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承载无根差速器齿轮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38567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0: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承载无根差速器齿轮副,包括锥齿轮以及齿合于锥齿轮上的齿轮轴,锥齿轮的内壁上有沿周向方向开设的第一储油腔,第一储油腔内壁上有沿轴孔方向开设的第一进油孔以及垂直于轴孔方向开设的并通向锥齿轮的斜齿的第一出油孔;齿轮轴包括轴部以及轮齿部,轴部的连接端内壁上有沿周向方向开设的第二储油腔,第二储油腔内壁上开设有第二进油孔以及倾斜设置并通向相邻齿牙之间的齿槽的第二出油孔。非渐开线齿形是一种分段设计的齿形,可以有效地避免根切问题;通过在相邻齿牙之间的齿槽上设置加强筋,以提高轮齿部的强度;将加强筋设置于齿槽的两端,从而使得加强筋能够对流向齿槽内的润滑油进行格挡,避免了润滑油流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承载无根差速器齿轮副
本技术属于汽车差速器
,尤其涉及一种高承载无根差速器齿轮副。
技术介绍
差速器主要是由左右半轴齿轮、两个行星齿轮及齿轮架组成。其功用是当汽车转弯行驶或在不平路面上行驶时,能够使左、右(或前、后)驱动轮实现以不同转速转动以保障两侧驱动轮作纯滚动运动。现有差速器的驱动桥齿轮副传动比较大,因此传递动力差,扭矩小,进而难以承载较高的负荷;而且在进行润滑时,需要对连接轴孔以及轮齿部分别进行润滑,但是这样的形式,较为麻烦,并且漏油快的情况也时常发生,磨损的程度也会大大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高承载无根差速器齿轮副,该齿轮副的特点为接触齿数多、润滑条件好、承载能力大,可以实现硬齿面传动。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高承载无根差速器齿轮副,包括锥齿轮以及齿合于锥齿轮上的齿轮轴,其中,所述锥齿轮的内壁上有沿周向方向开设的第一储油腔,所述第一储油腔内壁上有沿轴孔方向开设的第一进油孔以及垂直于轴孔方向开设的并通向所述锥齿轮的斜齿的第一出油孔;所述齿轮轴包括轴部以及轮齿部,所述轴部的连接端内壁上有周向且均匀分布的若干定位键槽,所述轮齿部的大端面上分布有若干个非渐开线齿形的齿牙,所述轴部的连接端内壁上有沿周向方向开设的第二储油腔,所述第二储油腔内壁上开设有第二进油孔以及倾斜设置并通向相邻所述齿牙之间的齿槽的第二出油孔,相邻所述齿牙之间的齿槽内还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有两个且分别位于齿槽的两端,且所述加强筋的外侧壁与所述轮齿部的外侧端在同一平面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锥齿轮以及齿轮轴上设置第一储油腔以及第二储油腔,从而可实现延长齿轮副的润滑时间,减少添加润滑油的周期;在锥齿轮以及齿轮轴分别安装有连接轴后,第一储油腔以及第二储油腔的开口均被封闭从而各自形成一个密封的空腔,通过向第一进油孔以及第二进油孔进行注油,并且装满第一储油腔以及第二储油腔后,即注油完成,在齿轮副工作时间,第一储油腔内的润滑油通过第一出油孔流向锥齿轮的斜齿上,第二储油腔内的润滑油通过第二出油孔流向轮齿部的齿牙上,从而达到润滑的目的,于此同时,第一储油腔内的润滑油以及第二储油腔内的润滑油还可对连接于锥齿轮以及齿轮轴上的连接轴也进行润滑,非常方便,而且润滑效率高,润滑面积大;通过在相邻齿牙之间的齿槽上设置加强筋,以提高轮齿部的强度;将加强筋设置于齿槽的两端,从而使得加强筋能够对流向齿槽内的润滑油进行格挡,避免了润滑油流失。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进油孔有两个以上且均匀分布于所述锥齿轮上,所述第二进油孔有两个以上且均匀分布于所述轴部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一进油孔以及第二进油孔均设置多个,以提高润滑效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进油孔以及所述第二进油孔的外端口上均设置密封栓,所述密封栓由橡胶材料制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密封塞,以避免齿轮副转动时,第一储油腔以及第二储油腔内的润滑油分别通过第一进油孔和第二进油孔向外流散,采用橡胶材料来制作密封栓,以提高第一储油腔以及第二储油腔的密封性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加强筋的上端部还设置有耐磨的弧形角。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加强筋的上端部设置耐磨的弧形角,以增强其耐磨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轴部与所述轮齿部的连接处设置有环状的应力槽,所述应力槽由向内凹陷的第一内壁、第二内壁以及第三内壁组成,所述第一内壁与所述齿牙的齿根平行,所述第二内壁为凹弧形,所述第三内壁位于所述轴部外壁的延长线上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应力槽是将原来过于集中的应力分担开来,以减少和避免原来过于集中的应力带来的破坏和变形;其中,第一内壁是起到支撑的作用,第二内壁以及第三内壁是起到分担、卸力的作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锥齿轮的齿数与所述齿轮轴的齿数比为1.8-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锥齿轮以及所述齿轮轴的表面均设置有一层渗碳层,该渗碳层的厚度为1.2mm-1.5mm。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渗碳是指使将碳原子渗入到钢表面层的过程,使低碳钢的工件具有高碳钢的表面层,再经过淬火和低温回火,使工件的表面层具有高硬度和耐磨性;因此,为提高齿轮副的强度,进而在其表面设置一层渗碳层。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非渐开线齿形是一种分段设计的齿形,可以有效地避免根切问题;2、由于齿牙的齿顶参与啮合的时候,会产生较大的径向力,进而降低了齿根的拉应力,因此在同样体积下,高强度齿轮的强度比普通渐开线强度提高60%~70%以上;3、在齿轮副工作时间,第一储油腔内的润滑油通过第一出油孔流向锥齿轮的斜齿上,第二储油腔内的润滑油通过第二出油孔流向轮齿部的齿牙上,从而达到润滑的目的,于此同时,第一储油腔内的润滑油以及第二储油腔内的润滑油还可对连接于锥齿轮以及齿轮轴上的连接轴也进行润滑,非常方便,而且润滑效率高,润滑面积大;4、通过在相邻齿牙之间的齿槽上设置加强筋,以提高轮齿部的强度;将加强筋设置于齿槽的两端,从而使得加强筋能够对流向齿槽内的润滑油进行格挡,避免了润滑油流失。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为:1、锥齿轮;11、第一储油腔;12、第一进油孔;13、第一出油孔;2、齿轮轴;21、轴部;211、定位键槽;212、第二储油腔;213、第二进油孔;214、第二出油孔;22、轮齿部;221、齿牙;222、加强筋;223、应力槽;2231、第一内壁;2232、第二内壁;2233、第三内壁。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一种高承载无根差速器齿轮副,如图1所示,包括锥齿轮1以及齿合于锥齿轮1上的齿轮轴2,其中,锥齿轮1的内壁上有沿周向方向开设的第一储油腔11,第一储油腔11内壁上有沿轴孔方向开设的第一进油孔12以及垂直于轴孔方向开设的并通向锥齿轮1的斜齿的第一出油孔13;齿轮轴2包括轴部21以及轮齿部22,轴部21的连接端内壁上有周向且均匀分布的若干定位键槽211,轮齿部22的大端面上分布有若干个非渐开线齿形的齿牙221,轴部21的连接端内壁上有沿周向方向开设的第二储油腔212,第二储油腔212内壁上开设有第二进油孔213以及倾斜设置并通向相邻齿牙221之间的齿槽的第二出油孔214,相邻齿牙221之间的齿槽内还设置有加强筋222,加强筋222有两个且分别位于齿槽的两端,且加强筋222的外侧壁与轮齿部22的外侧端在同一平面上。通过在锥齿轮1以及齿轮轴2上设置第一储油腔11以及第二储油腔212,从而可实现延长齿轮副的润滑时间,减少添加润滑油的周期;在锥齿轮1以及齿轮轴2分别安装有连接轴后,第一储油腔11以及第二储油腔212的开口均被封闭从而各自形成一个密封的空腔,通过向第一进油孔12以及第二进油孔213进行注油,并且装满第一储油腔11以及第二储油腔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承载无根差速器齿轮副,包括锥齿轮(1)以及齿合于锥齿轮(1)上的齿轮轴(2),其特征在于:所述锥齿轮(1)的内壁上有沿周向方向开设的第一储油腔(11),所述第一储油腔(11)内壁上有沿轴孔方向开设的第一进油孔(12)以及垂直于轴孔方向开设的并通向所述锥齿轮(1)的斜齿的第一出油孔(13);所述齿轮轴(2)包括轴部(21)以及轮齿部(22),所述轴部(21)的连接端内壁上有周向且均匀分布的若干定位键槽(211),所述轮齿部(22)的大端面上分布有若干个非渐开线齿形的齿牙(221),所述轴部(21)的连接端内壁上有沿周向方向开设的第二储油腔(212),所述第二储油腔(212)内壁上开设有第二进油孔(213)以及倾斜设置并通向相邻所述齿牙(221)之间的齿槽的第二出油孔(214),相邻所述齿牙(221)之间的齿槽内还设置有加强筋(222),所述加强筋(222)有两个且分别位于齿槽的两端,且所述加强筋(222)的外侧壁与所述轮齿部(22)的外侧端在同一平面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承载无根差速器齿轮副,包括锥齿轮(1)以及齿合于锥齿轮(1)上的齿轮轴(2),其特征在于:所述锥齿轮(1)的内壁上有沿周向方向开设的第一储油腔(11),所述第一储油腔(11)内壁上有沿轴孔方向开设的第一进油孔(12)以及垂直于轴孔方向开设的并通向所述锥齿轮(1)的斜齿的第一出油孔(13);所述齿轮轴(2)包括轴部(21)以及轮齿部(22),所述轴部(21)的连接端内壁上有周向且均匀分布的若干定位键槽(211),所述轮齿部(22)的大端面上分布有若干个非渐开线齿形的齿牙(221),所述轴部(21)的连接端内壁上有沿周向方向开设的第二储油腔(212),所述第二储油腔(212)内壁上开设有第二进油孔(213)以及倾斜设置并通向相邻所述齿牙(221)之间的齿槽的第二出油孔(214),相邻所述齿牙(221)之间的齿槽内还设置有加强筋(222),所述加强筋(222)有两个且分别位于齿槽的两端,且所述加强筋(222)的外侧壁与所述轮齿部(22)的外侧端在同一平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承载无根差速器齿轮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油孔(12)有两个以上且均匀分布于所述锥齿轮(1)上,所述第二进油孔(213)有两个以上且均匀分布于所述轴部(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灵申吴佳琪吴高秋黄学堂张灵球李纲秦德磊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柏思达齿轮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