃取物;S3:将S2中的乙酸乙酯萃取物经硅胶填料柱进行柱分离,并用体积比为100:1-0:1的二氯甲烷-甲醇溶液进行梯度洗脱,得九种馏分;九种所述馏分分别为:二氯甲烷-甲醇溶液体积比为100:1-80:1时,洗脱馏分Fr1;二氯甲烷-甲醇溶液体积比为80:1-70:1时,洗脱馏分Fr2;二氯甲烷-甲醇溶液体积比为70:1-55:1时,洗脱馏分Fr3;二氯甲烷-甲醇溶液体积比为55:1-45:1时,洗脱馏分Fr4;二氯甲烷-甲醇溶液体积比为45:1-35:1时,洗脱馏分Fr5;二氯甲烷-甲醇溶液体积比为35:1-25:1时,洗脱馏分Fr6;二氯甲烷-甲醇溶液体积比为25:1-15:1时,洗脱馏分Fr7;二氯甲烷-甲醇溶液体积比为15:1-7:1时,洗脱馏分Fr8;二氯甲烷-甲醇溶液体积比为7:1-0:1时,洗脱馏分Fr9;S4:对S3所得的九种馏分进行柱分离,洗脱,分别制得槲皮素、胡麻素、芹菜素、蓝萼乙素、蓝萼甲素、木犀草素、熊果酸、冬凌草甲素、3-氧代-12-烯-28-乌苏酸、齐墩果酸。优选地,所述槲皮素和胡麻素是通过以下步骤分离得到:将馏分Fr4用100-200目的硅胶为填料进行柱色谱分离,湿法装柱,用二氯甲烷和甲醇作为溶剂进行洗脱,梯度为60:1-0:1,合并得到5个部分:二氯甲烷:甲醇体积比为60:1-30:1时,得到Fr41;二氯甲烷:甲醇体积比30:1-20:1时,得到Fr42;二氯甲烷:甲醇体积比为20:1-15:1时,得到Fr43;二氯甲烷:甲醇体积比为15:1-10:1时,得到Fr44;二氯甲烷:甲醇体积比为10:1-5:1时,得到Fr45;将Fr43用反相柱CHP进行分离,洗脱梯度为水-甲醇溶液为洗脱剂,梯度为100:0-0:100,当甲醇体积浓度为60%时,得槲皮素;将Fr44用反相柱CHP进行分离,洗脱梯度为水-甲醇溶液为洗脱剂,梯度为100:0-0:100,当甲醇体积浓度为50:1时,得胡麻素。优选地,所述芹菜素和蓝萼乙素是通过以下步骤分离得到:将馏分Fr5用200-300目硅胶柱色谱分离,湿法上样,以二氯甲烷和甲醇溶剂作为洗脱剂洗脱,梯度为50:1-0:1,合并得到4个部分:二氯甲烷:甲醇体积比为50:1-40:1时,得到Fr51;二氯甲烷:甲醇体积比为40:1-25:1时,得到Fr52;二氯甲烷:甲醇体积比为25:1-12:1时,得到Fr53;二氯甲烷:甲醇体积比为12:1-0:1时,得到Fr54;将Fr53用300-400目的硅胶反复柱层析,乙酸乙酯-石油醚为溶剂洗脱,梯度15:1-0:1,当乙酸乙酯:石油醚体积比为10:1时,得芹菜素,当乙酸乙酯:石油醚体积比为3:1时,得蓝萼乙素。优选地,所述蓝萼甲素和木犀草素是通过以下步骤分离得到:将馏分Fr6用100-200目硅胶柱色谱分离,湿法上样,溶剂为二氯甲烷和甲醇,梯度为40:1-0:1,合并得到4个部分:二氯甲烷:甲醇体积比为40:1-30:1时,得Fr61;二氯甲烷:甲醇体积比为30:1-20:1时,得Fr62;二氯甲烷:甲醇体积比为20:1-10:1时,得Fr63;二氯甲烷:甲醇体积比为10:1-5:1时,得Fr64;对Fr63用反相柱CHP进行分离,洗脱梯度为水-甲醇溶液80%~20%,当甲醇体积浓度为50%时,得式蓝萼甲素,当甲醇体积浓度为10%时,得木犀草素。优选地,所述熊果酸和冬凌草甲素是通过以下步骤分离得到:将馏分Fr7用200-300目硅胶进行柱色谱分离,湿法上样,溶剂为二氯甲烷和甲醇,梯度为40:1-0:1,合并得到5个部分:二氯甲烷:甲醇体积比为40:1-30:1时,得Fr71;二氯甲烷:甲醇体积比为30:1-25:1时,得Fr72;二氯甲烷:甲醇体积比为25:1-20:1时,得Fr73;二氯甲烷:甲醇体积比为20:1-10:1时,得Fr74;二氯甲烷:甲醇体积比为10:1-4:1时,得Fr75;对Fr74用Sephad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蓝萼香茶菜根提取物,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组分:3-氧代-12-烯-28-乌苏酸5.61~5.93μg/g、熊果酸4.75~5.37μg/g、齐墩果酸4.82~5μg/g、蓝萼甲素36.29~37.15μg/g、冬凌草甲素3.2~3.52μg/g、胡麻素2.72~2.86μg/g、蓝萼乙素11.32~11.76μg/g、槲皮素6.79~7.51μg/g、木犀草素6.23~6.63μg/g、芹菜素4.49~5.03μg/g。/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916 CN 20191087128591.一种蓝萼香茶菜根提取物,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组分:3-氧代-12-烯-28-乌苏酸5.61~5.93μg/g、熊果酸4.75~5.37μg/g、齐墩果酸4.82~5μg/g、蓝萼甲素36.29~37.15μg/g、冬凌草甲素3.2~3.52μg/g、胡麻素2.72~2.86μg/g、蓝萼乙素11.32~11.76μg/g、槲皮素6.79~7.51μg/g、木犀草素6.23~6.63μg/g、芹菜素4.49~5.03μg/g。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蓝萼香茶菜根提取物的提取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蓝萼香茶菜根粉末置于体积浓度为90%的乙醇溶液中进行渗漏提取多次,合并多次所得滤液,浓缩,制得浸膏;
S2:将浸膏重悬于水中,再加入乙酸乙酯溶液萃取多次,合并乙酸乙酯层溶液,浓缩,得到乙酸乙酯萃取物;
S3:将S2中的乙酸乙酯萃取物经硅胶填料柱进行柱分离,并用体积比为100-0:1的二氯甲烷-甲醇溶液进行梯度洗脱,得九种馏分;
九种所述馏分分别为:二氯甲烷-甲醇溶液体积比为100-80:1时,洗脱馏分Fr1;二氯甲烷-甲醇溶液体积比为80-70:1时,洗脱馏分Fr2;二氯甲烷-甲醇溶液体积比为70-55:1时,洗脱馏分Fr3;二氯甲烷-甲醇溶液体积比为55-45:1时,洗脱馏分Fr4;二氯甲烷-甲醇溶液体积比为45-35:1时,洗脱馏分Fr5;二氯甲烷-甲醇溶液体积比为35-25:1时,洗脱馏分Fr6;二氯甲烷-甲醇溶液体积比为25-15:1时,洗脱馏分Fr7;二氯甲烷-甲醇溶液体积比为15-7:1时,洗脱馏分Fr8;二氯甲烷-甲醇溶液体积比为7-0:1时,洗脱馏分Fr9;
S4:对S3所得的九种馏分进行柱分离,洗脱,分别制得槲皮素、胡麻素、芹菜素、蓝萼乙素、蓝萼甲素、木犀草素、熊果酸、冬凌草甲素、3-氧代-12-烯-28-乌苏酸、齐墩果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蓝萼香茶菜根提取物的提取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槲皮素和胡麻素是通过以下步骤分离得到:
将馏分Fr4用100-200目的硅胶为填料进行柱色谱分离,湿法装柱,用二氯甲烷和甲醇混合溶剂进行洗脱,梯度为60-0:1,合并得到5个部分:二氯甲烷:甲醇体积比为60-30:1时,得到Fr41;二氯甲烷:甲醇体积比30-20:1时,得到Fr42;二氯甲烷:甲醇体积比为20-15:1时,得到Fr43;二氯甲烷:甲醇体积比为15-10:1时,得到Fr44;二氯甲烷:甲醇体积比为10-5:1时,得到Fr45;
将Fr43用反相柱CHP进行分离,洗脱梯度为水-甲醇溶液为洗脱剂,梯度为100:0至0:100,当甲醇体积浓度为60%时,得槲皮素;将Fr44用反相柱CHP进行分离,洗脱梯度为水-甲醇溶液为洗脱剂,梯度为100:0至0:100,当甲醇体积浓度为50%时,得胡麻素。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蓝萼香茶菜根提取物的提取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芹菜素和蓝萼乙素是通过以下步骤分离得到:
将馏分Fr5用200-300目硅胶柱色谱分离,湿法上样,以二氯甲烷和甲醇溶剂混合洗脱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乃生王天义张姗姗郭森岳文平高兵彭赛男
申请(专利权)人:西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